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节来历和风俗,端午节来历
端午节来历

端午节,又称端阳节、龙舟节、重五节等,是我国传统节日之一,有着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文化内涵。关于端午节的来历,民间流传着多种说法,其中最为广泛接受的是纪念屈原说。
纪念屈原说

据史记记载,屈原是春秋时期楚怀王的大臣,他倡导举贤授能,富国强兵,力主联齐抗秦,却遭到贵族子兰等人的强烈反对。屈原被贬流放,在流放期间,他写下了离骚、九歌等不朽诗篇。公元前278年,秦军攻破楚国京都,屈原眼看自己的祖国被侵略,心如刀割,于五月五日,在写下绝笔作怀沙后,抱石投汨罗江自尽,以自己的生命谱写了一曲壮丽的爱国乐章。
民间传说

屈原投江后,当地百姓哀痛异常,纷纷涌到汨罗江边去凭吊屈原。渔夫们划起船只,在江上来回打捞他的真身。为了防止鱼虾糟蹋屈原的尸体,人们纷纷回家拿来米团投入江中,后来就演变成了吃粽子的习俗。还有划龙舟、挂菖蒲、艾叶等习俗,都是为了纪念屈原,表达对这位爱国诗人的哀思。
龙的节日

除了纪念屈原说,还有一种说法认为端午节是古代吴越地区“龙”的部落举行图腾祭祀的日子。这一说法主要基于以下几点:一是端午节两个最主要的活动——吃粽子和竞渡,都与龙相关;二是竞渡与古代吴越地方的关系尤深,吴越百姓还有断发纹身以像龙子的习俗;三是古代五月初五日有用五彩丝系臂的民间风俗,这应当是像龙子纹身习俗的延续。
端午节习俗

端午节期间,各地人民有着丰富多彩的习俗。以下是一些主要的习俗:
食粽

粽子是端午节代表性的食品,有角黍、筒粽等多种形式。粽子内馅丰富,有豆沙、肉、蛋黄等多种口味。
悬艾

民谚说:“清明插柳,端午插艾。”在端午节,人们将艾草和菖蒲插于门眉,悬于堂中,以驱邪避疫。
佩香囊

端午节小孩佩香囊,传说有避邪驱瘟之意。香囊内有朱砂、雄黄、香药等,外包以丝布,既美观又实用。
赛龙舟

赛龙舟是端午节特色的传统活动之一,各地都有举办龙舟比赛。龙舟竞渡,既是对屈原的纪念,也是对传统文化的传承。
饮雄黄酒

端午节期间,人们还会饮用雄黄酒,以驱邪避疫。雄黄酒是一种传统的中药酒,具有清热解毒、驱虫止痒的功效。
总结
端午节作为我国传统节日之一,承载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和民族精神。通过纪念屈原、传承习俗等活动,端午节不仅让我们感受到了浓厚的节日氛围,也让我们更加珍惜和传承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