弘扬传统文化,破除封建迷信
倡导科学理念,促进社会和谐
当前位置:主页 > 民俗 > 民俗文化 >

蒙古族的风俗简单介绍,蒙古族的习俗(四个)

参考 知识库 发布:2024-02-26 16时

蒙古族的风俗简单介绍目录

蒙古族的风俗是什么

蒙古族的习俗(四个)

蒙古族的民风民俗

蒙古族是中国少数民族之一,其风俗习惯独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祭祀:蒙古族信仰藏传佛教和萨满教,每年的农历正月十五日和七月十五日是蒙古族的传统祭祀日,人们会在这两个日子里拜祭祖先和神灵,祈求平安和丰收。

2. 婚俗:蒙古族的婚俗十分独特,男女之间的婚姻一般都是由父母和长辈安排的,婚礼上,新郎会骑着马到新娘家中迎娶,然后在新娘家中进行一系列的仪式,并向新娘家长献上礼物。

3. 饮食:蒙古族的主食是牛肉和羊肉,还有奶制品,如奶茶、奶酪和奶油等,此外,还有烤肉和饺子等传统食品。

4. 着装:蒙古族的传统服饰是长袍和靴子,男性还会戴上帽子和腰带,女性则会在头部和衣服上绣上各种花纹。

5. 民间艺术:蒙古族的民间艺术形式丰富多样,包括马头琴、呼麦、蒙古舞等,这些艺术形式是蒙古族人民的精神象征和文化瑰宝。"。

蒙古族的风俗是什么

1、交通习惯

蒙古人的传统交通运输工具主要有役畜和车辆两种。

役畜以马和骆驼为主,车辆为勒勒车。

2、节日

蒙古族新年(春节):农历正月初一 。

纪念节:农历三月十七日。

那达慕大会 :农历七~八月。

敖包节:农历七月十三日。

3、祭祀习俗

(1)祭汗:祭天帝“腾格里汗”是蒙古族人要祭典之一。

祭天分以传统上供的“白祭”和以宰羊血祭的“红祭”两种祭法。

近代东部盟旗的民间祭天活动,多在七月初七或初八进行。

(2)祭火:祭火分年祭、月祭。

年祭在阴历举行,在长者的主持下将黄油、白酒、牛羊肉等祭品投入火堆里,感谢火神爷的庇佑,祈祷来年人畜两旺、五谷丰登、吉祥如意。

月祭常在每月初一、初二举行。

此外还有很多有关火的禁忌反映蒙古人对火的崇敬,如不能向火中泼水,不能用刀、棍在火中乱捣,不能向火中吐痰等

(3)祭敖包:祭敖包是蒙古人自古流传下来的宗教习俗,在每年水草丰美时节举行。

即在地面开阔、风景优美的山地高处,用石头堆一座圆形实心塔,顶端立系有经文布条或牲畜毛角的长杆。

届时,供祭熟牛羊肉,主持人致祷告词,男女老少膜拜祈祷,祈求风调雨顺、人畜平安。

祭祀仪式结束后,常举行赛马、射箭、摔跤等竞技活动。

4、婚俗

蒙古族有抢婚和聘婚两种婚姻制度。

抢婚是奴隶制社会的一种婚姻形式。

公元十三世纪以前,蒙古族社会多半为抢婚制。

如成吉思汗的父亲把阿秃儿与夫人的成亲,就是抢婚形式。

聘婚是的一种婚姻形式。

公元十三世纪以后,蒙古族进入封建社会,即普遍实行聘婚制。

但仍有抢婚制的残余。

在部落间的战争中,抢婚或掠夺婚仍屡见不鲜。

5、禁忌

(1)、日常生活禁忌:蒙古人骑马、驾车接近时忌重骑快行,以免惊动畜群;若门前有火堆或挂有红布条等记号,表示这家有病人或产妇,忌外人进入;客人不能坐西炕,因为西方是供佛的方位;忌食自死动物的肉和驴肉、狗肉、白马肉;

办丧事时忌红色和白色,办喜事时忌黑色和黄色;忌在火盆上烘烤脚、鞋、袜和裤子等;禁止在参观寺院经堂、供殿时吸烟、吐痰和乱摸法器、经典、佛像以及高声喧哗,也不得在寺院附近打猎。

(2)、火忌:蒙古人崇拜火、火神和,认为火、火神或灶神是驱妖避邪的圣洁物。

所以进入蒙古包后,禁忌在火炉上烤脚,更不许在火炉旁烤湿靴子和鞋子。

不得跨越炉灶,或脚蹬炉灶,不得在炉灶上磕烟袋、摔东西、扔脏物。

不能用刀子挑火、将刀子插入火中,或用刀子从锅中取肉。

(3)、水忌:蒙古人认为水是纯洁的神灵。

忌讳在河流中洗手或沐浴,更不许洗女人的脏衣物,或者将不干净的东西投入河中。

草原干旱缺水,逐水草放牧,无水则无法生存。

所以牧民习惯,注意保持水的清洁,并视水为生命之源。

参考资料来源:

蒙古族的习俗(四个)

生活习俗:1喝奶茶和马奶酒,2那达慕大会摔跤,3祭敖包,4蒙古族盖新房,新房上盖那天,村里邻舍、三亲六故全来帮忙并送“粘豆包”或小米面豆包,以示祝贺

蒙古族的民风民俗

蒙古族的民风民俗有以下几方面:

一,崇拜天地

蒙古崇拜天地族对天地十分崇拜,喻天地为父母。

以为天是伟大而神圣不可侵犯的,它支配着世间的一切。

大地哺育万物,是万物生长之源。

因此,在一些重大活动乃至日常生活中,对天地很崇敬,如熬好奶子,首先向天地泼洒敬祭;喝酒时,用无名指蘸酒,朝天地弹洒后,才能自饮;吃咒发誓时,向天地表明心意等等。

如遇干旱无雨或人畜疾病流行,要祭祀天地,请求天地保佑,开恩赐福。

二,火神祟拜

火有神灵的概念存在于蒙古族中,他们以为火有驱逐邪恶之功能,是神圣不可侵犯的。

在传统观念里,它也是一家之主——灶神的化身,主一家之兴衰。

平时在饮酒或吃肉时,向火中点撒一些,以敬火神。

过年时专门设供品敬祭。

分家另过的夫妻回父母家时,妻子首先向灶神叩拜。

禁忌往火里倒水、用刀子等尖硬物捅火。

三,拜神佛

蒙古族是信仰藏传佛教的民族,对宗教领袖和活佛,特别尊敬和崇拜。

老人们认为人间最伟大、最值得尊敬的人,便是宗教领袖和活佛;活佛天生就有超人的智慧、丰富的知识、出众的才华,知道现在,还能知道过去和未来,是人间最万能的人。

如果平民能受到他们的摩顶,就会得到幸福和平安。

因此,老人们克服一切困难到活佛所住的地方顶礼膜拜,向佛爷虔诚地敬献出一切珍贵的东西。

四,做客忌

牧民虽好客,但做客忌讳亦多。

客人进蒙古包时,切忌挽着袖子,或把衣襟掖在腰带上;也不可提着马鞭子进去,要将鞭子放在门右,且要立放。

进包后,忌坐佛龛前面,否则就会被认为不懂礼俗、不尊重民族习惯而受主人冷待。

五,忌蹬门槛

到牧民家做客,出入蒙古包时,忌蹬踩门槛。

农区、半农半牧区的蒙古族也有与此类似的禁忌。

古代,如有人误踏蒙古大汗宫帐的门槛,无论是谁,必被立即处死。

此禁忌风俗沿袭至今。

六,忌摸头

蒙古族忌讳生人用手抚摸小孩的头部,认为生人手不洁,摸了孩子头部,会有害于孩子的健康发育。

七,忌打狗

到牧民家做客,切忌打骂主人家的狗,否则会被认为是对主人极大的不尊重。

俗话说“打狗看主”,看在主人的面子上,千万不要打骂主人的狗。

骑马到牧民家做客,一定要在蒙古包附近勒马慢行,待主人出来迎接并看住狗后再下马,以免被狗扑咬而发生宾主俱不愉快的事情。

参考资料来源:

参考资料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