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萨克的风俗是什么意思,哈萨克族风俗概述
哈萨克族风俗概述

哈萨克族,作为我国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的主要民族之一,拥有着丰富的文化传统和独特的风俗习惯。哈萨克族自古为游牧民族,信仰伊斯兰教,其风俗习惯深受自然条件和社会环境的影响,形成了独特的文化特色。
传统居所与服饰

哈萨克族的传统居所是圆顶毡房,这种可拆卸的帐篷便于搬迁,适应了游牧生活的需要。传统服饰以毛皮为主,具有极高的特色。哈萨克姑娘和少妇一般穿着袖子带乡花、下摆多皱的连衣裙。未出嫁的姑娘会戴水獭皮圆顶帽子,帽顶绣花并有漂亮的鸟羽毛。出嫁后,会换戴尖顶的沙吾克烈帽,一年之后则换戴花头巾。生了第一个孩子后,会换戴一种叫克木谢克的头饰。
饮食习惯

哈萨克族主要从事畜牧业,因此他们的饮食以奶类和肉食为主。冬天,他们会宰牛、宰马、宰羊,将这种过冬肉称为“索古姆”。他们还会制作马肠、香肠等。面食方面,有馕、包尔沙克、别斯巴尔马克、抓饭等。其中,发酵后的马奶(koumiss)和马肉极为珍贵,但通常只有富人才享用得起。
婚姻与家庭

哈萨克族的婚姻实行一夫一妻制,同一部落之间不能通婚。在婚姻习俗中,彩礼的多少往往取决于门第差别。富者会赠送骆驼、马匹、羊群等,而贫穷人家则需提供吃奶礼、衣物等。在家庭生活中,男性家长享有绝对的权力,妇女处于无权地位。
节日庆典

哈萨克族的主要节日有古尔邦节、肉孜节和那吾热孜节。在那吾热孜节期间,家家户户都会用肉、大米、小麦、大麦、奶疙瘩等混合煮成的库吉(稀粥)。抛撒包尔沙克、糖,迎喜事是哈萨克族的传统礼俗。
礼仪与待客之道

哈萨克族尊敬老人,喝茶吃饭要先敬老人。在进餐时,长辈先坐,其他人依次围着餐布屈腿或跪坐在毡子上。在用餐过程中,要把最好的肉让给老人。他们对登门投宿的人热情好客,拿出最好的食品招待。对于尊贵的客人或多年未见的亲人,除了宰羊外,还需宰马,以马肉相待。入餐前,主人会用壶提水和脸盆让客人洗手,然后把盛有羊头、后腿、肋肉的盘子放在客人面前。客人要先将羊腮帮的肉割食一块,再割食左边耳朵之后,将羊头回送给主人,大家共餐。食毕,大家同时举起双手摸面,做巴塔(祈祷)。
音乐与舞蹈

哈萨克族是一个能歌善舞的民族。每逢节假日,他们都会举行各种文体活动,如弹唱、对唱、跳舞、猜迹、踢毽、放风筝等。他们还举行赛马、摔跤、姑娘追、叨羊、马上角力、射箭等各种比赛。
语言与文字

哈萨克语属阿尔泰语系突厥语族,目前使用的是经改良的俄文字母。哈萨克族信仰伊斯兰教,使用伊斯兰年历。每年3月20左右过“纳吾鲁孜”节,即哈族的春节。斋月过后开始过“肉孜节”,即开斋节。
总结
哈萨克族的风俗习惯丰富多彩,体现了他们独特的文化底蕴。这些风俗习惯不仅反映了哈萨克族人对自然、生活的热爱,也展现了他们团结、互助的精神风貌。在新时代的背景下,哈萨克族的风俗习惯将继续传承和发展,为我国多民族文化的繁荣做出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