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方苗族结婚风俗,苗族举行婚礼时为什么要让新郎抢牛尾巴?
男方苗族结婚风俗目录
苗族结婚风俗是苗族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独特的民族特色和文化内涵。
。
1. 选婚日。
。
苗族结婚通常在农历的阳历节气或重要节日举行,如春节、清明节、中秋节等。
。
2. 提亲。
。
男方家长会先派人去女方家提亲,带上一些礼品,如糯米酒、糕点、烟酒等。女方家长会询问男方家庭的背景、性格、职业等情况,以确定是否合适。
。
3. 定亲。
。
如果女方家长同意,双方就会商定结婚日期和婚礼细节。男方家要准备一些彩礼,如糖果、红布、烟酒等,送给女方家作为礼物。
。
4. 婚礼。
。
在结婚当天,男方要穿上苗族传统服饰,如长衫、马褂、短裤等,女方要穿上苗族传统服装,如襦裙、蓝色长衫等。双方家长会在婚礼现场进行交换礼物和祝福。
。
5. 新婚生活。
。
苗族结婚后,男方要带着新娘回到自己的家,开始新的生活。在新婚期间,男方要对新娘特别照顾,给予关爱和支持。
。
总之,苗族结婚风俗具有浓郁的民族特色和文化内涵,反映了苗族人民对婚姻的看重和珍视。"。
广西南宁苗族结婚习俗有哪些?

苗族有抢头巾结恋情,喝泉水定终生婚俗。
侗族通过“行歌坐夜”来谈情说爱,趁夜深人静到新娘家偷亲。
正大光明去"游方" 苗族的婚姻比较自由,青年男女婚前都享有充分的社交自由,父母一般不干涉,每逢节庆、赶场的日子,他们便利用聚会的时机对唱情歌、谈情说爱、互诉衷情。
这种婚前恋爱的方式在贵州黔东南称为"游方"。
游方是黔东南一带苗族青年男女自由恋爱的一种传统习俗。
游方的地点除在每个村寨所设的固定的"游方坡"外,还可选在离村寨较远的河岸、挢头、田间或花木丛生、风景宜人的山谷去进行游方活动。
但都得按照苗家的规矩,青年男女游方的地点必须在公开的地方进行。
如果在隐蔽的地方进行这一活动,一旦被人发现,就会认为是不正当的行为,受到社会舆论的谴责。
新婚当夜不同房 经过一段时间的游方后,如果双方情投意合,通常是互赠信物或立下山盟海誓,私下订婚。
私下订婚的男女到了约定的婚期,男方就邀请几个伙伴到女方寨子"游方",顺便将女子带回家中。
按照习惯,新婚夫妇当夜不能同房,新娘要由男方的姑嫂陪伴过夜。
第二天,男方托媒人携带礼物去女家提亲。
如女方同意,便收下礼物,宴请媒人。
随后,女方备一份与男方相等或稍多的礼物回赠男方。
男方得知女方赞成这门亲事,便设宴招待前来祝贺的亲戚朋友。
新婚后不落夫家 过去,黔东南地区的苗族在新婚后有"不落夫家"的习俗。
新娘结婚不久便回娘家居住。
属于父母包办婚姻的新娘,在举行结婚仪式的当天或次日,即回娘家居住。
住娘家的时间,未成年的早婚妇女一般是六七年,成年妇女一般为三四年。
在此期间,仅仅在农忙和重大节日,或遇到夫家丧事时才可暂回夫家居住
该答案来自南北游旅行网官方网站
苗族举行婚礼时为什么要让新郎抢牛尾巴?
婚姻的风俗,各民族各有特色,有些很有风趣。
苗族青年结婚时,新郎抢牛尾巴,就是颇为有趣的。
青年男女订婚后,女方家就买一头老黄牛喂肥。
举行婚礼那天,女方要请十多个青年做卫士,把黄牛拉到举行婚礼的地点。
男方也要清数目相同的勇士,随同新郎一同来。
当新郎到来时,新娘用快刀突然将牛尾巴割下来。
这时新郎要立即扑上去抢新娘手中的牛尾巴。
女方的卫士帮着新娘防卫,男方的勇士帮着新郎去抢。
双方展开一场激烈的争夺战,一直持续到女方父母亲友来时止。
抢牛尾巴的规矩是,新郎要在女方父母亲友到来之前,把牛尾巴抢到手。
这样女方父母一到,即可举行婚礼。
如果新郎在那段时间抢不到手,就证明新郎无能,不能举行婚礼,婚姻也许因此告吹。
这样姑娘就成了英雄,受到赞扬。
不过,只要双方真心相爱,新娘在表演了一下抢牛尾巴的动作之后,会故意让新郎夺去的。
从这些活动中,可以看出苗族婚姻的情形,也可看出他们选择对象的标准。
苗族人结婚的风俗习惯
苗族青年男女社交自由,导致一些青年早恋,解放前一般在15至17岁就结婚,18岁以前都有第一小孩,俗称三十六岁做爷爷的说法。
新中国成立后,颁布了《婚姻法》禁止了早婚,但在一些偏僻山区仍有早婚早育现象。
男女青年订婚后,男方于春节期间去几个小伙挑着糍耙,腊猪腿、坛子酒,糖果等去女家拜年一、二次。
苗族结婚仪式非常隆重,在结婚前一月,女方开始哭嫁,村中未婚姑娘,每晚聚会陪哭,嫂子们劝解亦哭,统称“哭嫁”,实际是唱出嫁歌。
婚前三日男方送肉酒聘礼到女家。
女方则宴请宾客,舅爷,姑爷及亲友礼作贺。
这时“哭嫁”也达到高潮。
结婚之前一天叫“插花日”此日女方家宾客齐集,男方必须在插花日派迎亲队伍去女方家。
迎亲队伍由年青的7----11人单数组成。
领队的男人叫“娶亲大哥”,女子叫“娶亲婆”另外还跟随一班吹鼓手[乐队]。
迎亲队到女方家寨外即鸣放鞭炮,女方紧闭大门,必待娶亲大哥送上开门礼红包,讲一番娶亲客套话,才准进门,迎亲队坐席饮酒时。
女方村中的姑娘们会向迎亲客人们劝酒,必将迎亲客人灌醉,姑娘们还借劝酒、上菜、上茶、盛饭等伺机向迎亲人脸上摸抹锅底黑,摸得娶亲人个个成为大花脸,名曰“打粑”,或用豆渣和荨麻叶对娶亲人围攻,打得娶亲人遍体都是豆渣;荨麻叶蜇得娶亲火焦辣疼,叫“打亲”“打发”,既越打越亲,越打越发。
要女方待老年人出来制止才停。
然后,晚上男女青年可以对唱山歌,通宵达。
结婚日叫做“正日”,正日黎明,开始发亲,由女方送亲大哥[兄弟]背新娘从正门出换新鞋送入户门外的花轿中,抬去男家。
若途中与别寨娶亲队伍相遇,则各抢先从高处绕过。
到了男家门外就由娶亲大哥背新娘从门前火盆上走过,然后新郎新娘行礼拜堂,男方则大摆宴席三天,答谢亲朋好友等不在话下,过完三早后新郎陪新娘回娘家探亲小住几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