弘扬传统文化,破除封建迷信
倡导科学理念,促进社会和谐
当前位置:主页 > 民俗 > 民俗文化 >

草原民族风俗资料,内蒙古呼伦贝尔大草原的民族风俗?

时间 2024-01-21 19:14 参考 未知

草原民族风俗资料目录

草原上的人们有哪些风俗习惯

内蒙古呼伦贝尔大草原的民族风俗?

关于蒙古草原风土人情的资料

1. 蒙古族:蒙古族是典型的草原民族,他们的风俗习惯与游牧生活紧密相关。蒙古族注重礼节,尊敬老人,互助互爱。在饮食方面,他们以肉类食品为主,例如羊肉、牛肉和马肉。蒙古族的传统饮料是奶茶和马奶酒。此外,蒙古族有许多传统节日,如那达慕大会、春节等。

2. 哈萨克族:哈萨克族也是一个以游牧为主的草原民族。他们居住在毡房中,以牛、羊、马等草食动物为主要食物来源。哈萨克族的传统服饰以毛皮和羊毛为主,如羊毛大衣、皮靴等。哈萨克族有许多传统节日,如阿肯弹唱会、纳尔会等。

3. 维吾尔族:维吾尔族是一个以农业为主的草原民族,主要居住在新疆地区。维吾尔族的传统服饰以棉麻为主,男性通常穿长袍、长裤,女性则穿长裙或长袍。维吾尔族喜欢唱歌跳舞,音乐和舞蹈在其文化中占有重要地位。维吾尔族还有许多传统节日,如肉孜节、古尔邦节等。

4. 藏族:藏族是一个以佛教为主要信仰的草原民族,主要居住在西藏地区。藏族的传统服饰以羊毛和麻布为主,男性通常穿长袍、长裤,女性则穿长裙或长袍。藏族的食物以青稞面、酥油茶和牦牛肉为主。藏族有许多传统节日,如藏历新年、晒佛节等。

以上是一些草原民族的风俗资料,但每个民族都有其独特的风俗习惯和文化传统,需要我们深入了解和尊重。

草原上的人们有哪些风俗习惯

草原人民在我国主要以蒙古族为主,下面就蒙古族的习俗谈草原人民的风俗。

一,以茶待客

客来敬茶一种高尚的蒙古族传统礼仪。

在蒙古历史上不论是富贵之家还是贫穷之家,不论是上层社会还是平民百姓,也不论在交际上或在家里,在旅途,或在其他一切场合,莫不以茶为应酬品。

家中有客来,茶是必不可少的款待物。

二,选猎狗

草原人民有猎狗打猎的习俗。

因此,他们非常重视选留一只好猎狗——“台格”,也就是经阉割的短毛细狗。

选留猎狗要注重好的品种,即从良种小狗崽中挑选腰身长,尾巴长而匀称,听觉灵敏,视力敏锐,动作敏捷,跑起来快的小狗作猎狗。

 

当第一次出猎调驯猎狗时,先往狗鼻子里灌注狐狸热血,使其与狐狸和狼成为冤家对头。

三,献哈达

哈达是草原人民日常行礼中不可缺少的物品。

献哈达时,主人张开双手捧着哈达,吟唱吉祥如意的祝词或赞词,渲染敬重的气氛,同时将哈达的折叠口向着接受哈达的宾客。

宾客要站起身面向献哈达者,集中精力听祝词和接受敬酒。

接受哈达时,宾客应微向前躬身,献哈达者将哈达挂于宾客颈上。

宾客应双手合掌于胸前,向献哈达者表示谢意。

四,敬酒

他们认为美酒是食品之精华,五谷之结晶,拿出最珍贵的食品敬献,是表达草原牧人对客人的敬重和爱戴。

通常主人是将美酒斟在银碗、金杯或牛角杯中,托在长长的哈达之上,唱起动人的蒙古族传统的敬酒歌,客人若是推让不喝酒,就会被认为是对主人瞧不起,不愿以诚相待。

宾客应随即接住酒,接酒后用无名指蘸酒向天、地、火炉方向点一下,以示敬奉天、地、火神。

不会喝酒也不要勉强,可沾唇示意,表示接受了主人纯洁的情谊。

五,尊老爱幼

草原人长幼有序,敬老爱幼。

到蒙古包牧民家做客,见到老人要问安。

不在老人面前通过,不坐其上位,未经允许不要与老人并排而坐。

称呼老人要称“您”,不许以“你”相称或直呼其名。

见到牧民孩子不要大声斥责,更不能打孩子。

不要当着家人的面说孩子生理上的缺陷。

对孩子和善、亲切,被认为是对家长的尊重。

参考资料来源:

内蒙古呼伦贝尔大草原的民族风俗?

1、礼仪风俗蒙古民族对来客,不论是熟人还是陌生人,一见面总是热情问候:“他赛音百努。

”(安好),随后主人把右手放在胸前,微微躬身,请客人进蒙古包,全家老少围着客人坐下,问长问短,好似自家。

2、献哈达哈达是藏语音译。

常在迎送、馈赠、敬神、拜年以及喜庆时使用,以表示敬意祝贺。

这种礼节由来已久。

据《马柯·波罗游记》中所写,蒙古族“过年过节时都互相用金银玉石做的礼品同白色绸布一起捧献”。

3、递鼻烟壶递鼻烟壶是蒙古民族古老的习俗,在蒙古包里作客,殷勤好客的主人,常常要拿出一个精致象个瓷瓶样的小壶,敬给客人嗅,这就是装着鼻烟的鼻烟壶。

递鼻烟壶也有一定的规矩。

如果是同辈相见,要用右手递壶,互相交换,或双手略举,鞠躬互换,然后各自倒出一点鼻烟,用手指抹在鼻孔上,品闻烟味,品完再互换。

如果是长辈和晚辈相见,要微欠身,用右手递壶,下辈脆足,用两手接过,各举起闻嗅,然后再互换。

4、服饰靴子:蒙古靴子分马靴和蒙古靴两种,马靴分棉靴和单马靴。

用牛皮制成黑色,个别有紫色,挺拨,秀气,年青人多爱穿马靴。

蒙古靴(香牛皮靴)有尖稍向上翘的,靴子的邦,通常有图案,压花纹,里面有的衬皮,有的衬毡,靴身宽大,靴可套棉袜毡袜。

袍子:蒙古族男女老幼都喜爱穿长袍。

这种袍子,宽大袖长。

下端左右一般不分岔,领子较高,纽扣在右侧。

袍子的领口、袖口、边沿,常用漂亮的花边点缀,袍子的颜色,因地因人因季而异。

腰带:是穿蒙古袍子时所必备的,有的是布料,有的是绸缎,长有五米,颜色和袍子相协调。

首饰:平素牧区妇女一般不戴帽,多用红、绿等颜色的长绸子把头缠上,男子,夏季多戴鸭舌帽,冬季多戴羊皮、狐皮帽,式样是尖顶大耳或草原式斗笠帽。

蒙古族妇女的首饰,逢年过节,喜庆宴会,访亲探友时用于头上的装饰。

装饰品种类很多,材料也因贫富不同。

比较讲究的,多用玛瑙、珍珠、宝石、金银等制成。

5、居住蒙古包是一种天幕式的住所,呈圆形尖顶。

通常用羊毛毡子一层或二层覆盖。

蒙古包是满族对蒙古族牧民住房的称呼。

“包”满语是“家”“屋”的意思。

古时称作“穹庐”“毡包”。

蒙古包分两种。

一种是牧区夏季用的,为移转式的,一种是冬营地为半固定式的。

蒙古语称移转包为“乌尔郭格尔”。

6、生产风俗马,是牧民不可缺少的交通工具,凡是放牧、探亲访友、出外办事都需乘马。

马的体质不但结实强健,而且极耐粗放饲养,以忍苦耐劳著称。

日行可达一百至一百五十公里。

草原牧民无论男女老幼都能骑马。

7、祭祀俗风祭祀时,敖包插上树枝,树枝上挂五颜六色的布条或纸旗,旗上写经文,祭礼仪上大致有血祭、酒祭、火祭、玉祭等。

血祭:就是把自己喂养的牛、马、羊宰杀了,供奉在敖包之前。

这种祭法由来已久,现在各另地方还有。

相传游牧时代,蒙古族牧民把供自己生存的牛、马、羊等牲畜,看成是天地所赐,因此,祀天、地诸神时,就要宰杀牲畜来报答。

酒祭:就是把鲜奶、奶油,一滴一滴洒在“敖包”前,祈求平安幸福。

这种祭神的风俗,也很早就有,(蒙古秘史)中称作“酒注礼”,至今有的地方还能看到。

据说它的意思是说,神不仅要吃肉,也要饮酒喝奶子的。

火祭:就是在敖包前烧一大堆干树枝或一大堆牛、马、羊粪。

祭祀时,各户都走近火边,念着自己家的姓氏,供上祭品,把“布呼勒玛哈”整羊肉,投到火里烧,烧得越旺越好。

蒙古民族认为火最洁净,用火可以驱逐一切邪恶。

玉祭:在古代玉是昂贵的,它常常是祭神的供品,过去蒙古民族祭敖包时,也有这种礼祭,现在已经没有人用玉祭敖包了。

关于蒙古草原风土人情的资料

1、祝寿习俗

祝寿是蒙古族人民为老人举行的一个礼仪庆典。

蒙古民族的祝寿礼和过本历年都是在年纪大时才举行的。

一般在六十、七十、八十、九十时才祝寿。

不过父母亲在世时,儿孙辈即使到了七八十岁也不许做寿。

过本历年的二十五、三十七、三十、四十九也不是很热闹,但是过了六十一岁,七十三岁、八十五岁就另当别论了。

过本年的一般不祝寿。

巴林蒙古族老年人过本95岁就不计年龄,也不做百岁。

2、背弓挎箭

蒙古族的婚俗之一。

解放前蒙古人娶亲时,新郎要佩带弓箭,跨骏马启程。

到女家后,摘下弓箭,放在蒙古包的西南方。

次日走时再挎上。

娶亲回来后,也放在蒙古包的西侧,三日之内,不许别人动它。

三日后,由新娘收起来,终生保存。

把它看作是既可以避邪气,又可以威镇魔怪的一种神圣的吉祥物。

这正是蒙古族古代实行抢婚制或掠夺婚姻的一种遗俗。

3、生儿育女习俗

蒙古族人民对于生儿育女极其重视,所生婴儿无论男女,均在婴儿落地后即在家门外树立标志。

如生婴儿为男的,即用榆树枝条削一付一尺五寸至二尺的弓矢,挂在门外。

如所生婴儿为女的,就在门外挂一个红布条。

婴儿出生后第三天举行洗礼仪式,备办酒席招待亲朋,以示报喜。

洗完后用羊皮襁褓把婴儿包起来,并以传统习俗用黄油等奶食涂抹婴儿额头,祝福他健康成长。

这是一种古来习俗,现今已无人这么做了:“草原的宝贝包在羊皮襁褓中”。

婴儿满月时,再次屠牛宰羊,张设酒宴大飨亲友,以示庆祝。

亲友所赠礼品中,唯婴儿外祖父母的最重,如是冬季,赠送各种讲究的裘皮,夏季多为绸缎、布匹,如果婴儿的外祖父母家生活富裕,还要送牛羊或骏马。

4、家庭沿袭

早在十三世纪以前,蒙古族畜牧业生产有了相当发展,伴随着畜牧业经济的发展,也使建立在私有制经济基础上的 蒙古人家庭发展起来。

成书于十三世纪前期的《蒙古秘史》中,对蒙古族的家庭情况多有记载,如阿 豁阿死后,兄弟五人“即分马群家赀”,孛端察尔在兄弟的帮助下俘获扎儿兀惕部的阿当罕,建立起自己的家庭,有了自己的马群、家赀、隶民、奴婢等。

5、火忌、水忌

蒙古族崇拜火、火神和灶神,认为火、火神或灶神是驱妖避邪的圣洁物。

所以进入蒙古包后,禁忌在火炉上烤脚,更不许在火炉旁烤湿靴子和鞋子。

不得跨越炉灶,或脚蹬炉灶,不得在炉灶上磕烟袋、摔东西、扔脏物。

不能用刀子挑火、将刀子插入火中,或用刀子从锅中取肉。

水忌也是蒙古族禁忌之一。

因为蒙古人认为水是纯洁的神灵。

所以忌讳在河流中洗手或沐浴,更不许洗女人的脏衣物,或者将不干净的东西投入河中。

另外一个主要原因是:草原干旱缺水,逐水草放牧,无水则无法生存,由此来说,保护水源,爱护水流,是关系到他们生存的大事情。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蒙古习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