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地的中秋风俗习惯,中秋节习俗有哪些?
各地的中秋风俗习惯目录
。
1. 北京:中秋节时,北京人会吃月饼、赏月、猜灯谜、放孔明灯等。此外,北京还有“月下老人牵红线”的传说,因此有些人会在中秋节这天到月坛祈求姻缘。
。
2. 上海:上海人在中秋节会吃月饼、赏月,还有“嫦娥奔月”的传说,因此有些人会在中秋节这天到外滩的中华商城前拍照留念。
。
3. 广东:广东人在中秋节会吃月饼、赏月,还有“广东花灯”这一传统,人们会在中秋节这天点亮各种形状的花灯。
。
4. 福建:福建人在中秋节会吃月饼、赏月,还有“莲花烛”这一传统,人们会把莲花造型的灯笼挂在院子里,燃起烛光,寓意平安幸福。
。
5. 四川:四川人在中秋节会吃月饼、赏月,还有“赏菊”这一传统,人们会在中秋节这天赏菊、品茶,感受秋意。
。
6. 湖南:湖南人在中秋节会吃月饼、赏月,还有“爬山”这一传统,人们会在中秋节这天爬高山,感受自然风光。"。
中秋节的习俗

中秋节始于唐朝初年,盛行于宋朝,作为中国的民俗节日之一,经过千百年的文化沉淀,形成了独具风格的文化特色,除过赏月、吃月饼以外,还有很多传统习俗,下面来一起给大家介绍下。
一、赏桂花
桂花有“九里香”之誉,是我国人民十分喜爱的一种传统名贵花木。
自古以来,人们把桂花及其果实视为“天降灵实”,作为崇高、美好、吉祥的象征。
因此人们称誉好的儿孙为“桂子兰孙”;把“进士及第”或考上了状元,称之为“蟾宫折桂”;把月宫称为“桂宫”,以“桂魄”比喻月亮。
而且,我国劳动人民还以桂花和月亮为题材,创造了许许多多优美动听的神话故事,世代相传,为人们所津津乐道的“嫦娥奔月,吴刚捧出桂花酒”的神话故事,就是其中最有代表性的一个。
在中秋节赏桂花更是别有滋味,因为桂花寄托着人们对甜蜜生活的追求和赞美。
二、吃糍粑
八月中秋吃糍粑起源于2000多年前的春秋战国时期,是人们为纪念楚国大将军伍子胥而流传至今的传统习俗。
糍粑是一种信物,圣洁的食品。
八月中秋舂糍粑,吃糍粑赏月活动即喻示家家团结幸福、吉祥如意。
糍粑的黏结成团,喻示着全家和睦团结;糍粑的香甜,喻示着生活甜蜜幸福。
三、拜月
中秋节拜月寓意着团聚、康乐、幸福。
拜月是一种十分古老的习俗,源自我国一些地方的古人对“月神”的崇拜活动,祭月是中秋节重要的祭礼之一,从古代逐渐演化为民间的赏月、颂月活动,成为现代人渴望团聚、寄托对生活美好愿望的形式。
四、游火龙
游火龙是一种古老的传统民俗文化活动。
龙为中华民族的图腾,千百年来,龙在炎黄子孙心目中有着至高的尊贵地位。
在宁都洛口乡南岭村每年中秋节夜晚有“游火龙”的习俗。
用长约3丈的巨长毛竹,从竹尾往下扎着层层竹片,竹片上扎着火把,火把是事先用植物油浸泡过,燃点后形似火龙,故又称“竹篙火龙”。
当地人把传统的中秋节改称“火龙节”。
形式独特,热闹异常,远近亲朋都邀请观赏。
五、吃月饼
月饼又叫月团、丰收饼、宫饼、团圆饼等,是古代中秋祭拜月神的供品。
月饼最初是用来祭奉月神的祭品,后来人们逐渐把中秋赏月与品尝月饼,作为家人团圆的一大象征。
中秋节吃月饼据说始于元代,当时,朱元璋领导汉族人民反抗元朝暴政,约定在八月十五日这一天起义,以互赠月饼的办法把字条夹在月饼中传递消息。
之后中秋节吃月饼的习俗便在民间传开来。
月饼象征着大团圆,现在人们把它当作节日食品,用它祭月、赠送亲友。
至今,吃月饼已经是中国南北各地过中秋节的必备习俗,中秋节这天人们都要吃月饼以示“团圆”。
中秋节习俗有哪些?

中秋节自古便有祭月、赏月、吃月饼、玩花灯、赏桂花、饮桂花酒等民俗,流传至今,经久不息。
中秋节以月之圆兆人之团圆,为寄托思念故乡,思念亲人之情,祈盼丰收、幸福,成为丰富多彩、弥足珍贵的文化遗产。
中秋节起源于上古时代,普及于汉代,定型于唐朝初年,盛行于宋朝以后。
中秋节是流行于中国及世界华人地区的传统文化节日。
中秋节与春节、清明节、端午节并称为中国四大传统节日。
自2008年起中秋节被列为国家法定节假日。
2006年5月20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将其列入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月饼,又叫月团、丰收饼、宫饼、团圆饼等,是古代中秋祭拜月神的供品。
月饼最初是用来祭奉月神的祭品,后来人们逐渐把中秋赏月与品尝月饼,作为家人团圆的一大象征。
月饼象征着大团圆,人们把它当作节日食品,用它祭月、赠送亲友。
至今,吃月饼已经是中国南北各地过中秋节的必备习俗,中秋节这天人们都要吃月饼以示“团圆”。
每逢中秋之夜,人们仰望月中丹桂,闻着阵阵桂香,喝一杯桂花蜜酒,欢庆合家甜甜蜜蜜,欢聚一堂,已成为佳节的一种美的享受。
人们经常在中秋时吃月饼赏桂花,食用桂花制作的各种食品,以糕点、糖果最为多见。
中秋节各地方有着什么样的习俗呢?

对于中秋节习俗,相信不少人只知道吃月饼、赏月,其实没那么简单,对于中秋节怎么过,全国各地有不同的风俗习惯,今天我们就来盘点一下哪些你不知道的中秋节的习俗~
一、广东——扎灯笼
在广东,中秋临近时,小孩子们在家长协助下,用竹纸扎成兔仔灯、杨桃灯或正方形的灯。
此外,还有很多小朋友会用水果皮扎灯笼。
另外,还有木瓜灯、香蕉灯等,最简便的是"柚皮灯",几乎家家户户的小孩都能做。
扎好的灯笼除了用来"树中秋",更有情侣提着灯笼依偎赏月。
二、广西——骂中秋
在广西壮族地区,有一个非常怪的中秋习俗,叫做“骂中秋”。
相传古代有位美丽的姑娘,不喜欢虚假的甜言蜜语,偏偏喜欢尖刻辛辣的骂语。
有个青年人在中秋之夜,当众痛骂偷了姑娘甘蔗的人,而被姑娘爱上。
姑娘嫁给了他。
从此,当地形成一种青年人以恶作剧引人发骂的风俗。
当地风俗认为中秋之夜被骂得越多,就越长寿。
因而形成一个不是以欢歌曼舞,而是以骂不绝耳为主要内容的奇特节日情景。
三、台湾——偷菜求郎
在台湾中秋之夜,流传着一种有趣的“偷菜求郎”习俗。
中秋之夜,姑娘们踏着月光,往别人家菜圃中偷摘大葱及蔬菜,摘到后便预示其能遇到如意郎君。
因此,民间有“偷着葱,嫁好夫,偷着菜,嫁好婿”的谚语。
四、贵州——偷瓜送子
贵州省不少地方,流行“偷瓜送子”习俗。
要是谁家不生小孩,村里好心的小伙便在中秋这天趁着明亮的月光,来到地里,偷摘一个大冬瓜,刻画出小孩的模样,再把准备好的小孩衣服套上,用竹篮装好后敲锣打鼓抬到这户人家,受瓜人在招待客人后,将瓜放在床上与妻伴睡一夜,第二天将冬瓜煮熟进食,要是以后怀了孕,受瓜人得好好感谢这群小伙。
五、台湾——听香
听香是古代流传在台湾地区的中秋习俗。
古时想得到佳偶的少女,先在家中神明前烧香祭拜,诉说心事,祈求神明指示听香的方向,然后依指示方向在路上无意间或偷听到的第一句话,牢记在心,回家再掷茭,判断来解释所占卜事情的吉凶。
例如卜占终身大事,而听到的话是吃甜饼或花开、月圆,就表示吉兆,喜事近了。
六、香港——舞火龙
舞火龙舞火龙,是香港中秋节最富传统特色的习俗。
从每年农历八月十四晚起,铜锣湾大坑地区就一连三晚举行盛大的舞火龙活动。
这火龙长达70多米,用珍珠草扎成32节的龙身,插满了长寿香。
盛会之夜,这个区的大街小巷,一条条蜿蜒起伏的火龙在灯光与龙鼓音乐下欢腾起舞,很是热闹。
以上就是我了解的几个关于中秋节各地方习俗的介绍了,小伙伴们你们还知道哪些习俗呢?欢迎补充,咱们在评论区里相见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