弘扬传统文化,破除封建迷信
倡导科学理念,促进社会和谐
当前位置:主页 > 民俗 > 民俗文化 >

苗族人的结婚风俗生活,苗族婚礼习俗介绍 苗族的婚礼习俗有哪些

来源 网络 2023-12-27

苗族人的结婚风俗生活目录

苗族人的结婚风俗生活

苗族婚礼习俗介绍 苗族的婚礼习俗有哪些

苗族婚嫁有什么习俗?

苗族结婚的五种风俗

苗族人的结婚风俗生活

    苗族人的结婚风俗生活

    1. 提亲

    在苗族文化中,提亲是结婚的重要前奏。男方会委托媒人前往女方家提亲,如果女方家同意,就会接受提亲并开始商议婚期。提亲时,男方会向女方家赠送礼物,以示诚意。

    2. 聘礼

    苗族人非常重视聘礼,因为这代表着男方对女方的尊重和感激。聘礼的种类和数量因地区而异,但一般都会包括一些贵重的物品,如牛、羊、猪等,还有衣服、首饰等。在男方家筹备聘礼的过程中,女方家也会为女儿准备嫁妆。

    3. 婚礼

    4. 新房布置

    苗族人的新房通常是由男方家提供的,一般会选择在房屋的一角或者院子里搭建一个小屋作为新房。新房的布置非常讲究,要符合苗族的传统文化和习俗。新房内一般会有床铺、衣柜、桌子等家具,还有一些寓意吉祥的物品,如红色的绸缎、喜字等。

    5. 婚后生活

    苗族人的婚后生活与其他民族类似,夫妻双方要共同经营家庭,照顾老人和孩子。在苗族文化中,夫妻关系是非常重要的,夫妻要互相尊重、关爱和支持。在日常生活中,夫妻要一起参加各种家庭和社会活动,共同传承苗族的文化和传统。

苗族婚礼习俗介绍 苗族的婚礼习俗有哪些

1、多数苗族地区婚姻自主程度较高,各地苗族青年都有以择偶为主要目的的传统的自由社交活动形式。

湘西叫做“赶边边场”或“会姑娘”,黔东南苗族则称为“游方”,广西融水叫“坐妹”或“走寨”,黔西北称为“踩月亮”,黔中及一些西部苗族称为“跳花”、“跳场”等等。

在这类社交活动中,青年男女可以三五成群地或者单独地、公开地或悄悄地对歌和交谈。

以对歌的形式谈恋爱是苗族婚俗文化中最具代表性和富于民族色彩的风俗。

一些苗族社区还有专供青年们谈恋爱的场所,如黔东南的游方坪、滇东北的姑娘房等。

苗族青年择偶不重财产和家境,更看重个人才华和品性。

2、找到合适的恋人后双方即可交换定情物。

结婚,一般情况下需征得父母的同意。

在大多数苗族地区,青年自主婚姻与父母包办婚姻并存,这两种情况不一定是不可调和的矛盾,只看哪种倾向更重。

一般来说,父母和子女都互相尊重和征求意见,强迫成婚的很少。

而且社会习俗允许并维护青年人的自由选择。

因此更多的情况是自由恋爱后由父母主持婚姻。

具体步骤是,青年人谈好了,男方征求父母的意见后请媒人到女方家说亲。

正常情况,女方父母不会反对,有时须用鸡卜来决定婚姻是否可行。

一经说媒定亲,双方即商谈结婚日期和聘礼。

结婚前,男方必须为女孩的舅家送一笔钱或其他财物,称“舅爷钱”。

如果父母不同意,青年男女可以私奔,寻求亲属或社会力量的支持,时间长了,父母也就承认既成事实了。

当然也有听从父母之命的,也有少数因父母包办酿成感情悲剧的。

3、还有一种形式就是抢婚或类似抢婚的形式。

青年男女通过自由恋爱,愿作终身伴侣的,男方在某天夜里,邀约几个朋友或兄弟把女方带到或“抢”到家里来,即成婚姻。

三天之后,才请个“全福”的老人带只鸡去给女方父母“报亲”,请他们认可这门婚事。

然后双方商定“回门”(回娘家)办婚礼的日期和具体事宜。

4、苗族青年结婚的年龄一般在16~20岁之间,也有早婚的现象,大约在十四五岁,早婚夫妻通常要到双方成年方能同居。

在婚姻选择上,同宗族(同姓氏)不婚,姑舅表婚优先,不同辈份不相通婚。

不同民族甚至苗族不同支系间也基本上不通婚。

许多地区苗族有结婚当日夫妻不同房的习俗,新娘与送亲的陪娘及新郎的姐妹共度第一夜。

有的地方办婚礼是主要在女方家。

黔东南苗族有“不落夫家”(坐家)的习俗,即新娘回门后即长住娘家,仅在逢年过节或农忙时经召唤才回夫家小住,直到怀孕后才长住夫家。

坐家时间长达一两年至四五年不等。

5、婚后因感情不合等原因可以离婚。

一般地,提出离婚方须向对方赔礼赔钱。

寡妇可以改嫁,也有地方有转房习俗,一般是同辈转房,但不带有强制性。

苗族均为一夫一妻制家庭。

核心家庭和主干家庭为苗族社会主要的家庭结构。

女子与男子不管婚前婚后地位比较平等,在家庭事务中妇女有一定的发言权,但总体上还是男权社会。

子女的血统从父,世系依父系计算,家庭财产按父系继承。

苗族有父子连名制,现以黔东南为典型,其他地区多已不存。

苗族有自己民族的姓氏,但是现在大多已通用汉姓。

苗族婚嫁有什么习俗?

一、关于“许婚”。

串对子:是苗族青年男女双方恋爱谈婚的一种方式,每年初一至初五,苗族要过“花山节”,苗族青年男女串花山互相对歌,跳舞,找到对象的叫做串“对子”,花山节的最后一天,串好的“对子”私自定下终身,各自回家告诉自己的父母。

提亲:小伙子将自己找好的对象的事说给父母后,由男方请媒人在三日或七日后前往女方家提亲。

定婚:媒人提着相应物品做见面礼去女方家,与女方父母就双方结婚事宜达成一致后,确定结婚日子,一般不直出半年。

结婚:婚期确定后,女方自己准备嫁妆等待出嫁。

二、关于“拉婚”。

“拉婚”又叫“抢婚”,“拖姑娘”或“抢妹子”,这种强拉硬要的婚俗,与现代文明的社会不相适应,逐渐被淘汰。

苗族男青年路头路脑遇到苗族姑娘,若是姑娘被看上,无论姑娘是否愿意,小伙子可以把姑娘抢回自己的家中,请媒人在三天至七天前往姑娘家提亲,定婚期吃喜酒即成,姑娘从被抢之日就是小伙子的媳妇了。

三、关于“认婚”。

苗族山寨,哪家生孩子,全村都知道,生儿子的父亲或母亲在邻居家生孩子时跑到人家门外,若邻居家是“生姑娘”就大声说“”我家儿子认着啦!”从此这两个孩子就等于算认了婚约,小姑娘在娘家长到三岁,就被男方接到自家养起来,与男孩一起长大,直到十八岁,双方结婚,办喜酒,送“礼银”认亲。

四、关于“说婚”。

华宁县境内的苗族婚俗,“说婚”较为普遍,“说婚”比其“拉婚”、“认婚”较为繁锁复杂,包括提亲、订准、给婚、结婚四个过程。

提亲:苗族青年经“花山”、“赶街”、开会、上山、下田等社交活动相互认识,进而相恋,一旦恋爱成熟变禀吸父母,由男家请媒人陪小伙子的叔叔携酒往女家说亲。

如女有有意,当即饮酒表示“可”,并约来媒人共同商讨礼银、婚期、嫁妆等,礼银包括身价银、奶水钱、屎尿布、酒、肉等。

订准:如果女方家愿意与男方结亲,按说亲时商讨的日期,就会由男方家出酒送猪到女方家,由女方家请客吃饭,完成吃“订准”,也就是订婚。

给婚:男方家如果要讨媳妇,媒人必须提前两个月到女方家去商订,女方家要办酒席来决定给婚的日子。

迎亲:由男家择定吉日,于两日前媒人通知女家做好迎新生准备。

迎亲日,小伙子的叔叔用雀笼挑着两只鸡,带上礼银,率领新郎,陪郎及一对家庭美满的夫妻,两个挑晌午的小伙子在媒人的陪同下前往女家迎亲。

到了女家住上一宿,待新郎、陪郎拜过堂后,新郎的叔叔将礼银交给新娘的叔叔转交其父母。

次日,叔叔将带来的鸡一只交女家,一只带回,认为是新娘有魂连同新娘一同带往男家转姓传代去了。

这时女家送亲九人伴随亲人一同送往男家,中途(两家等距离)晌午后再走。

到了男家,拦门设席三张,各置猪肝、猪内,豆腐、香烟各一盘。

迎送诸人居中,新人在左,媒人在右,各据一席,进餐后入室,列坐中堂,烟茶接待。

待拜过堂后,迎送诸人一新人围坐举行隆重的交接仪式,交接仪式由双方“长老”以对歌形式唱交接调表达两空的心愿。

唱完,新娘才算正式交给男家了。

晚间,室内点燃篝火,亲友及迎亲诸人围坐火边谈家常基对歌或独唱,尽情戏娱。

唯迎亲送亲之人不得擅自离开,必须相伴至天明,待过早餐方将送亲失送走。

回门:苗族;回门日期不拘,中要在生孩子之前即行。

这日,男方父母或哥嫂务办红糖一合。

炒面一升,白酒二斤带领新人到女家回门。

在女家住上几天。

女家携带女儿用的围腰,女婿的鞋、帽随亲家到男家认门。

经男家杀鸡款待之后从此来往不绝。

苗族的拜堂礼是由新郎、陪郎举行,新娘不参加。

规矩是长辈居中正坐,同辈列坐左右。

新郎、陪郎按长幼一一跪拜敬酒,礼毕入席就餐。

苗族寡妇可以再嫁,但随嫁子女如要改随父姓,必须经前夫同族许可,并给鸡一只拿去做改姓仪式后方得改姓。

苗族结婚的五种风俗

一、鸡眼为证

苗族人在选择结婚良辰吉日时,南方父母一定与媒人同赴女方家商定。

女方家杀公鸡一只,煮熟之后,双方共同观看鸡眼,此礼仪一般在深夜举行。

如果鸡的双眼全睁或全闭,则表示吉利;如果鸡眼一只睁着一只闭着,则认为不吉利。

看完鸡眼,双方就开始协商婚期,一般订在“午日”或“子日”,苗民认为这两个日子是大吉大利之日。

二、新娘茶

在广西流域十分盛行一种新娘茶,新娘茶就是新媳妇第二天必不可少的第一件事——给亲人敬茶。

这天新娘早早起床,一边生火烧洗脸水,一边煮茶。

新娘茶的水须是某一口井的一天中最早挑的那担水,水和锅都不能有半点油星,这样才吉利。

三、辣子面

白族人婚礼以热烈隆重而著称。

因白族话中“辣”与“亲热”谐音。

因此,当新郎进入洞房时,新郎的伴郎们即将辣子面撒入早已准备好的火盆里,一时辣味四溢,呛得新郎和新娘一阵大咳。

接着,新人在新房里吃喜饭、喝喜酒,在饭菜及酒肉中同样调入很浓重的辣子面,辣得新郎新娘难以下咽。

这时闹喜的人们便爆发出一片欢声笑语。

/

四、离娘饭

在鲁南山区一带流传着一种“离娘饭”的习俗,顾名思义是离开母亲的最后一顿饭,有道别饯行之意。

“离娘饭”一般在婚期的头天晚上进行。

据说,新娘只有吃好这顿饭,将来的日子才能甜美幸福。

饭桌上按长幼落座,新娘的母亲张罗酒菜,并要亲自掌勺。

主菜是新郎家上午派人送来的一只公鸡和一只母鸡。

这道菜称“离娘饭”,意味着女儿离开娘以后定会大吉大利。

另外,配有一碗水饺,一碗面条,一碗大米干饭。

饺子预祝新人早生贵子;面条则喻婚姻天长地久;大米干饭就是白头偕老之意。

五、夹生饭

居住在滇南哀牢山的叶车人,其婚礼多在黄昏时分举行。

当新娘被接到夫家后先要进入大房,向供桌上象征祖先歇脚处的一块篾笆叩头,面向酒席长辈行埋头礼,表示心甘情愿嫁给新郎,海枯石烂心不变。

在婚礼中,要吃夹生饭,这夹生饭必须蒸至5成熟,使其外熟内生。

叶车族人认为新娘吃夹生饭是添丁的好兆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