弘扬传统文化,破除封建迷信
倡导科学理念,促进社会和谐
当前位置:主页 > 民俗 > 民俗文化 >

纳雍县姓龙的苗族的风俗,传承千年的文化瑰宝

时间 2024-09-07 23:35:30 参考 用户推荐

纳雍县姓龙的苗族风俗:传承千年的文化瑰宝

纳雍县,位于贵州省西部,是一个多民族聚居的地区。其中,苗族是纳雍县的主要民族之一,拥有丰富的文化传统。在纳雍县,姓龙的苗族有着独特的风俗习惯,这些习俗传承千年,成为了当地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一、姓氏的由来与传承

在纳雍县,姓龙的苗族有着悠久的历史。相传,龙姓的苗族祖先是一位英勇善战的将领,因战功显赫,被封为龙将军。后来,他的后代便以“龙”为姓,世代相传。如今,纳雍县姓龙的苗族已经繁衍生息,成为了当地的一大特色。

二、节日庆典:跳花节

跳花节是纳雍县姓龙苗族的传统节日,每年正月初九举行。这一天,苗族同胞们身着盛装,聚集在跳花坡上,载歌载舞,欢庆节日。跳花节不仅是苗族同胞祈求新年风调雨顺、幸福安康的重要活动,也是民间文化的载体。

跳花节以芦笙舞为主要表现形式,芦笙舞节奏欢快,舞姿优美。在跳花节期间,青年男女身着盛装,相互交往,寻找心仪的对象。商家也会摆摊售卖,为节日增添喜庆气氛。

三、祭祖习俗:敲牛祭祖

敲牛祭祖是纳雍县姓龙苗族最古老的一种祭奠习俗,盛行于明朝成化、万历年间,至今仍流传不息。在高坡苗族的观念中,夜郎汪是一个具有三界精灵共生的世界,神灵、祖灵、鬼魅皆居住于此。敲牛祭祖的目的是将这头敲死的牛送给家中逝去的父亲或祖父,使得他们在另一个世界有牛的陪伴,过上安稳如意的生活。

敲牛祭祖活动是高坡乡批林村印牌支系苗族同胞根据蓬氏先祖的生辰举行的有史以来最隆重的祭祖活动。每办一次要花费10-16万元人民币,但每个家庭最多举办三次。能办到第三次表明家庭已经非常富有。

四、过年风俗:苗年

苗年是纳雍县姓龙苗族的传统节日,与汉族的春节相似。在苗年期间,每户人家都要清扫门户、杀猪宰羊,准备丰盛的食物。糯米在苗年食物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不仅要有糯米酒,还有用糯米做成的糍粑。

节日前一晚,一家人要吃年夜饭,守岁到午夜,并开门放鞭炮,迎接龙进门。节日当天,晚辈在长辈的主持下,将准备的祭品摆放在火塘边的灶上祭祖。苗年也是苗族青年谈情说爱的日子,姑娘们身着百褶裙,佩戴耳环、手钏等多种银饰物,在小伙子的芦笙伴奏下,翩翩起舞。

五、传统技艺:滚山珠

滚山珠是纳雍县姓龙苗族的一项传统技艺,被誉为非物质文化遗产。滚山珠表演者身着苗族传统服饰,在快节奏的芦笙舞曲中,通过倒栽桩、双飞燕、搭人桥、地龙滚荆、叠罗汉等动作,展现出苗族人民的智慧和力量。

滚山珠在纳雍县有着悠久的历史,是苗族人民庆祝丰收、祈求平安的重要活动。近年来,滚山珠在各类比赛中屡获佳绩,成为了展示苗族文化的重要窗口。

结语

纳雍县姓龙的苗族风俗丰富多彩,传承了千年的文化瑰宝。这些习俗不仅丰富了当地人民的精神世界,也为中华民族的文化多样性增添了独特的色彩。让我们共同传承和弘扬这些优秀的传统文化,让它们在新时代焕发出新的光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