弘扬传统文化,破除封建迷信
倡导科学理念,促进社会和谐
当前位置:主页 > 民俗 > 民俗文化 >

搜索蒙古人的风俗,内蒙古呼伦贝尔大草原的民族习俗

发布:2023-12-27 来源 会员推荐

搜索蒙古人的风俗目录

搜索蒙古人的风俗

内蒙古呼伦贝尔大草原的民族习俗

蒙古族人有什么风俗习惯

蒙古族的风俗是什么

搜索蒙古人的风俗

    蒙古族的风俗习惯包括待客、服饰、饮食和节庆等方面。

    在待客方面,蒙古族有着热情好客的传统。当客人进入蒙古包时,主人会用右手放在胸前,微微躬身,表示欢迎。他们还会在客人面前摆上香甜的黄油、奶皮、奶酒、酥脆的油炸果子和炒米等食品,并唱一些表示欢迎和友好的歌曲来劝酒。

    在服饰方面,蒙古族的传统服装是长袍、棉衣、棉袄、衬衣、衬衫等,男子喜戴蓝、黑、褐色的帽子,女子则用红、蓝色的布把头缠上。冬季男女都穿新潮的皮衣、羽绒服,夏季的穿着则与汉族基本一致。

    在饮食方面,蒙古族以牛、羊肉及奶食为主,早晨吃炒米喝奶茶,中午和晚上多喜吃牛、羊肉。砖茶是牧民不可缺少的必需品,煮好后少加些鲜奶。

    此外,蒙古族还有许多传统节日,如那达慕大会、祭敖包等。在这些节日里,人们会穿上传统服装,参加各种活动和表演。

    以上信息仅供参考,如需了解更多信息,建议查阅相关书籍或咨询当地蒙古族人民。

内蒙古呼伦贝尔大草原的民族习俗

内蒙古呼伦贝尔大草原的民族习俗:

1、蒙古人的水祭习俗

水与呼伦贝尔游牧的蒙古人关系密切,因受萨满教万物有灵之说的影响,蒙古人认为水是纯洁的神灵,所以,蒙古人忌讳在河流中洗手洗脸和沐浴、洗衣服,尤其忌 讳洗女人的脏衣服。

不许向河中倒入垃圾等不干净的东西。

如果非在河流中洗手洗脸,则一定要向河水中的神灵磕头请示。

不能向河中大小便,如小便要背向河水。

因为牧民逐水草放牧,无水则无法生存。

所以,蒙古人在生活中习惯节约用水,并注意保护水环境的清洁,视水为生命之源。

这种习惯从古延续至今。

2、蒙古人忌踩门槛的习俗

在呼伦贝尔的蒙古人中间流传门槛是门神所在的地方,所以无论是砖瓦房、土坯房或蒙古包,其门槛都不能踩踏或坐在上面。

蒙古人相互间串门,或到牧民家里做客,出入时严禁踩踏门槛,认为踩踏门槛很不吉利,也不准坐在门槛上。

据说,在古代,如果有人误踏可汗宫帐的门槛,就会被处死。

这种不踩踏门槛的禁忌习俗在呼伦贝尔一些地区仍在延续。

3、蒙古人对狼的禁忌习俗

在远古时期,狼是部分蒙古人的图腾。

所以,呼伦贝尔的蒙古人忌讳直呼其名。

蒙古人称狼为“赤那“,所以在日常生活中蒙古人都避讳这种叫法。

如必须要说到狼,则要用别的词来代替。

因而有了“野狗”“天狗”、“阿布该”(那东西)、“可怕的东西”等各种代名词,现在呼伦贝尔牧区主要称狼为“脑海”(狗)。

4、蒙古人的服饰禁忌

帽子是呼伦贝尔游牧的蒙古人神圣不可侵犯的头饰。

因此,他们最忌讳随处扔帽子或用其他东西触摸、玩弄帽子。

戴在头上的帽子突然掉地,认为不吉利。

系腰带,对蒙古男子来说是权威的象征,是男子汉的标志。

所以蒙古男子忌讳穿长袍不束腰带。

据史书记载,蒙古人向神灵祷告时,须“将系腰挂在颈上,将帽子拿在手中 “。

与此相反,在审问或惩罚罪犯时,首先“去了冠带”。

成吉思汗受阔阔出挑拨,在审理合撒儿“篡权”罪时,曾去了合撒儿的冠带。

蒙古人至今很重视帽子和腰 带, 在日常生活中,戴帽子和系腰带仍被视为人们交往礼节中自身应注意的内容之一。

5、蒙古人忌打狗习俗

在 呼伦贝尔草原,凡是游牧的蒙古人家,都养着2个以上的狗,而且这些狗的个头都比较大,样子凶猛。

蒙古人认为,狗是人类忠实的朋友,尤其在游牧生活中,狗是 其主人的好帮手。

所以,蒙古人对狗充满了人性化的关爱。

在日常生活中,到牧民家做客或相互串门时,要在蒙古包的附近勒马慢行,待主人出包迎接,看住狗后再 下马,以防狗扑过来咬伤人。

不能见狗咬,就骂狗、打狗,闯入牧人家中。

这便是打狗要看主人之礼。

蒙古族人有什么风俗习惯

起居、饮食、服饰、人生礼仪、家庭 、亲属与亲属称谓 、丧葬 、信仰民俗、生产习俗、民间文学、娱乐、传统体育等丰富的内容。

蒙古族的风俗是什么

1、交通习惯

蒙古人的传统交通运输工具主要有役畜和车辆两种。

役畜以马和骆驼为主,车辆为勒勒车。

2、节日

蒙古族新年(春节):农历正月初一 。

纪念节:农历三月十七日 。

那达慕大会  :农历七~八月 。

敖包节:农历七月十三日。

3、祭祀习俗

(1)祭汗:祭天帝“腾格里汗”是蒙古族人要祭典之一。

祭天分以传统上供的“白祭”和以宰羊血祭的“红祭”两种祭法。

近代东部盟旗的民间祭天活动,多在七月初七或初八进行。

(2)祭火:祭火分年祭、月祭。

年祭在阴历举行,在长者的主持下将黄油、白酒、牛羊肉等祭品投入火堆里,感谢火神爷的庇佑,祈祷来年人畜两旺、五谷丰登、吉祥如意。

月祭常在每月初一、初二举行。

此外还有很多有关火的禁忌反映蒙古人对火的崇敬,如不能向火中泼水,不能用刀、棍在火中乱捣,不能向火中吐痰等

(3)祭敖包:祭敖包是蒙古人自古流传下来的宗教习俗,在每年水草丰美时节举行。

即在地面开阔、风景优美的山地高处,用石头堆一座圆形实心塔,顶端立系有经文布条或牲畜毛角的长杆。

届时,供祭熟牛羊肉,主持人致祷告词,男女老少膜拜祈祷,祈求风调雨顺、人畜平安。

祭祀仪式结束后,常举行赛马、射箭、摔跤等竞技活动。

4、婚俗

蒙古族有抢婚和聘婚两种婚姻制度。

抢婚是奴隶制社会的一种婚姻形式。

公元十三世纪以前,蒙古族社会多半为抢婚制。

如成吉思汗的父亲把阿秃儿与夫人的成亲,就是抢婚形式。

聘婚是的一种婚姻形式。

公元十三世纪以后,蒙古族进入封建社会,即普遍实行聘婚制。

但仍有抢婚制的残余。

在部落间的战争中,抢婚或掠夺婚仍屡见不鲜。

5、禁忌

(1)、日常生活禁忌:蒙古人骑马、驾车接近时忌重骑快行,以免惊动畜群;若门前有火堆或挂有红布条等记号,表示这家有病人或产妇,忌外人进入;客人不能坐西炕,因为西方是供佛的方位;忌食自死动物的肉和驴肉、狗肉、白马肉;

办丧事时忌红色和白色,办喜事时忌黑色和黄色;忌在火盆上烘烤脚、鞋、袜和裤子等;禁止在参观寺院经堂、供殿时吸烟、吐痰和乱摸法器、经典、佛像以及高声喧哗,也不得在寺院附近打猎。

(2)、火忌:蒙古人崇拜火、火神和,认为火、火神或灶神是驱妖避邪的圣洁物。

所以进入蒙古包后,禁忌在火炉上烤脚,更不许在火炉旁烤湿靴子和鞋子。

不得跨越炉灶,或脚蹬炉灶,不得在炉灶上磕烟袋、摔东西、扔脏物。

不能用刀子挑火、将刀子插入火中,或用刀子从锅中取肉。

(3)、水忌:蒙古人认为水是纯洁的神灵。

忌讳在河流中洗手或沐浴,更不许洗女人的脏衣物,或者将不干净的东西投入河中。

草原干旱缺水,逐水草放牧,无水则无法生存。

所以牧民习惯,注意保持水的清洁,并视水为生命之源。

参考资料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