弘扬传统文化,破除封建迷信
倡导科学理念,促进社会和谐
当前位置:主页 > 民俗 > 民俗文化 >

初四湖南风俗,农历正月初四有什么习俗吗

参考 网络 日期2024-03-07

初四湖南风俗目录

湖南春节的风俗

农历正月初四有什么习俗吗

谁知道湖南湘乡的春节习俗

初四是湖南的传统节日,也是湖南的民俗文化日。在这一天,湖南的人们会举行各种庆祝活动,其中最为重要的是祭祀祖先和神灵。

在湖南的一些地方,人们会在初四这一天举行“清明节”,也就是祭祖活动。他们会在祖坟前烧香,添土,扫墓,祭祀祖先,表达对祖先的敬意和感恩之情。

此外,在湖南的一些地方,人们还会在初四这一天举行“踩青”活动。这是一种传统的庆祝活动,人们会穿上传统的服装,跳舞、唱歌、打鼓、放炮,以及其他各种庆祝活动。

初四还是湖南的“爬山日”。人们会到附近的山上爬山,欣赏春天的美景,体验自然的魅力,同时也锻炼身体。

总之,初四是湖南的一个重要节日,也是湖南的传统民俗文化日。在这一天,人们会举行各种庆祝活动,表达对祖先的敬意和感恩之情,同时也享受春天的美好。"。

湖南春节的风俗

1、舞龙灯

在湖南湘潭一带流存着许多过年的风俗,古老而朴素。

从正月初一到十五,不论是农村或城镇,到处可以看到舞龙灯。

舞龙灯先要“接龙”。

即挨家挨户发请帖,凡是接了请帖的人家就依次进屋去舞龙灯表示祝贺。

接龙后,开始舞龙。

龙随鼓起,翻腾跳跃,大有腾云驾雾之势。

欢快时,灯游龙卷,让人目不暇接。

湘中一带盛行舞龙灯,还传承着不少的巫风楚俗,如“接龙”、“收水”、“挂红”等,都表达了人们喜庆丰年的美好祝愿。

2、拜年

长沙过年有这样的讲究:初一崽,初二郎,初三初四拜四方。

说的是大年初一是做儿子的应去父母家拜年,初二做女婿的应随堂客去岳父母家拜年,初三初四就是亲朋戚友互相拜年了。

3、送槟榔

在长沙有客人前来拜年的时候,要放鞭炮迎接。

客人入座以后,还要送上两枚槟榔。

这槟榔被誉为元宝,有祝福发财的意味。

4、出天行

大年初一,长沙家家鸡鸣时分即起,男女老幼换上新衣,由辈份最高的男主人燃香开大门,鸣放鞭炮,叫“出天行”,或说开财门。

然后入厅堂,秉烛敬拜祖宗,再向外拜天地神明,祈求新年方方得利。

5、坐岁

衡阳地区在春节有其独特的习俗,三十日名曰“除夕”。

本日午餐,极其丰盛,入夜接回灶神司命后即关上大门,叫“关财门”。

随后全家围炉团坐,边吃边谈,直至深夜入睡,有的彻夜不眠,名为“坐岁”。

农历正月初四有什么习俗吗

迎神接福 正月初四是"神"或日"迎神"的日子。

原来,年前腊月二 十四日是"送神"日,下界诸神都在这一天升天向玉皇大帝朝贺述职,报告一年来下界人间行为的善恶。

正月初四这天,再回到下界来继续监督人们,于是家家户户便在初四日迎接神的光临。

迎神时,富裕人家要供上三牲--鸡、鱼、猪头,如果经济不允许,也可免去,但是一盘米、一盘红糖却少不了。

因为奉上白米千盘,意谓新年五谷丰登;红糖一盘,暗含生活甜蜜。

焚香上礼毕,便燃放爆竹,这时神灵便全部各就各位了。

有趣的是,在诸路神仙上天的这段日子,各乡村的庙字还不能忘了上供。

为什么神灵上天了还要上供呢?因为上天的仅仅是各路神灵的"领导"他们的手下还在"坚守岗位"呢!谁勤于祭拜;谁偷懒,他们会一一登记在案。

谁知道湖南湘乡的春节习俗

1、不扫地,不“放快”等禁忌

旧时有大年初一不扫地,不“放快”等禁忌。

不扫地是怕扫去财运。

忌“放快”是不许说“死”、“鬼”、“杀”、“祸”、“痛”,偶尔说了,听者要用吉利话相冲。

忌吃药打针,忌动土出粪,忌哭泣怄气,忌借钱讨债,忌打破碗等俗。

如不小心将碗打碎了,便说“打发、打发”。

2、年夜饭

年夜饭是除夕夜最热闹愉快的时刻。

各种美味佳肴在年前早已备好。

3、守岁

吃罢年夜饭,照例需要守岁。

大人围桌闲坐,孩子们提着灯笼跑出屋外,把铺在院里或路边的芝麻秸踩得声声作响,这叫“踩岁”,借着“芝麻开花节节高”的寓意,期待一年更比一年好。

4、接灶王爷

吃过年夜饭,接灶王爷,踩着一地鞭炮纸屑残渣,正月初一照例是要去给各家各户的亲戚们“拜年”。

人们穿起新衣,预备好茶点糖果,款待客人。

5、画鸡

画鸡是旧时礼俗。

传说女娲先用六天造出鸡、狗、猪、羊、牛、马,积累经验后,在第七天造出了人,因此,这七天分别被称为鸡日、狗日、猪日、羊日、牛日、马日、人日。

画鸡贴于门上,以示谨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