弘扬传统文化,破除封建迷信
倡导科学理念,促进社会和谐
当前位置:主页 > 民俗 > 民俗文化 >

广东过年的风俗习惯,广东春节风俗,共五则.每则200字,拜托了各位,也请看看题目再回答.

2024-03-06 20:29 参考 未知

广东过年的风俗习惯目录

广东人怎么过春节?南方人过节有什么习俗?

广东春节风俗,共五则.每则200字,拜托了各位,也请看看题目再回答.

1. 年夜饭:广东人过年必备的传统习俗,家人团聚共进年夜饭,代表着团圆和幸福。

2. 拜年:年初一拜年是广东人的传统习俗。拜年时要穿上新衣服,拜访长辈、亲戚、朋友,送上新年祝福和红包。

3. 放鞭炮:放鞭炮是广东人过年的传统,代表着驱邪避祟、庆贺新春。

4. 挂春联:广东人在年三十前后挂春联,寓意祈求吉祥如意、平安幸福。

5. 赛龙舟:端午节时,广东人会赛龙舟,以纪念古代爱国诗人屈原。

6. 猜灯谜:每年元宵节,广东人都会猜灯谜,增加节日气氛。

7. 舞狮子:舞狮子是广东传统的民间艺术表演,有驱邪避祟、祈求丰收的意义。

8. 贴窗花:年前,广东人会在窗户上贴上精美的窗花,寓意迎接新年的到来。

9. 大扫除:年前广东人会进行彻底的大扫除,象征着除旧迎新、洁净迎新年。

10. 点燃红灯笼:年前,广东人在家门口点燃红灯笼,以祈求家庭幸福、平安。"。

广东人怎么过春节?南方人过节有什么习俗?

1、逛花市,行花街这个是广东的传统习俗哦~~春节逛花市的风俗,据说在中国唯广州独有,花市,老广州叫“花街”,粤语说“唔行花街唔算过年”,就是说不逛花市不算过年。

后来这个习俗逐步推及辐射到其他县市(前天晚上我也逛了一次,明天下午还要去~~),成为广东人过春节的习俗。

每年的春节前几天(往往是春节前5-6天吧,有些地方是3天)花市就开始了,街道两边都摆满了各种花,有水仙、北合、桃花、玫瑰、菊花、杜鹃、盘景、柑、桔……花市一直摆到除夕午夜。

广州的花街最旺就是年三十晚。

逛花市,行花街,然后买些花、柑(与金谐音)、桔(与吉谐音)回家过春节是每年必不可少的,把万紫千红带回家中,寓意一年花开富贵,万紫千红,大吉大利。

摆在家中的柑或桔都要挂上红红的利是封。

  2、年廿八(农历年二十八),洗邋遢(肮脏)春节将至,辞旧迎新,这段时间,家家户户都要把屋里屋外打扫干净,粉饰一新。

春节前打扫卫生的习俗,在民间有些地方叫“掸尘”或者“采屋”,据称意在洗去一年的纤尘和污垢,祈盼新的一年有新气象。

其实就是春节前要搞好个人和家庭的卫生。

为了这个重要的节日,全家人一起动起来干活,把家中上上下下里里外外打扫干净。

其实现在也不仅仅局限在年廿八这天,就是过年前搞好清洁。

男人还要剪发,女人要洗头。

过年前的大扫除与往常不同,平时可以做表面工作,过年了,中国人的习俗是不能把旧的、脏的东西带到新的一年里,所以,平时打扫时顾不到的边边角角也要翻出来彻底清洁。

  3、团年饭团年饭,顾名思义,是一家在除夕夜欢聚在一起吃饭。

团年饭,饱含和凝聚着浓浓的亲情,特别受中国人的注重。

吃团年饭要一家人齐齐整整,团团圆圆,还特别讲究菜式。

团年饭特别看重“好意头”,菜式就代表着深深的寓意。

如鱼(象征“年年有余”)、蚝狮(音取“好事”、“好市”)、发菜、生菜(音取“发财”、“生财”),凤爪扒金钱(即鸡脚冬菇,意寓“招财进宝”)、慈菇(寓意以后添男丁)、芹菜(勤力)、葱蒜(代表聪、算)、猪手(粤语与就手音近,通常与发菜一起弄,寓意发财就收,但现在不能非法采摘发菜,多用生菜代替,寓意生财就手)。

  4、压岁钱新年逗利是各地皆有,不说了。

“恭喜发财,利是逗来”也成了广东人新年用语中使用频率最高的一句。

  5、贴春联、年画,放烟花、鞭炮春节到了,家家户户都喜欢贴春联、年画,给节日增添了浓郁的气息。

这个也比较普遍,不多说了。

不过现在广东人,贴年画的已经越来越少。

现在普遍都禁止私自燃放烟花鞭炮,过年已经没有鞭炮放了,烟花往往政府组织一次烟花晚会。

现在一般只有在乡村才可以燃放烟花和鞭炮。

  6、拜年亲戚朋友间的相互拜年一般都是新年后的。

不过现在在过年前都有人提前拜年了。

  7、做酥角,做煎堆,包粽仔,做誓在过年前几天,就要做酥角、煎堆、誓(类似糕点)及一些各种名堂的糕点,还有包粽仔等,相对于一些地方过年要做年糕的习俗。

不过近10年,酥角已经很少做了。

煎堆超市、商店有得买也比较少人做了,而且煎堆多是珠三角一带特色。

粽子和誓还是继续做的。

城市里的就基本很少人做了,多用其他商场市场买到的代替了。

  8、食汤圆年三十晚,一家人在一起食汤圆,寓意一家人团团圆圆,和睦幸福。

现在汤圆在超市和商场都有得卖,而且品种也多,更是方便了人们。

  9、舞狮,舞龙广东过年也又舞狮和舞龙给人拜年。

舞狮和舞龙,动作性强,极富观赏性。

舞狮大约始于汉代后,也是我国民间喜庆节日的传统表演项目,春节、元宵最为多见。

中国原不产狮子,《后汉书》载汉章帝时月氏国(西域的一个小国)贡狮子,当时名为“狻猊”。

从那时起人们就把雄健、威武的狮子视为吉祥、勇敢的象征,又模仿狮子的形象和动作,逐渐形成狮舞,庆典喜日以此为乐,并期望驱魔辟邪,故有“辟邪狮子”之称。

舞龙,它的前身是汉代的“鱼龙漫衍”之戏。

舞龙现在流行于我国许多地区。

龙的形象各有特色,一般用竹、木、纸、布等扎成,每节内能燃烛的称“龙灯”,不燃烛的称“布龙”,节数不等,多为单数,一般每条长龙由11人,或13人组成,最长的达百人之多。

舞者各持棍撑起一节,由一人持绣球在前面戏龙,引诱龙去抢扑、戏耍,尽力模仿龙戏宝珠的各种姿势,忽左忽右,忽高忽低,忽摇头忽摆尾,或腾跃,或翻滚,或直立,或盘旋。

在不同大小的场地表演出不同规格的动作。

表演时有锣、鼓伴奏,龙随乐舞,舞狂乐沸。

广东春节风俗,共五则.每则200字,拜托了各位,也请看看题目再回答.

广东春节风俗(一)逛花市,行花街这个是广东的传统习俗。

春节逛花市的风俗,据说在中国唯广州独有,花市,老广州叫“花街”,粤语说“唔行花街唔算过年”,就是说不逛花市不算过年。

后来这个习俗逐步推及辐射到其他县市,成为广东人过春节的习俗。

(二)年廿八(农历年二十八),洗邋遢(肮脏)。

春节将至,辞旧迎新,这段时间,家家户户都要把屋里屋外打扫干净,粉饰一新。

春节前打扫卫生的习俗,在民间有些地方叫“掸尘”或者“采屋”,据称意在洗去一年的纤尘和污垢,祈盼新的一年有新气象。

(三)团年饭,顾名思义,是一家在除夕夜欢聚在一起吃饭。

  团年饭,饱含和凝聚着浓浓的亲情,特别受中国人的注重。

吃团年饭要一家人齐齐整整,团团圆圆,还特别讲究菜式。

团年饭特别看重“好意头”,菜式就代表着深深的寓意。

如鱼(象征“年年有余”)、蚝狮(音取“好事”、“好市”)、发菜、生菜(音取“发财”、“生财…… (四)做酥角,做煎堆,蒸年糕。

在过年前几天,就要做酥角、煎堆、誓(类似糕点)及各种糕点,还有包粽仔等,相对于一些地方过年要做年糕的习俗。

(五)食汤圆年三十晚,一家人在一起食汤圆。

  寓意一家人团团圆圆,和睦幸福。

现在汤圆在超市和商场都有得卖,而且品种也多,更是方便了人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