弘扬传统文化,破除封建迷信
倡导科学理念,促进社会和谐
当前位置:主页 > 民俗 > 民俗文化 >

浙江节日风俗,浙江中元节的习俗是怎样的?

发布:2024-01-15 来源 会员推荐

浙江节日风俗目录

浙江风俗有哪些

浙江中元节的习俗是怎样的?

浙江习俗有哪些?

1. 春节:春节是浙江省最重要的传统节日,浙江各地会举行大规模的庙会、花灯展览和舞狮表演等活动。特色食物有汤圆、年糕等。人们还会走亲访友,送红包,放鞭炮,舞龙舞狮,观赏烟花等。

2. 元宵节:元宵节是春节之后的第一个重要节日,浙江各地会举行灯谜游戏、龙灯舞动的表演、元宵灯展览等活动。人们会品尝元宵、猜灯谜、舞狮子等。

3. 清明节:清明节是扫墓祭祖的日子,浙江人会前往祖先的坟墓扫墓、烧纸钱、祭奠祖先。还会到郊外踏青赏花,一起野餐或者石排祭扫等。

4. 端午节:端午节是浙江省的传统节日之一,人们会划龙舟、包粽子、观赏赛龙舟比赛。浙江省的绍兴市被誉为“中国龙舟之乡”,每年都会举办盛大的龙舟比赛。

5. 中秋节:中秋节是浙江省的传统节日,人们会赏月、吃月饼、猜灯谜,有些地方还会举行舞狮表演、龙灯游行等活动。

6. 重阳节:重阳节是浙江省的传统节日之一,人们会登高、赏菊花、佩服菊花等。有些地方还会举行龙舟比赛和草人舞表演等节目。

以上是浙江省常见的一些节日风俗,具体的习俗因地域和族群的不同会有所差异。

浙江风俗有哪些

浙江风俗有祭祖、吃剩饭、拜年、浙江菜和新年鼓。

1、小年习俗

一般要大扫除,办年货。

也有些地方在这一天祭祖。

2、除夕夜习俗

除夕饭不能全吃完,要留饭于初一吃,取“吃剩有余”之意,守岁一直到晚上12点,新岁到来,烟花庆祝。

3、春节习俗

新春天亮,小孩结队成群,沿街敲锣打鼓,被称为“新年鼓”。

初一凌晨,家家户户争先恐后打开门炮,此起彼伏的爆竹声中送旧迎新、接福、接年。

打开门炮有讲究,先放小鞭炮一串称百子炮,再放双声大爆竹三发,意为可解除一年的疾病灾难迎接新年。

三发鞭炮越是声音洪亮清脆,越是吉祥。

4、饮食风俗

浙江菜,具有悠久历史的浙江菜品种丰富,菜式小巧玲珑,菜品鲜美滑嫩、脆软清爽,其特点是清、香、脆、嫩、爽、鲜。

5、拜年

初一晨起,家内晚辈给长辈拜年。

按旧习正月初一不走亲戚,从初二起邻里和亲友之间往来拜年。

拜年时间一般是初二到初十或延至十五。

浙江中元节的习俗是怎样的?

夏历七月十五为“中元节”,俗传上元节为人节,中元为鬼节,又称七月为鬼节。

  “中元节”又称“兰盆节”,这是道教和佛教在同一天举行的不同节日。

道教以上中下三元合天地水三宫。

天宫赐福、地宫赦罪、水宫解厄。

兰盆(即盂兰盆会)是佛教真诚为追荐祖生而举行的仪式。

“盂兰盆”三字是梵文的译音,意即“救倒悬”,这与佛教故事目连救母有关。

在浙江,“中元节”祭祀仪式各地大同小异。

  在杭州,七月十二晚,家家必备莲蓬、藕、老菱等时鲜食品,以供祖先,说是七月地狱之门开放,祖宗进出自已,故每家须接之。

前二日,凡新近有丧事的人家,灵前持白灯,结白彩,供上好的点心,拜佛念经称为“拜中元节”。

七月十五日,以鸡冠花供祖宗,这日祭祖,须有素馄饨一碗,以面粉皮裹雪里荠菜及豆腐干为馅子。

  杭州各县还有七月半在家祭祖的习俗。

先做好白纸封筒,内装锡箔折叠的银锭、元宝,封口后,上写某代祖宗字样,上首书“敬奉”二字,下首书祭礼者辈份名字,背后书封口的日期。

祭祀在晚上举行。

或在中庭,或在中堂,供桌上摆好菜肴、酒壶、酒盏和盛好的饭,然后燃烛点香,由家长领着小孩拜祭祭毕,在门外地上燃烧封筒。

烧过封筒后,再从每碗菜里挟出一点菜和酒,洒在地上,好告 结束该答案来自南北游旅行网官方网站

浙江习俗有哪些?

1、开门炮:初一凌晨,家家户户第一件事是争先恐后打“开门炮”,全城一片爆竹声,象征送旧迎新和接福,俗谓“接年”。

打“开门炮”也有惯例,一般是先放小鞭炮一串,称“百子炮”;再放双声大爆竹,大爆竹只放三发,意谓可解除一年的灾晦,并表示接新年。

要求三发都响,声音宏亮清脆,最为吉祥。

2、拜六神:打过开门炮,各家男女穿新衣。

主妇烧佛茶,以江西瓷碗盛各种祭品,供于香案。

悬挂祖宗图像,先拜祖宗,再拜六神(、檐头神、白虎爷、井神、土地神、财神)。

民间认为这六位神祗,是每家的保护神,新年祭拜,主要祈求全年人口平安,家业兴旺。

3、接三神:拜过六神后,又在中庭摆起小方桌,盛米一碗,盖以红纸,周围粘固,端放桌上,烧香点烛,虔诚膜拜,叫做“接三神”(即的玉清、上清、太清),祭后移到室内,直到正月初四,才送神撤座。

4、拜祖:旧时正月初一中午,在洞头县,各家要祭拜祖宗。

其仪式由家庭主妇主持。

先列供品,摆好酒盅、筷子,在酒蛊里斟上黄酒。

在神位和供桌中间要摆一条长椅,然后点起,并在祖先、、土地神、灶神等所有神龛香炉上焚香。

待红烛燃过四分之三左右或香引将焚完,此时开始烧“金纸”(一种贴着,折成元宝状的纸钱,俗信经过念经才有效),放鞭炮。

最后撤馔,撤馔前要先移动供桌前的椅子。

5、行香:正月初一清早,旧有“行香”之俗。

全城文武官员,冠带乘舆,全副执事,鸣锣开道,到各庙宇行香,威仪甚盛,每家老年人和当家人天未亮,便已沐浴更衣,竞先赶到社庙或附近寺院里开殿门和烧头香,点香灯,有的甚至索性除夕不睡,在庙宇守等。

亥时一过,赶紧烧香,表示虔诚。

俗信第一个人赶到点上香最为吉利,故有争先点第一双蜡烛习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