弘扬传统文化,破除封建迷信
倡导科学理念,促进社会和谐
当前位置:主页 > 民俗 > 民俗文化 >

传统风俗端午,端午节的风俗习惯及寓意?

时间:2023-12-27 05:14:45 参考 其他

传统风俗端午目录

传统风俗端午

端午节的风俗习惯及寓意?

端午节的习俗有哪些?

端午节都有什么习俗

传统风俗端午

    端午节的传统风俗包括划龙舟、挂艾草、打午时水、吃粽子等。这些习俗都与端午节的历史文化内涵紧密相关,例如屈原跳汨罗江的传说,以及祈福辟邪、欢庆娱乐的文化内涵。在端午节,人们还会在门口悬挂艾草、吃粽子、饮雄黄酒等,这些习俗都有一定的寓意和象征意义。此外,不同地区也有各自独特的端午习俗,如广东地区的赛龙舟、吃五色饭等。总的来说,端午节的传统风俗丰富多彩,不仅反映了中华民族的历史文化传统,也体现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追求和向往。

端午节的风俗习惯及寓意?

1、包粽子,这是端午节必须吃的一种特殊美食,家家户户都以这种方式来个端午节。

2、煮咸鸭蛋,煮大蒜,这是我们最常见的习俗

3、有些地方家家户户门上都挂上树枝葫芦等。

说是葫芦的寓意是福禄,葫芦还可以聚财避邪。

4、栓五色丝线,大多数的地方,端午节当天,大人小孩儿手上都要带上五色线

5、佩香囊,香囊内一般都是装一些具有芳香开窍的中草药,有清香、驱虫、避瘟、防病的功效,挂在脖子上。

6、俗语“五月端午染指甲,蝎子虫子不咬娃”。

端午节当天染指甲,可以去掉各种毒的侵蚀,这个习俗不普遍,只是个别地方的习俗。

7、赛龙舟,一般都是一些南方地区比较流行,一直到现在,都成了一种文化的传承。

8、据《康熙大兴县志》记载,端午节这一天少女要“佩灵符,簪榴花”,因此又名“女儿节”。

9、端午节当天,一些江南的风俗,要在屋内焚烧苍术、白芷、芸香,再点上蚊香,薰得烟雾腾腾,用以辟邪去毒。

10、门上挂艾草,可以驱赶蚊虫。

11、画额,不少地方,端午节当天,有些人家用雄黄酒涂在孩子额头和鼻耳之间,或在额上写一“王”字。

据古医书《本经》讲,雄黄“疽痔死肌,杀百虫毒”。

12、端午浴,在广东广西一些地方,端午节当天,要用艾草水洗澡,不论男女老幼,全家都洗。

至今还有直到现在还很流行,据说可治皮肤病、去邪气。

13、放纸鸢,就是风筝,这是南方一些地方的端午节民间习俗

14、打午时水,这是盛行于南方沿海一带的传统习俗,打午时水即是端午当天中午11点到13点之间在井里打水,因为午时水视为大吉水,这个时候的水是最能辟邪。

端午节的习俗有哪些?

端午节习俗主要有赛龙舟、祭龙、采草药、挂艾草、打午时水、洗草药水、拜神祭祖、浸龙舟水、吃龙舟饭、吃粽子、放纸龙、放纸鸢、拴五色丝线、佩香囊等等。

端午节,是集祈福辟邪、欢庆娱乐和饮食为一体的民俗大节,由来于上古先民择“飞龙在天”吉日拜祭龙祖、祈福纳祥、辟邪攘灾。

习俗主要有赛龙舟、祭龙、采草药、挂艾草、打午时水、洗草药水、拜神祭祖、浸龙舟水、吃龙舟饭、吃粽子、放纸龙、放纸鸢、拴五色丝线、佩香囊等等。

扒龙舟活动在中国南方沿海一带十分盛行,传出国外后深受各国人民喜爱并形成了国际比赛。

端午食粽之习俗,自古以来在中国各地盛行不衰,已成了中华民族影响最大、覆盖面最广的民间饮食习俗之一。

1、扒龙舟

扒龙舟是多人集体划桨竞赛,是端午节的一项重要活动,是古代龙图腾祭祀的节仪,乃遗俗也。

是端午节的一项重要活动,至今在我国南方沿海一带仍十分流行,传出国外后,深受各国人民的喜爱并形成了国际比赛。

2、吃粽子

端午食粽,是端午节的传统习俗。

粽,俗称粽子,主要材料是糯米、馅料,用箬叶(或柊叶、簕古子叶)包裹而成,形状多样,有尖角状、方状等。

其由来久远,最初是用来是祭祀祖先神灵的贡品。

传入北方后,用黍米(北方产黍)做粽,称“角黍”。

由于各地饮食习惯的不同,粽形成了南北风味;从口味上分,粽子有咸粽和甜粽两大类。

端午食粽的风俗,千百年来在中国盛行不衰,已成了中华民族影响最大、覆盖面最广的民间饮食习俗之一,而且流传到朝鲜、日本及东南亚诸国。

3、挂艾草与菖蒲

在端午节,人们把插艾草和菖蒲作为重要内容之一,家家都洒扫庭除,以菖蒲、艾条插于门眉,悬于堂中。

民间认为艾草还有辟邪、招百福的作用,端午期间挂艾草于门上,相沿成习,遂成端午风俗。

南北各地均有端午挂艾草习俗。

南方视为天地纯阳正气吉日进行驱邪祛病,北方一些地方视为恶月恶日进行避恶避毒。

4、洗草药水

洗草药水,端午习俗之一,端午这天是草木一年中药性最强的一天,端午日遍地皆药。

端午日洗草药水可治皮肤病、去邪气。

端午期间,我国不少地方有采草药煮草药水沐浴的习俗,端午草药的药性在其中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5、佩香囊

佩香囊,是端午传统习俗之一。

香囊内通常填充一些具有芳香开窍的中草药,有清香、驱虫、避瘟、防病的功效。

端午节小孩佩香囊,传说有避邪驱瘟之意。

香囊作各种不同形状,结成一串,形形色色,小巧可爱,现已成为一种普遍的工艺品。

在中国南方一些城市,青年男女还用香囊来表达浓浓爱意。

6、浸龙舟水

端午节期间浸龙舟水是华南地区的传统习俗,人们将端午前后的降强水称之为龙舟水、端阳水、发龙水、龙降水等,认为这种水是吉祥的水,有辟邪作用。

7、放纸鸢

在中国南方一带城市,端午节放风筝也是一种习俗。

端午时期,儿童放风筝称之为“放殃”。

风筝,即纸鸢。

它是玩具,在竹篾等骨架上糊上纸或绢,拉着系在上面的长线,趁着风势可以放上天空,属于一种单纯利用空气动力的飞行器。

8、采药

采药是古老的端午节俗之一。

民间认为,午日午时阳气旺盛,是草木一年中药性最强的一天,端午遍地皆药。

端午也是最为合适的制药时间。

陈元靓《岁时广记》卷二十二“合诸药”条引《琐碎录》“五月上辰及端午日、腊日、除日前三日合药,可久不歇气味”,是说端午时所合之药的药效会保持很久。

端午所制之药以菖蒲酒、艾酒、雄黄酒较为普及。

9、打午时水

端午节"打午时水”是盛行于南方沿海一带的传统习俗,打午时水即是端午当天中午11点到13点之间在井里打水,古人把打上来的午时水视为大吉水,这个时候的水是最能辟邪。

重午日的午时,阳上加阳,所以“午时水”有“极阳水”之称;亦称龙目水、正阳水等。

这一天的午时阳气最盛,端午日午时驱邪最佳,具有辟邪、净身、除障的效果。

端午节都有什么习俗

端午节是我国流传千年的传统节日,每到端午节,大家都要吃粽子、赛龙舟,但你知道端午节的由来和风俗都是如何形成的吗?来和我一起看看吧!

端午节的习俗:

赛龙舟

龙舟,顾名思义,是形似龙的船。

这艘船的船首像个高高的龙头,船舷和船腹分别涂有不同的颜色。

龙的大小不同,桨数也不同,有六对、十二对、十七对、五十二对。

如参赛方式相同,则龙舟的尺寸必须相同。

若为新船,则亦须举行祭礼。

赛龙舟则是端午节的主要习俗。

相传起源于古时,楚国人因舍不得贤臣屈原投江死去,许多人划船追赶拯救。

他们争先恐后,追至洞庭湖不见踪迹。

之后每年五月五日划龙舟以纪念之。

人们借划龙舟驱散江中之鱼,以免吃掉屈原的身体。

竞渡之习,盛行于吴、越、楚。

食棕

端午节吃粽子,这是中国人民的又一传统习俗。

粽子,又叫做“角黍”、“筒粽”。

其由来已久,花样繁多。

端午节的早晨家家吃粽子纪念屈原,一般是前一天把粽子包好,在夜间煮熟,早晨食用。

粽子源于公元340年,屈原多次劝说楚无果后,便知国之将亡,他不愿苟活于世,希望用自己的死唤醒楚王,于是他毅然投江,以身殉国。

百姓知晓他的良苦用心,便将大米投入江中,希望江中鱼虾吃了大米,就不要再去毁坏屈原的尸体,于是后来便衍生出吃粽子的习俗。

时至今日,包粽子,送粽子已经成为了当今社会联络亲友的一种方式。

佩香囊

中国许多地方,在端午节都要做几个香袋给小孩挂在身上,这就叫做“压午”。

端午节小孩佩香囊后,不但有避邪驱瘟之意,而且有襟头点缀之风。

香囊内有朱砂、雄黄、香药,外包以丝布,清香四溢,再以五色丝线弦扣成索,作各种不同形状,结成一串,形形色色,玲珑夺目。

悬艾

民谚说:“清明插柳,端午插艾”。

在端午节,人们把插艾和菖蒲作为重要内容之一。

家家户户都要洒扫庭院,以菖蒲、艾条插于门眉,悬于堂中。

并用菖蒲、艾叶、榴花、蒜头、龙船花,制成人形或虎形,称为艾人、艾虎;制成花环、佩饰,美丽芬芳,妇人争相佩戴,用以驱瘴。

端午节也是自古相传的“卫生节”,人们在这一天洒扫庭院,挂艾枝,悬菖蒲,洒雄黄水,饮雄黄酒,激浊除腐,杀菌防病。

挂荷包和五彩丝线

为孩子系五彩绳是端午节的重要习俗,它有祈福纳吉的美好寓意。

长命锁的前身是“长命缕”,也被称之为“长命缕”。

其意义在于锁住小孩的命,避免病魔疫鬼侵入危害小孩。

古人认为小孩一旦戴上了锁,就能无灾无祸,平安长大;长命锁更多表达的是长辈对晚辈的祝福。

每逢端午节,家家户户都在门楣上悬挂上五色丝绳,以避不祥;所以传统上用五色彩丝编成绳索,配以银锁,缠绕于儿童手臂,以祈求辟邪去灾,祛病延年!

这系五色绳也有讲究,必须要在太阳没出来之前就系上,否则就会不灵验,而且五色绳不能任意扯断或丢弃,只能等到端午节后的大雨天时,将它仍在自家院墙的排水口,随雨水冲走。

点雄黄酒

在古代,雄黄作为一种中药药材,被用做解毒剂、杀虫药。

雄黄酒是用研磨成粉末的雄黄炮制的白酒或黄酒。

古人缺乏科学观念,认为雄黄可以克制蛇、蝎、蜈蚣等,加上误以为疾病的产生皆由鬼邪作崇所引起,连有着千年道行的白蛇精喝下雄黄酒后都被打回原形,那喝些雄黄酒自然可以保健、避疫。

就连不能喝酒的孩子的头上、身上也要抹上雄黄酒,以求这样可使百鬼畏惧,孩子得以长命百岁。

吃五毒饼,画五毒图

五毒指的是蟾蜍,蛇,蜈蚣,蝎子,壁虎。

人们在这一天把饼上印上五种毒虫,当天吃下去,可以避开这几种毒虫所带来的瘟疫。

五毒图是为了让虫子们看见后会认为是同类,直接走开,不会再靠近这一家。

端午节的叫法多达二十多个,如有端五节、端阳节、重五节、重午节、当五汛、天中节、夏节、五月节、菖节、蒲节、龙舟节、浴兰节、屈原日、午日节、女儿节、地腊节、诗人节、龙日、午日、灯节、五蛋节等等。

同时,端午佳节也承载了人们,对圣贤的缅怀对健康的追求,对美好生活的期盼,对传统文化的传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