厦门人端午节风俗习惯,厦门人端午节:传统风俗与地方特色的完美融合
厦门人过端午节,首先要提到的就是吃粽子。厦门人包的粽子,个头小小的,呈三角形,取材主要是五花肉、香菇、咸蛋黄、花生、糯米等。其中五花肉一定要有,这是厦门人粽子与其他地方粽子最不一样的地方。糯米要浸泡过夜,然后包好,用蒸笼蒸熟,这样的粽子叫做“肉粽”,是厦门人对粽子的尊称。而那些用竹筒煮的粽子,厦门人称之为“碱粽”。
端午节前夜,除了吃粽子以外,还有吃“煎堆”的习俗。端午节的早晨,孩子们一醒过来,第一件事就是吃“煎堆”,这也是厦门人对粽子另一种爱称。所谓煎堆,就是将面粉、白糖、肥肉调匀,搅拌成浓稠的面糊,然后入油锅煎炸,不一会儿,一团香喷喷的“煎堆”就可以出锅了。
端午节当日,厦门人还有在门口挂艾草的习俗。艾草,又称“百草”,是一种多年生草本植物,具有独特的芳香。厦门人认为,在端午节挂艾草可以驱蚊虫、保平安。因此,每到端午节,家家户户的门上都会挂上艾草。
厦门人端午节还有“扔灾”的习俗。所谓“扔灾”,就是将灾祸、疾病等不好的东西扔掉,以求平安健康。扔灾的方式有很多种,比如在端午节这一天,孩子们会用红纸包着一些灾厄象征物,然后扔到海里或者河里,让它们随着水流走。
最后要提到的就是龙舟竞渡了。龙舟竞渡是厦门端午节最热闹的活动。厦门的龙舟竞渡一般是在海面上进行的,参赛者们划着装饰精美的龙舟,在海面上你追我赶,热闹非凡。
以上就是厦门人端午节的一些风俗习惯。这些习俗既体现了厦门人对传统文化的传承和热爱,也展示了他们对生活的热爱和追求。
厦门人端午节:传统风俗与地方特色的完美融合

厦门,这座繁华的海滨城市,在端午节的庆祝活动中,完美地将传统风俗与地方特色融合在一起。在这个充满活力的节日里,厦门人民不仅传承了千年的端午节习俗,更是在这个过程中注入了厦门独特的文化气息。
一、赛龙舟

在厦门,端午节赛龙舟的场面尤为壮观。只见宽阔的海面上,五彩斑斓的龙舟竞相追逐,犹如一条条巨龙在水中翻腾。舟上的人们齐声划桨,声震海面,展现出厦门人民团结一心、力争上游的精神风貌。而岸边观赛的市民则热情高涨,为参赛者加油鼓劲,场面热闹非凡。
二、包粽子

厦门的端午节,家家户户都要包粽子。粽子不仅形状多样,有三角形、长方形等,而且馅料也极为丰富。厦门人喜欢将沙茶、猪肉、绿豆等食材一同包入粽叶中,使得粽子口感丰富,营养价值高。在这个过程中,家家户户的厨房里都弥漫着粽叶的清香,让人垂涎欲滴。
三、佩香囊

端午节佩香囊是厦门人自古以来的传统。香囊内通常填充有中草药和香料,可以驱蚊虫、保平安。在厦门的一些老街巷子里,人们还会将香囊挂在门口,作为节日的装饰,寓意着吉祥如意。
四、悬艾叶、菖蒲

端午节期间,厦门人会在家门口悬挂艾叶和菖蒲。这两种植物都具有驱蚊虫的作用,而且它们的特殊香味还能让人心旷神怡。这一习俗不仅体现了厦门人对健康的重视,也展示了他们对传统文化的尊重和传承。
五、喝雄黄酒

在厦门的端午节,人们还有喝雄黄酒的习惯。雄黄是一种中药材,具有解毒、驱虫的功效。厦门人会在端午这一天为家人和自己倒上一杯雄黄酒,寓意着避邪驱病。而一些家庭还会将雄黄酒涂抹在孩子的额头和手心,以祈求孩子健康成长。
六、看龙舟戏

端午节期间,厦门会举办盛大的龙舟比赛和龙舟戏演出。这些活动不仅让市民们大饱眼福,还能让他们了解到厦门地方文化的深厚底蕴。龙舟比赛中的鼓声、号子声以及观众的欢呼声交织在一起,形成一首美妙的交响乐。而龙舟戏则以地方特色的闽南戏曲为主,让人们在欣赏表演的同时,也能感受到厦门的地域文化魅力。
在这个充满欢乐和传统的节日里,厦门人民不仅传承了千年的端午节习俗,更是在这个过程中注入了厦门独特的文化气息。通过赛龙舟、包粽子、佩香囊、悬艾叶菖蒲、喝雄黄酒以及看龙舟戏等传统习俗的展示,我们得以一窥厦门端午节的独特魅力所在。这些丰富多彩的活动不仅弘扬了传统文化,更让人们在节日中感受到厦门这座海滨城市的独特风情和文化底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