各个民族的节日风俗,求:中国五十六个民族的节日和风俗习惯简介(全部)
各个民族的节日风俗目录
各个民族的节日风俗

中国汉族的春节
日期:农历正月初一
饮食:饺子、年糕、春饼、汤圆等
传统活动:放鞭炮、贴春联、拜年、舞龙舞狮
民族服饰:传统汉服或现代服装
音乐与舞蹈:京剧、地方戏曲、民间音乐和舞蹈
宗教仪式:无
建筑:传统四合院或现代建筑
传说与故事:关于年兽的传说
壮族的三月三歌节
日期:农历三月初三
饮食:五色糯米饭、糍粑
传统活动:对歌、抛绣球
民族服饰:壮族传统服饰,如壮锦
音乐与舞蹈:壮族山歌、壮族舞
宗教仪式:无
建筑:壮族传统干栏式建筑
传说与故事:关于歌仙刘三姐的传说
苗族的苗年节
日期:农历九月初十
饮食:糯米饭、糍粑、酸汤鱼等
传统活动:打糍粑、跳苗舞
民族服饰:苗族传统服饰,如苗绣
音乐与舞蹈:苗族飞歌、苗族舞
宗教仪式:祭祀祖先和神灵
建筑:苗族传统木结构建筑
传说与故事:关于苗族起源的传说
这只是一小部分民族的节日风俗,实际上中国有56个民族,每个民族都有其独特的文化和节日习俗。了解和学习各个民族的节日风俗,有助于增进民族团结和文化交流。
求:中国五十六个民族的节日和风俗习惯简介(全部)

各个民族的民风民俗和民族特色的照片和简介
各民族的过节习俗都有什么?

在黔南、黔西南自治州和安顺、毕节等地区聚居着的210多万布依族人民,他们在农历腊月三十过年。
布依族村寨每逢这个新春节日或其他喜庆日子都打铜鼓,以示庆祝。
散居在铜仁地区和江口、天柱等地的土家族人民,是以月大腊月二十九过年,月小便是腊月二十八过年,比汉族过年要提前一天。
水族人民,他们在水历每年4月(农历12月) 的第1个丑日过年,水语称苏念喜。
节日这天男女老少打扮一新,欢歌笑语,还给孩子煮红鸡蛋,蒸红糯米饭吃,祝孩子健康成长,人们都沉浸在一片欢乐的节日气氛中。
彝族人民,他们在农历十月初一过年。
过年这天要举行隆重的仪式,由身穿节日盛装的彝家代表,手捧精制的牛角酒杯,向来贺年的亲朋贵客敬酒,然后举行赛歌、摔跤、跳芦笙舞、斗牛斗鸡等活动,使宾主共享彝族佳节的欢乐。
瑶族人是在农历五月二十九过年。
瑶语称达努节、祖娘节。
过年期间备上酒肉,全家欢聚,亲友寨邻,互相走访。
还要吹芦笙、唱歌跳舞,举行庆祝活动。
仡佬族人是在农历腊月三十过年。
年节要祭祖,从腊月三十到正月初三都用糯米做成一个大糯米粑,放在簸箕或木盘中作为供品。
我国各个少数民族特有的节日有哪些?

嘎达瓦节、7月上旬的雪顿节和沐浴节,以及丰收在望时的望果节等。
4、:肉孜节(开斋节)、古尔邦节、诺鲁孜节等。
5、苗族:苗年、春节、四月八、吃新节、龙船节、清明节。
6、彝族:是火把节。
7、壮族:比较具有民族特点的节日有、牛魂节(又称牛王节)、三月三歌节和吃立节。
8、布依族:传统的民族节日有过大年、三月三、四月八、六月六、等。
9、朝鲜族:元日(春节)、(元宵节)、(清明)、端午、(仲秋)五大节日,还有老人节、流头节等。
10、满族:春节、元宵节、二月二、端午节、中秋节等。
11、侗族:春节、端午、中秋、重阳节等。
12、瑶族:节日较多,有大节日、小节日之分:大节日有盘王节(盘王是瑶族人民的始祖、民族英雄)、达努节(达努,瑶语意为不要忘记,是敬奉始祖密洛陀的节日),小节日几乎每月都有。
13、:年节、三月街、绕三灵、火把节、渔潭会。
14、土家族:赶年、四月八、六月六、大端午、七月十五等。
15、:主要节日有十月年、六月年、尝新节,一些地区也过春节、端午、中秋等节日。
16、:古尔邦节、肉孜节、诺鲁孜节。
17、傣族:泼水节(即傣历新年)、关门节和开门节。
18、黎族:春节、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等。
19、傈僳族:过年节、收获节、火把节、中秋节。
20、佤族:春节、播种节(佤历气艾月公历三月)、“崩南尼”、接新水节、取新火、新米节、堆沙节、取新火节、便克节、开门节、关门节、汉历老年、七月半、火把节、中秋节、拉木鼓节等。
21、:春节、元宵节、三月三染乌饭祭祀祖先、清明节、四月八造麦精饭、端午节、中秋节、重阳节、十月祭多贝大王节等。
22、:各地不一,但比较流行的有春节、丰收节。
23、拉祜族:传统节日有新米节、火把节等。
24、水族:端节又称过端,水语叫借端,与汉族春节相似。
此外,还有端午节、清明节、七月半、六月六等节日。
25、东乡族:尔德节、古尔邦节(宰牲节)、圣纪节。
26、:传统节日有白沙农具会、龙王庙会和骡马会等。
此外,如春节、清明、端午、中秋、火把节等。
27、景颇族:主要有新米达瓦节、7月上旬的雪顿节和沐浴节,以及丰收在望时的望果节等。
4、维吾尔族:肉孜节(开斋节)、古尔邦节、诺鲁孜节等。
5、苗族:苗年、春节、四月八、吃新节、龙船节、清明节。
6、彝族:传统节日是火把节。
7、壮族:比较具有民族特点的节日有中元节、牛魂节(又称牛王节)、三月三歌节和吃立节。
8、布依族:传统的民族节日有过大年、三月三、四月八、六月六、七月半等。
9、朝鲜族:元日(春节)、上元(元宵节)、寒食(清明)、端午、秋夕(仲秋)五大节日,还有老人节、流头节等。
10、满族:春节、元宵节、二月二、端午节、中秋节等。
11、侗族:春节、端午、中秋、重阳节等。
12、瑶族:节日较多,有大节日、小节日之分:大节日有盘王节(盘王是瑶族人民的始祖、民族英雄)、达努节(达努,瑶语意为不要忘记,是敬奉始祖密洛陀的节日),小节日几乎每月都有。
13、白族:年节、三月街、绕三灵、火把节、渔潭会。
14、土家族:赶年、四月八、六月六、大端午、七月十五等。
15、哈尼族:主要节日有十月年、六月年、尝新节,一些地区也过春节、端午、中秋等节日。
16、哈萨克族:古尔邦节、肉孜节、诺鲁孜节。
17、傣族:泼水节(即傣历新年)、关门节和开门节。
18、黎族:春节、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等。
19、傈僳族:过年节、收获节、火把节、中秋节。
20、佤族:春节、播种节(佤历气艾月公历三月)、“崩南尼”、接新水节、取新火、新米节、堆沙节、取新火节、便克节、开门节、关门节、汉历老年、七月半、火把节、中秋节、拉木鼓节等。
21、畲族:春节、元宵节、三月三染乌饭祭祀祖先、清明节、四月八造麦精饭、端午节、中秋节、重阳节、十月祭多贝大王节等。
22、高山族:各地不一,但比较流行的有春节、丰收节。
23、拉祜族:传统节日有新米节、火把节等。
24、水族:端节又称过端,水语叫借端,与汉族春节相似。
此外,还有端午节、清明节、七月半、六月六等节日。
25、东乡族:尔德节、古尔邦节(宰牲节)、圣纪节。
26、纳西族:传统节日有白沙农具会、龙王庙会和骡马会等。
此外,如春节、清明、端午、中秋、火把节等。
27、景颇族:主要有新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