弘扬传统文化,破除封建迷信
倡导科学理念,促进社会和谐
当前位置:主页 > 民俗 > 民俗文化 >

客家的中秋的风俗活动,客家人是怎么过中秋节的

时间:2024-01-19 15:30 参考 其他

客家的中秋的风俗活动目录

中秋客家人有什么习俗?

客家人是怎么过中秋节的

客家人都是怎样过中秋

客家人的中秋节

一、简介

中秋节是中国的传统节日,而在客家人中,这个节日有着丰富多彩的传统和风俗。客家人,作为中华民族的一部分,他们在中秋节期间有许多独特的方式来庆祝这个重要的节日。这些风俗活动丰富多彩,展示了客家人对中秋节的热爱和重视。

二、风俗活动

1. 赏月观星:在中秋节这天,客家人会全家一起出动,来到户外,欣赏明亮的月亮和璀璨的星空。他们相信在这个夜晚,月亮是最圆的,星星是最亮的,能够带来好运和祝福。

2. 品尝月饼:月饼是中秋节的重头戏,客家人也不例外。他们有各种口味的月饼,如豆沙、莲蓉、冰皮等。在赏月的同时,一家人围坐在一起,品尝美味的月饼,共享天伦之乐。

3. 烧塔游玩:在一些地方,客家人会搭起火塔,围着火塔唱歌跳舞。火塔的火焰象征着生活的繁荣和幸福。他们也会在火塔旁烤食物,边吃边玩,欢度中秋。

4. 提灯笼游行:客家人会制作各种精美的灯笼,并在中秋节晚上提着灯笼游行。这是孩子们最期待的活动之一,他们提着灯笼在街上玩耍,欢声笑语不断。

5. 舞龙舞狮:舞龙舞狮是中国传统民俗活动,客家人也不例外。他们会表演精彩的龙狮舞,为节日增添喜庆气氛。

6. 唱歌跳舞:中秋节是唱歌跳舞的好时机。客家人会唱起山歌、民歌,跳起各种舞蹈,表达他们对节日的喜悦。

7. 赛诗对联:赛诗对联是中秋节的一项传统活动。客家人会以中秋为主题创作诗歌或对联,比赛谁的创作更精彩。这不仅展示了他们的文化才华,也增加了节日的趣味性。

8. 讲故事听:在中秋节晚上,客家人会聚在一起,讲述有关月亮和中秋的故事。这些故事大多带有神话色彩,如嫦娥奔月、吴刚伐桂等。这种活动可以加深家庭成员之间的交流与了解。

9. 聚餐团聚:中秋节是一个团圆的节日,客家人会尽可能地回到家中与亲人团聚。全家人一起做饭、吃饭、聊天,共度这个温馨的节日。在聚餐时,大家会分享各自的生活经历和感受,增进彼此的感情。

客家人的中秋节风俗活动丰富多彩,不仅展示了他们对传统文化的尊重和热爱,也体现了他们对家庭的重视和亲情的力量。这些活动让中秋节成为了一个充满欢乐、温馨和感动的节日。在今天,这些传统风俗依然在客家人中得以传承和发扬光大,为我们的生活增添了浓厚的文化色彩。

中秋客家人有什么习俗?

中秋节你的家乡是怎么过的呢?有什么特色的民俗么?

客家人是怎么过中秋节的

客家人过中秋?我就是客家人啊,我们这边过中秋现在已经没有以前隆重了。

八月十五之前给亲朋好友送月饼,在八月十五当天买好柚子、棱角(我们这边是这么叫,不知其他的人是不是这样叫的)、栗子、还有一些水果,再就是不能少的月饼,到了晚上在月亮露出来的时候(大概八点左右吧,要月亮明亮的挂在天空),就将这些东西准备好,搬到外面向着月亮供奉,我们这边叫“奉月光”,供奉完毕,就一家人团团员员的坐下来吃月饼啊,谈心啊!

可能还有一点点的细节遗漏,大体就是这样子的啦!

客家人都是怎样过中秋

  中秋佳节,人们除赏月、吃月饼外,各地还有吃鸭子、田螺、芋头,饮桂花酒等习俗。

潮汕潮汕中秋美食可分三类:一是糕饼类,潮汕月饼,甜的、咸的、荤的、什锦料的、多味的各式各样种类繁多。

还有面饼、软糕、云片糕均为中秋节糕饼,为潮人馈赠之佳品;二是潮汕中秋节,正是水果成熟之时,柚、柿、杨桃、菠萝、石榴、橄榄、香蕉等也是潮人中秋的另一类美食;三是潮人用芋头、南瓜制作芋泥、瓜浆。

芋头、糍粑等也是潮人中秋必吃的。

  客家人都是怎样过中秋

  宁都竹篙火龙闹中秋

  “火龙在,瘟魔除;火龙旺,子孙兴;火龙游,谢党恩……” 9月8日,中秋佳节,江西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南云村竹篙火龙节”在宁都县洛口镇举行。

竹篙火龙是在约10米长的毛竹上绑满浸透油质的纸媒制作而成,共有二三十根竹篙。

村民先将每根竹篙上的纸媒点燃,再将竹篙高高举起,随后开始在全村游行。

随着竹篙火龙游走,村民、游客的欢呼声此起彼伏,还有不少人端着相机不停地拍照,格外热闹。

  火龙在路上时而直、时而斜,闪烁的火光点缀在新房中间,宛如佩戴在新娘身上的一颗颗珍珠,绚丽多彩。

歌声、掌声、欢笑声环绕在南云村,庆祝村民过上了更加幸福红火的生活。

  梅县拜月祈福保平安

  晚饭后,天边升起一轮圆月,有着340多年历史的古民居“强恕堂”(梅县区雁下村蛇形)在月光的映衬下别有一番古趣,不少村民们相聚到这里,让这座原本寂静的古民居热闹沸腾起来。

  在公祠的天井里,村民们忙着张罗“接月华”的仪式。

摆上一张八仙桌,桌上设好香炉,摆放好月饼、“印粄”(一种由粘米粉和糯米粉混合压制成型后蒸熟,印有花纹和福字的米糕)、“猪肠糕”(一种由熟糯米粉热加工而成的米糕)、柚子等供品,用以祭祀月神,祈求风调雨顺,百姓丰衣足食。

在雁下村,村民都有“接月华”的习俗,他们选择在庭院、阳台,或是门坪、空地等能看见月亮的地方,设案焚香,供饼果祭拜。

霎时间,村中鞭炮声声声入耳,燃斗香烟雾缭绕,欢笑声此起彼伏。

  “‘接月华’所用的供品大都是寄托祈福消灾、保平安,比如剥柚子皮或花生壳,就叫做‘剥鬼皮’,表达了人们驱邪消灾、减少祸患的心愿。

以前人们穷,一般只用两盘花生、一盘柚子来拜月神,现在生活好了,才有了月饼等祭品。

”说罢, 79岁老人李发贤将接完“月华”的祭品分给男女老少吃。

李发贤说:“拜完‘月华’后,要先把这些祭品分给小孩子吃,希望小孩吃了以后会更乖,能快快长大。

  团聚解乡愁

  在客家首府长汀,过中秋也叫过“八月半”,从城市到乡村都热闹非凡,主要风俗有吃月饼、杀柚子、打糍粑、照月华等。

  昨日一早,人们就杀鸡、杀鸭,开始打理过节事宜。

由于中秋是第二大节日,百里、千里之外的亲人都会往家赶,亲人团聚一堂吃团圆饭,一年一度,不可或缺。

  吃月饼、赏明月,中原文化在这里被表现得淋漓尽致;杀柚子,有“剥鬼皮”的说法,是驱邪的意思,吃柚子也是过中秋的一项内容,所以,中秋节的长汀,柚子摊的生意一点也不逊于月饼店。

  吃月饼、赏明月,是客家人的乡愁,家人团聚,欢天喜地,就是过中秋的本来意义。

  永定土楼里喜团圆

  八月十五月儿圆。

昨日是中秋佳节,在永定县湖坑镇洪坑民俗文化村内,世界文化遗产永定客家土楼热闹非凡。

  振成楼楼主阿耕一早便在家门口迎接家人回来,女儿、女婿回来了,在外求学的孙辈们也回来了。

每看到一位家人回来,阿耕都会高兴地说:“回来了好,回来了好,大家一定要团圆!”

  振成楼里世代居住着的都是客家人,他们视中秋节为团圆日,所以过节很讲究。

振成楼旁的天后宫,每逢初一、十五都是香烟缭绕。

中秋节当天天还没亮,阿耕一家便起床杀鸡杀鸭,准备好“三牲”和水果、月饼等供品,与大家一起来到天后宫,在妈祖像前叩拜烧香,祈福一年平平安安。

  看着回来的家人,尽享天伦之乐的阿耕拿起酒杯回敬大家:“我们要将传统习俗和优良家风代代相传,祝大家平平安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