弘扬传统文化,破除封建迷信
倡导科学理念,促进社会和谐
当前位置:主页 > 民俗 > 民俗文化 >

延安的风俗.,延安著名的本地风味小吃有哪些?

2024-01-16 15时 参考 知识库

延安的风俗.目录

延安民族风俗是什么意思

延安著名的本地风味小吃有哪些?

延安的风土习俗?

延安风俗

一、传统节日习俗

在延安,春节是最大的节日,从腊月初八开始,各家各户就忙着打扫卫生、拆洗衣服、买年货,到处洋溢着欢乐的气氛。到了腊月二十三,俗称“小年”,有的地方有“官三民四”的说法,也就是官宦人家腊月二十三过小年,平民百姓腊月二十四过小年。在除夕之前,人们还要贴对联、贴门神、贴窗花,这些都是为了营造一种欢快祥和的节日氛围。

除夕之夜,家家户户都会灯火通明,全家人围坐在一起吃团圆饭,聊天交流感情。而放鞭炮则是一项重要的活动,从晚上到第二天早上都不会间断,迎接新的一年的到来。在延安地区,大年初一至初三还有“送穷”的习俗,人们会把家里的垃圾倒在墙角,用纸剪成一个小船,把墙角的垃圾倒在小船里,然后把小船放在河里漂走,以示送走贫穷的晦气。

二、婚嫁习俗

延安的婚嫁习俗相当传统,整个过程繁琐讲究。首先是通过媒人介绍,男女双方互看照片或者见面认识,如果双方都有意向,就会进行“合八字”,也就是算命先生根据男女双方的生辰八字来预测婚姻是否相合。如果合八字过关,男方就会带着聘礼到女方家提亲,然后就是“定亲”、“看屋”,最后是“迎娶”。结婚当天的仪式十分隆重,迎亲的队伍要吹吹打打地迎接新娘进门。新娘进门前要放鞭炮驱邪避凶,还要跨过一个燃烧的火盆进入男方家门。结婚后三天,新郎要陪同新娘回娘家省亲,这就是“回门”的习俗。

三、饮食习俗

延安地处黄土高原,以农业为主,主食以面食为主,辅以杂粮。面食种类繁多,有馒头、花卷、面条、烙饼等。延安人喜欢吃酸辣味的食物,比如酸辣粉、醋溜土豆丝等。此外,延安的羊肉泡馍也是一道特色美食。在延安地区,人们还喜欢喝一种自酿的黄酒,这种酒味道醇厚,具有很好的滋补作用。

四、民间艺术

延安地区的民间艺术丰富多彩,其中最有代表性的是剪纸和农民画。剪纸是一种用纸剪出各种图案的艺术形式,其图案多以吉祥、喜庆为主题,如花鸟、人物等。农民画则是一种用画笔表现农村生活和劳动场景的艺术形式,其色彩鲜艳、造型质朴,深受人们喜爱。此外,延安的皮影戏也是一项非常古老的民间艺术形式,通过灯光照射,皮影戏演员操纵着剪影进行表演。

五、丧葬习俗

在延安地区,丧葬习俗也是一项重要的传统文化。人死后要先在家中设灵堂祭奠,然后在丧家门口搭起帐篷,里面摆设香案、祭品等。出殡时要放鞭炮驱邪避凶,然后由八个人抬着棺材前往墓地。墓地的建造也是有一定之规的,墓前要设立石碑或者木碑,刻上死者的姓名、生卒年月等。整个葬礼过程中气氛肃穆庄重,充满了对逝者的缅怀和敬意。

六、服饰习俗

在延安地区,人们的服饰也具有浓厚的地域特色和文化内涵。男性一般穿着蓝色或者黑色的棉布衣服,冬天会穿羊毛衫或者羽绒服。女性则喜欢穿红色或者花色的衣服,夏天会穿短袖或者裙子。此外,延安地区的传统服饰还有马褂、布鞋等。

延安民族风俗是什么意思

延安是中国革命的重要历史城市,也是多民族交汇的地方。

延安民族风俗是不同民族文化交融的产物,包括汉族、回族、藏族、维吾尔族等多个民族。

这些民族的传统节日、婚礼习俗、服饰风格等方面都有其特色,形成了延安独特的民族风俗文化。

在延安,人们过年过节时会摆放各种祭祀、寿禄、福禄寿等不同的民俗器物,这种民俗习俗代表着民族和睦相处、社会和谐稳定的氛围。

此外,延安民族风俗中还包括多种赛龙舟、踏青、游唱狮子等传统活动,这些活动在延安地区流传已久,成为了其特有的文化符号。

延安的民族风俗具有良好的文化保护和传承意义,不仅代表着民族文化的多样性和丰富性,也反映出历史文化的厚重性和陈旧性。

延安地区一直致力于弘扬民族文化和传统手工艺,支持和鼓励民俗文化节庆的开展与传承,促进延安乃至陕西省的文化建设。

延安著名的本地风味小吃有哪些?

1、 油糕:由软米、大枣精制而成,经植物油炸后,其味清香细腻、香甜可口。

2、 凉粉:由纯天然植物绿豆或荞麦加工而成,清爽可口,酸、辣、香味具全,具有清热解毒,消暑止渴之效。

3、 煎饼:由精制荞麦糁加工而成,可与豆腐干、热豆腐、各种炒菜相配,食用方法多样,凉爽味鲜,口感舒适,有减脂抗癌之功效,是一年四季均可食用的最佳食品。

4、 荞面饸饹:由精制荞麦制作成粉条状,与陕北羊腥汤相配食用,味道鲜美可口,有减脂降压的功效。

5、 羊杂碎:由羊的头、蹄、血、肝、心、肠、肚、肺等烩制而成,有很好的滋补效果。

6、 果馅:把面粉加油和匀,擀成长片,卷起压窝,包入调好的馅,放入烤炉反复翻烤至熟。

特点是酥香甘甜。

根据馅的内容,可分作枣果馅、糖果馅、豆沙果馅。

7、 抿节:抿节在陕北方言中读"抿节儿",所以也写作"抿尖"。

所用杂面系由豌豆和麦子磨合而成,调水和成软面团,放在密布筛孔的抿节床上,用手掌抿压而下,形似,很短,只有寸长。

抿节营养丰富,清淡可口,易于消化吸收。

8、 油馍馍:圆形,环状,炸熟后,金黄似铜钱,在延安民俗中是富裕吉祥的象征。

黄米磨面、细箩,用软米熬成滚米汤烫面,置热炕发酵。

面发后,摊制成一个个中间有孔的小圆饼,入油锅炸至红褐色即可。

9、 洋芋擦擦:取洋芋若干,用擦子擦成寸长的薄片儿,拌入花椒、葱丝、姜粉、盐未等,同面粉搅匀,上锅蒸熟。

食用时,盛入大碗,调入蒜泥、辣面、酱、醋和葱炝清油,酥绵可口,久吃不厌。

10、 密汁南瓜:用陕北优质八棱南瓜,削皮去籽,平剖两半,再顺天然瓜沟切为若干小瓣,拼复完整,入锅蒸熟后,浇以糖汁。

口感绵软,香甜怡人。

南瓜富含维生素a、c、钴、锌等营养元素,对糖尿病及肥胖症有独特疗效。

11、 钱钱饭:粗粮精制的钱钱饭。

黑豆经浸泡,膨圆胀大,放在碾上压成片,形如铜钱,所以百姓称"钱钱饭"。

豆钱二成米八成,对掺起来,逐次下锅,待豆钱半熟时,再放小米。

可驱寒保暖,通体舒泰。

据说貂(婵就)是常钱钱饭才变得美艳动人的。

延安的风土习俗?

年茶饭

不妨到热情好客的延安人家里过一个肥年。

你坐在烧得滚烫的热炕头上,尝遍他们做好的年茶饭。

年茶饭种类繁多,有茶有饭。

茶食简单,将黄米压成面,放没炒熟,搅进去芝麻、花生、瓜子仁,再将杏仁泡甜炒干,压成面搅在一起,喝时再煮熟。

就着麻花、排叉,一般当早点。

而米酒专门为佐餐之用。

主食有白面馍馍,软米油糕。

豆沙馅黄米馍馍,象个圆圈一样的油馍馍,切得象纸一样薄的灌肠……年三十晚上这顿饭,真能使你应接不暇。

旧风俗不得吃米,现在也有吃大米饭的。

其实,吃饭为次,真正引起你极大兴趣的是那些丰盛的菜肴。

吃一回八碗吧!把猪、羊、鸡、鸭、兔子诸种肉做成八大盘菜,一齐给你端到面前。

或者,将八种菜积于一碗,一人一碗,又称“首顿八碗”,也有做成十三碗或十五碗的,雅称十三花、十五观灯,多则能上二十四个菜。

延安的年茶饭摆法很讲究,主食由小盘盛上,要量少样多,各种食物都得吃遍。

菜蔬摆法:桌子中间多为一只肘子,桌子四角对称摆凉菜。

富有盈硕的家庭,四角多为荤菜:猪耳朵,面灌肠、卤肝、酥鸡,还加一只火锅。

一桌为一道,吃完一道,再上一道。

光景较差的家庭,碗底淡菜,上边盖肉。

汤菜多为杂烩,由新鲜的白菜煮海带、粉条、丸子、烧肉片组成,也叫粉汤。

三十晚阖家聚餐,一般不得缺员,取团圆之意。

吃饭前后,均可喝酒,一般饭前先喝米酒,再喝白酒。

“平时敬老,年节敬小”,除夕夜的第一杯酒,当属小辈人喝,取少者长岁,先饮;老者衰老,后饮。

席间行令猜拳,长幼同视,输者罚酒,善歌者唱酒曲。

正月初二以后,延安人开始请客,也叫拜年饭。

请客主要在户族之间进行,让别人来尝自己的年茶饭。

户族请客,要请全家老小,尤其要请年长者,尊为上座,虽不算宾,但要以宾相待。

然后,再进行回请。

这种请客,实际上是为了密切家户本身的关系,另一方面就是为了比较一下各家主妇做年茶饭的手艺高低。

这时间,整日里大家饮酒作乐,品尝菜肴,共叙家事。

当然,这期间上门来的人都算客,都要置酒相待,薄别人便是薄了自个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