弘扬传统文化,破除封建迷信
倡导科学理念,促进社会和谐
当前位置:主页 > 民俗 > 民俗文化 >

谷雨节气海南农事风俗,谷雨的来历和风俗是什么?

发布: 2024-01-21 来源 开源网站

谷雨节气海南农事风俗目录

谷雨的含义和风俗

谷雨的来历和风俗是什么?

谷雨时节有哪些习俗

谷雨节气海南农事风俗

谷雨,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六个节气,每年4月19日至21日期间到来,此时太阳到达黄经30度。谷雨名字的由来,简而言之,便是此时降雨滋润了刚播下的谷物。对海南的农民来说,谷雨不仅仅是一个气象标志,更是一个繁忙的农事活动的信号。以下就是谷雨节气期间,海南特有的农事风俗。

1. 种植管理

谷雨时节,海南的农民们开始集中精力进行春播作物的种植和管理。对于已经播种的稻谷和玉米,他们会定期除草和施肥,确保作物健康成长。同时,他们也会利用这个时机,种植如花生、绿豆等夏季作物。

2. 捕鱼活动

海南岛四周都是海洋,渔业资源丰富。谷雨时节,海洋中的鱼类活跃,是捕鱼的黄金时期。沿海的村民会驾船出海,利用传统的捕鱼工具进行大规模捕捞。捕捞上来的鱼除了满足自家需求外,大部分会拿到集市上出售或者与邻村交换农产品。

3. 祭祀活动

海南民间信仰浓厚,农民们相信祈求神灵的庇佑能够保佑作物丰收。谷雨时节,各地会有各种祭祀活动,主要祭拜五谷神和土地公,以求得一个好收成。祭祀活动通常由村里的长者主持,全村人都会参加。

4. 乡村集市

谷雨期间,各地的乡村集市都热闹非凡。农民们会将自己种植的蔬菜、水果以及养殖的禽畜带到集市上出售。同时,他们也会在集市上购买所需的农具、种子和肥料等。这些集市不仅是商品交易的场所,也是农民们交流信息和社交的场所。

5. 庆祝丰收

谷雨过后不久,海南的夏季作物开始陆续收获。当某一作物丰收时,农民们会举行庆祝活动,感谢神的庇佑和自然的恩赐。庆祝活动通常包括唱歌、跳舞、聚餐等,有时还会请来戏班表演。这种庆祝活动不仅能够增加村民之间的凝聚力,也使得他们在忙碌的农事活动中得到放松和娱乐。

谷雨的含义和风俗

谷雨节气的含义是寒潮天气基本结束了,气温回升速度加快。

谷雨节气的风俗是走谷雨、品谷雨茶、禁杀五毒、谷雨祭海、谷雨食香椿、赏花等。

一、含义

谷雨是“雨生百谷”的意思,每年4月20日或21日太阳到达黄经30°时为谷雨。

《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中说,“三月中,自雨水后,土膏脉动,今又雨其谷于水也……盖谷以此时播种,自下而上也”,故此得名。

谷雨时节,南方地区“杨花落尽子规啼”,柳絮飞落,杜鹃夜啼,牡丹吐蕊,樱桃红熟,自然景物告示人们:时至暮春了。

这时,南方的气温升高较快,一般4月下旬平均气温,除了华南北部和西部部分地区外,已达20℃至22℃,比中旬增高2℃以上。

华南东部常会有一、二天出现30以上的高温,使人开始有炎热之感。

低海拔河谷地带业以进入夏季。

二、风俗

1、走谷雨

古时有“走谷雨”的风俗,谷雨这天青年妇女走村串亲,有的到野外走一圈就回来。

寓意与自然相融合。

2、品谷雨茶

谷雨有喝茶的习俗。

谷雨茶也就是雨前茶,是谷雨时节采制的春茶,又叫二春茶。

谷雨茶就是谷雨这天采的鲜茶叶制成的茶叶,而且要上午采的。

谷雨茶色泽翠绿,叶质柔软,富含多种维生素和氨基酸,香气宜人。

3、祭仓颉

清明祭黄帝,谷雨祭仓颉,是自汉代以来流传千年的民间传统。

据《淮南子》记载,黄帝于春末夏初发布诏令,宣布仓颉造字成功,当天下了一场谷子雨。

仓颉死后,人们把他安葬在他的家乡——白水县史官镇北,墓门刻了一副对联:“雨粟当年感天帝,同文永世配桥陵。

”每年的谷雨,“仓颉庙会”都会在陕西白水县如期举行。

4、谷雨祭海

谷雨节也叫做渔民出海捕鱼的“壮行节”。

在中国北方沿海一带,渔民们过谷雨节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

海祭时刻一到,渔民便抬着供品到海神庙、娘娘庙前摆供祭祀,有的则将供品抬至海边,敲锣打鼓,燃放鞭炮,面海祭祀,场面十分隆重,这一习俗在今天胶东荣成一带仍然流行。

5、谷雨食香椿

谷雨前后,香椿醇香爽口营养价值高,故有“雨前香椿嫩如丝”之说。

人们把春天采摘、食用香椿说成是“吃春”。

香椿一般分为紫椿芽、绿椿芽,尤以紫椿芽最佳。

鲜椿芽中含丰富的蛋白质、胡萝卜素和大量的维生素C。

6、赏牡丹

“谷雨三朝看牡丹”,牡丹花被称为谷雨花、富贵花,谷雨时节赏牡丹已绵延千年。

清·顾禄《清嘉录》曰:“神祠别馆筑商人,谷雨看花局一新。

不信相逢无国色,锦棚只护玉楼春。

谷雨的来历和风俗是什么?

关于谷雨的来历,据《淮南子》记载,黄帝于春末夏初发布诏令宣布仓颉造字成功,这一天下了一场不平常的雨,落下无数的谷米,因此后人把这天定名谷雨,成为二十四节气中的一个。

谷雨节气的风俗有祭仓颉、“吃春”、赏牡丹、喝谷雨茶、祭海、走谷雨、谷雨贴、赏花等。

谷雨是“雨生百谷”的意思,关于谷雨的来历,据《淮南子》记载,仓颉造字是一件惊天动地的大事,黄帝于春末夏初发布诏令,宣布仓颉造字成功,并号召天下臣民共习之。

这一天,下了一场不平常的雨,落下无数的谷米,因此后人把这天定名谷雨,成为二十四节气中的一个。

谷雨节气的到来,意味着寒潮天气基本结束,气温回升加快,有利于谷类农作物的生长。

谷雨节气的风俗:

1、祭仓颉

清明祭黄帝,谷雨祭仓颉,是自汉代以来流传千年的民间传统。

据《淮南子》记载,黄帝于春末夏初发布诏令,宣布仓颉造字成功,当天下了一场谷子雨。

仓颉死后,人们把他安葬在他的家乡——白水县史官镇北,墓门刻了一副对联:“雨粟当年感天帝,同文永世配桥陵。

”每年的谷雨,“仓颉庙会”都会在陕西白水县如期举行。

2、“吃春”

谷雨前后,香椿醇香爽口营养价值高,故有“雨前香椿嫩如丝”之说。

人们把春天采摘、食用香椿说成是“吃春”。

香椿一般分为紫椿芽、绿椿芽,尤以紫椿芽最佳。

鲜椿芽中含丰富的蛋白质、胡萝卜素和大量的维生素C,其叶、芽、根、皮和果实均可入药,具有健胃理气,止泻润肤等多种功效。

3、赏牡丹

“谷雨三朝看牡丹”,牡丹花被称为谷雨花、富贵花,谷雨时节赏牡丹已绵延千年。

清顾禄《清嘉录》曰:“神祠别馆筑商人,谷雨看花局一新。

不信相逢无国色,锦棚只护玉楼春。

”至今,山东菏泽、河南洛阳都会在谷雨时节举行牡丹花会,供人们观赏游玩。

4、喝谷雨茶

福建的茶农们说,真正的谷雨茶就是谷雨这天采的鲜茶叶制成的茶叶,而且要上午采的。

谷雨茶色泽翠绿,叶质柔软,富含多种维生素和氨基酸,香气宜人。

传说谷雨这天的茶喝了会清火、辟邪、明目等。

所以谷雨这天不管是什么天气,人们都会去茶山摘一些新茶回来喝。

5、祭海

谷雨节也叫做渔民出海捕鱼的“壮行节”。

在中国北方沿海一带,渔民们过谷雨节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

海祭时刻一到,渔民便抬着供品到海神庙、娘娘庙前摆供祭祀,有的则将供品抬至海边,敲锣打鼓,燃放鞭炮,面海祭祀,场面十分隆重,这一习俗在今天胶东荣成一带仍然流行。

6、走谷雨

古时有“走谷雨”的风俗,谷雨这天青年妇女走村串亲,有的到野外走一圈就回来。

寓意与自然相融合,强身健体。

7、谷雨贴

谷雨贴,禁杀五毒,谷雨以后气温升高,病虫害进入高繁衍期,为了减轻病虫害对作物及人的伤害,农家一边进田灭虫,一边张贴谷雨贴,进行驱凶纳吉的祈祷。

这一习俗在山东、山西、陕西一带十分流行。

旧时,山西临汾一带谷雨日画张天师符贴在门上,名曰“禁蝎”。

陕西风翔一带的禁蝎咒符,以木刻印制,可见需求量是很大的。

其上印有:“谷雨三月中,蝎子逞威风。

神鸡叼一嘴,毒虫化为水……”画面中央雄鸡衔虫,爪下还有一只大蝎子。

画上印有咒符。

雄鸡治蝎的说法早在民间流传。

山东民俗也禁蝎。

清乾隆六年《夏津县志》记:“谷雨,朱砂书符禁蝎。

”“禁蝎”的民俗反应了人们驱除害虫及渴望丰收平安的心情。

谷雨贴,属于年画的一种,上面刻绘神鸡捉蝎、天师除五毒形象或道教神符,有的还附有诸如“太上老君如律令,谷雨三月中,蛇蝎永不生”、“谷雨三月中,老君下天空,手持七星剑,单斩蝎子精”等文字说明,寄托人们查杀害虫、盼望丰收、安宁的心理。

8、赏花

谷雨前后也是牡丹花开的重要时段,因此,牡丹花也被称为“谷雨花”。

“谷雨三朝看牡丹”,赏牡丹成为人们闲暇重要的娱乐活动。

谷雨时节有哪些习俗

谷雨时节是农历二十四节气中的一个重要节气,一般出现在每年4月19日至21日之间。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谷雨时节有许多与农耕和生活息息相关的习俗。

一种习俗是农民在谷雨前后进行春耕备耕,为夏季的农作物种植做准备。

他们会进行土地翻耕、施肥、整地等农事活动,以确保农作物能够获得充足的养分和良好的生长环境。

另一个习俗是人们食用谷雨节气的特色食品,如鱼、蛙、嫩豆腐等。

这是因为谷雨时节正值春季雨水丰沛,水中的鱼类和蛙类繁殖活动活跃,而豆腐则是春季新鲜豆浆制成的,味道鲜美。

此外,一些地方还会举办谷雨节庆活动,如谷雨祭祀、农民集市等。

人们会参加祭祀仪式,感谢土地神和农神的保佑,祈求丰收和平安。

农民集市则是供应农产品和手工艺品的交易市场,人们可以购买到新鲜的农产品和传统的手工艺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