畲族社会风俗
引言

畲族,是我国东南沿海地区的一个古老民族,主要分布在福建、浙江、江西等省份。畲族拥有丰富的文化传统和独特的风俗习惯,这些风俗习惯不仅反映了畲族人民的智慧和生活哲学,也是中华民族多元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语言禁忌

畲族人民在日常生活中非常注重语言的使用,尤其是在与长辈和客人交流时。以下是一些畲族的语言禁忌:
忌直呼长辈的名字,更忌使用长辈的绰号。
忌称畲民为“畲客”或“畲客婆”,这被认为是对畲民的极大侮辱。
老人去世忌说“死”,而应婉称“过世”或“老了”。
大年三十、大年初一(尤其是清早)忌说短、没、死、坏等不吉利的字眼,否则对全家一年的运气不利。
在子女出行前,忌恶语相骂,否则不吉。
服饰禁忌

畲族服饰具有独特的民族艺术特色,以下是一些畲族服饰的禁忌:
闽东一带,农历正月十五以前忌在公开场合晾晒衣服,否则养不好鸡,会被老鹰叼走。
平时忌讳反面穿衣服,否则会使父母折寿。
在立春后的第五个卯日,忌到河里洗衣服,也不能晾晒衣物。
传统上,逢年过节、出门做客忌穿白色服装。喜事送礼忌用白布。
中堂正中忌晒衣服。
正月初五、初九忌在露天旷地上晒衣服。
男裤、男衣忌与女裤一起晾晒。
妇女的裤子特别是内裤晾在过道高处及楼上,人忌从衣裤下穿过。
妇女的内衣裤忌讳在公开场合晾晒。
上有父母长辈,忌戴白色帽子。
饮食禁忌

畲族在饮食方面也有一些禁忌,以下是一些畲族的饮食禁忌:
旧俗忌吃狗肉、蛇肉。部分畲族地区至今忌在18岁以前吃狗肉。
忌在炉灶中及室内炖煮蛇肉,否则会引来蜈蚣。
服了中药忌吃萝卜、蔬菜,服了田七忌吃。
婚姻习俗

畲族的婚姻习俗独具特色,以下是一些畲族的婚姻习俗:
在畲族社会里,无儿的家庭多行招赘,不少有儿子的家庭也让儿子去入赘,而让女儿留招儿子(即招女婿)。
一般入赘者的子女要随母姓。
畲族地区都以小家庭为社会生产、生活的基层单位。家庭中以男子为中心。女子婚后从夫居,所生孩子从父姓。
在处理家庭纠纷事务中,舅父的意见往往被采纳。
在家庭中虽然男性是家长,但妇女在家庭中的地位一般比较高,女子往往同男子一样享有财产的继承权。
独生女可招婿,儿子多的有些也可以出赘。赘婿一般都得从妻家。
祠堂与房谱

畲族地区一般都有祠堂和房谱的组织。祠堂是畲族人民祭祀祖先、处理族内事务的场所,而房谱则是记录畲族家族世系和成员信息的载体。
祠堂由各房构成,设族长一人,由辈分最高、年纪较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