弘扬传统文化,破除封建迷信
倡导科学理念,促进社会和谐
当前位置:主页 > 民俗 > 民俗文化 >

立夏的饮食风俗,立夏吃什么盘点各地立夏饮食习俗

2024-03-07 22:53 参考 其他

立夏的饮食风俗目录

立夏有什么饮食习俗?

立夏吃什么盘点各地立夏饮食习俗

1. 多吃清淡的食物:立夏时气温升高,易使人出汗,因此人们应当多吃清淡的食物,如蔬菜、水果等。

2. 多喝茶水:立夏时气温高,人体水分流失快,应多喝茶水以补充身体水分。

3. 吃新鲜的青菜:立夏时正是蔬菜生长的季节,人们应多吃新鲜的青菜,如菠菜、芹菜、油菜等,以增强身体的营养。

4. 少吃油腻的食物:立夏时气温高,人体消化能力较弱,因此应少吃油腻的食物,如肥肉、油炸食物等。

5. 食用荔枝、葡萄等水果:立夏时正是荔枝、葡萄等水果的季节,人们应多食用这些水果,以补充身体所需的维生素和糖分。

6. 少吃辛辣刺激的食物:立夏时气温高,人体易感热,因此应少吃辛辣刺激的食物,如辣椒、姜、葱、蒜等。

总之,在立夏这个节气中,人们应注意饮食调整,以保证身体健康。"。

立夏有什么饮食习俗?

1、见三新

“三新”指新熟的樱桃、青梅和麦子。

人们先以这“三新”祭祖,然后活人尝食。

苏俗立夏还要吃海蛳、面筋、白笋、荠菜、咸鸭蛋、青蚕豆。

各家酒店立夏这天对进店的老顾客奉送酒酿、烧酒,不取分文,把立夏叫做“馈节”。

艳丽的荷花

2、尝八新

这“八新”就是樱桃、新笋、新茶、新麦、嫩蚕豆、杨花萝卜、鲥鱼和石首鱼(黄鱼)。

其中鲥鱼最为名贵。

头潮鲥鱼是送往朝廷的贡物,二潮鲥鱼被豪门富室弄去解馋,寻常人家尝鲜吃鲥鱼已是三潮过后的鲥鱼了。

立夏民间有趣的风俗

1、迎夏

古代,人们非常重视立夏。

在立夏的这一天,古代帝王要率文武百官到京城南郊去迎夏,举行迎夏仪式。

君臣一律穿朱色礼服,配朱色玉佩,连马匹、车旗都要朱红色的,以表达对丰收的祈求和美好的愿望。

宫廷里“立夏日启冰,赐文武大臣”。

冰是上年冬天贮藏的,由皇帝赐给百官。

自然风景莲菜片

2、秤人

立夏吃罢中饭,有秤人的习俗。

古诗云:“立夏秤人轻重数,秤悬梁上笑喧闺。

”人们挂起一杆大木秤,秤钩悬一根凳子,大家轮流坐到凳子上面秤人。

3、斗蛋游戏

那日中午,家家户户煮好囫囵蛋(鸡蛋带壳清煮,不能破损),用冷水浸上数分钟之后再套上早已编织好的丝网袋,挂于孩子颈上。

孩子们便三五成群,进行斗蛋游戏。

三个鸡蛋

4、做夏

立夏季节,福州风俗流行煮鼎边“做夏”。

鼎边糊(又称锅边糊),用米浆涮锅边烧煮而成,配以虾米、虾油、葱菜、金针、黑木耳、蚬子,或少量香菇、蛏干等海鲜清汤,其味极为荤美可口。

5、食面食

我国北方多种植小麦,立夏正是小麦上场时节,因此北方大部分地区立夏时有制作与食用面食的习俗,意在庆祝小麦丰收。

立夏的面食主要有夏饼、面饼和春卷三种。

立夏吃什么盘点各地立夏饮食习俗

立夏是夏季的第一个节气,立夏后,气温将会明显升高,万物渐渐成形,田间蛙声片片,野菜遍野,植物枝繁叶茂。

各地立夏饮食习俗有:

1、光饼

福建闽东地区立夏以吃“光饼”(面粉加少许食盐烘制而成)为主。

闽东周宁、福安等地将光饼入水浸泡后制成菜肴,而蕉城、福鼎等地则将光饼剖成两半,将炒熟了的豆芽、韭菜、肉、糟菜等夹而食之。

周宁县纯池镇一些乡村吃“立夏糊”,主要有两类,一是米糊,一是地瓜粉糊。

大锅熬糊汤,汤中内容极其丰富,有肉、小笋、野菜、鸡鸭下水、豆腐,等等,邻里互邀喝糊汤。

2、鼎边糊

立夏季节,福州风俗流行煮鼎边“做夏”。

鼎边糊(又称锅边糊),用米浆涮锅边烧煮而成,配以虾米、虾油、葱菜、金针、黑木耳、蚬子,或少量香菇、蛏干等海鲜清汤,其味极为荤美可口。

凡在福州生长或长期客居福州的人无不爱吃。

它成为福州著名的风味小吃,成为福州地方的一种特殊标志。

3、虾面

立夏这一天,过去闽南家家户户常将红糟掺入面条中煮熟供全家食用,因红糟色红,为吉祥之色,又有发酵作用,以寓发达发财之意,而红糟也帮助消化,有益健康。

此俗衍化至后来,红糟即被海虾代替,谓之“吃虾(夏与虾闽南语同音)面”。

海虾煮熟后变红,与红糟色同,以此对夏季之祝愿。

4、尝三鲜

无锡民间历来有立夏尝三鲜的习俗。

三鲜分地三鲜、树三鲜、水三鲜。

地三鲜即蚕豆、苋菜、黄瓜(一说是苋菜、元麦,蚕豆,也有说是苋菜、蚕豆、蒜苗);树三鲜即樱桃、枇杷、杏子(一有说是梅子、杏子、樱桃,也有说是梅子、樱桃、香椿头);水三鲜即海蛳、河豚、鲥鱼(一说是鲥鱼、鲳鱼、黄鱼,也有说是鲥鱼、银鱼、子鲚鱼)。

其中以尝地三鲜最为普遍。

5、夏团子

湖南娄底人有吃夏团子的习俗,先把糯米粉揉成团,搓成汤圆大小,然后下锅煮,放上白糖。

立夏团子油油的,香香的,馅是红糖,甜甜的,不腻人。

6、米它子

益阳人立夏有吃米它子的习俗。

米它子俗称“干它子”,用米浆煮干炒熟,捏成球形它子,形若汤圆,用猪油或腊肉炸油放汤,将干它子再煮开,每人吃一至两碗。

相传立夏吃了干它子能强身健骨,行动有劲。

7、麦蚕

立夏节,上海郊县农民取麦粉和糖制成寸许长的条状食物,称麦蚕,人们吃了,谓可免"疰夏"。

用立夏时青嫩的草头和入米粉,油煎成饼,叫做"摊粞",为上海和浦东地区人民所喜食。

8、七家粥

浙江农村地区立夏必吃“七家粥”,也叫喝“七家茶”。

七家粥是汇集了左邻右舍各家的米,再加上各色豆子及红糖,煮成一大锅粥,由大家来分食。

七家茶则是各家带了白己新烘焙好的茶叶,混合后烹煮或泡成一大壶茶,再由大家欢聚一堂共饮。

9、黑米饭糕,脚骨笋

黑米饭糕是宁波传统的立夏点心之一,是将乌树叶捣烂泡水后,用乌树叶汁泡糯米使其染色变黑,再将泡好的黑糯米加糖蒸熟后手工压制成糯米糕,吃起来有一股淡淡的乌树叶香味。

立夏吃“脚骨笋”,也是宁波特有的习俗。

并不是菜市场现在在卖的所有笋都能用来做“脚骨笋”的,最好是野山笋或者乌笋。

吃“脚骨笋”的重点在于形状,煮之前将笋拍扁,切成4厘米左右的一段,形同脚骨,吃了才能“脚骨健健过”。

10、见三新

苏州地方有“立夏见三新”的谚语。

“三新”指新熟的樱桃、青梅和麦子。

同时,苏州立夏还要吃海蛳、面筋、白笋、荠菜、咸鸭蛋、青蚕豆,各家酒店立夏这天对进店的老顾客奉送酒酿、烧酒,不取分文,因此也把立夏叫做“馈节”。

11、立夏饭

在广西等某些地方,用赤豆、黄豆、黑豆、青豆、绿豆等五色豆拌合白粳米煮成“五色饭”,称作立夏饭。

12、笋

四川一些地区要吃笋、槐豆。

说吃了竹笋脚骨硬,好爬山。

还吃青梅,烧青茶,以防“蛀夏”。

也有吃豆腐的习俗,说吃了豆腐不怕雨淋,不怕赤蜂蜇。

13、嫩蚕豆

立夏时节,正是蚕豆大量上市的季节,很多地方有立夏烹食嫩蚕豆的习俗,还有吃“立夏饭”的,在米饭里加上蚕豆、笋、豌豆、苋菜等作料,含有“五谷丰登”的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