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人端午节有风俗,福建端午节的由来与意义
福建端午节的由来与意义

端午节,又称端阳节、重午节,是中国的传统节日之一,有着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文化内涵。在福建,端午节被视为重要的民间节日,其起源与纪念爱国诗人屈原的说法最为广泛流传。相传,屈原在战国时期因忧国忧民,最终投汨罗江自尽,当地百姓为了纪念他,便在每年的五月初五这一天举行各种活动,如包粽子、划龙舟等。
福建端午节的特色习俗

在福建,端午节的风俗习惯丰富多彩,以下是一些独具特色的习俗:
包粽子
粽子是端午节代表性的食品之一。福建的粽子种类繁多,有三角粽、四角粽、尖尾粽等,还有用笋壳叶裹成的大粽。粽子内馅也各具特色,有咸粽、豆粽、碱粽等,其中碱粽又称肉粽,内含精肉、虾仁、牡蛎干、香菇丁等。包粽子是端午节的重要活动,家家户户都会制作粽子,以表达对屈原的纪念。
划龙舟
划龙舟是福建端午节特色的习俗之一。在端午节期间,福建各地都会举行盛大的龙舟比赛。龙舟的样式、参赛人员和比赛方式等,全省各地大同小异。福州的龙舟尤为著名,苏岐特盛,龙舟长3丈多,宽5尺左右,首尾如龙形,两侧绘有五彩的龙身。划龙舟的场面热烈壮观,鼓声如雷,令人振奋。
挂艾叶、菖蒲
端午节期间,福建人会在门上挂艾叶和菖蒲,以驱邪避疫。艾叶和菖蒲具有独特的香气,被认为可以驱赶邪气,保护家人健康。
饮雄黄酒
在端午节这一天,福建人还会饮用雄黄酒。雄黄酒具有驱邪、解毒的作用,被认为可以预防疾病。
佩香囊
端午节期间,福建的小孩会佩戴香囊,传说中,香囊有辟邪的作用。香囊中装有朱砂、雄黄、香药等成分,佩戴上去清香四溢。
福建端午节的民间歌谣

福建的端午节还有许多民间歌谣,如五月节诗等,其中蕴含着丰富的民俗文化。以下是一首五月节诗的片段:
采莲鼓咚咚,肚爿替春装;江中龙舟竞,香袋挂衣襟;家家忙裹粽,户户喜悬蒲;祛毒雄黄酒,辟邪五色符;黄烟才放过,又贴午时书。
福建端午节的传承与发展

端午节作为中国的传统节日,承载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和民族精神。在福建,端午节的风俗习惯得到了传承和发展,成为了当地人民共同的文化记忆。随着时代的变迁,福建的端午节活动也在不断创新,如举办龙舟大赛、民俗文化节等,让更多人了解和体验这一传统节日的魅力。
通过以上介绍,我们可以看到福建端午节的习俗丰富多彩,既有传统的纪念屈原的活动,也有独特的民间风俗。这些习俗不仅丰富了福建人民的精神文化生活,也成为了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