黔西嫁娶风俗,贵州黔西县结婚风俗
黔西嫁娶风俗目录
黔西嫁娶风俗

黔西嫁娶风俗:传统与现代的交融
黔西,位于贵州省西部,是一个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的地区。在这里,嫁娶风俗既保留了传统的韵味,又融入了现代的元素,形成了独特的婚俗文化。
一、传统婚俗:三书六礼的传承
黔西的传统婚俗,讲究“三书六礼”。三书分别为聘书、礼书和迎亲书,六礼则包括纳采、问名、纳吉、纳征、请期和亲迎。
1. 纳采:男方家请媒人去女方家提亲,媒人将纳采礼带上与父母到女方家中。
2. 问名:女方接受了纳采礼,媒人请问女方出生年月日和姓名,准备合婚的仪式。
3. 纳吉:男方知道了女方的生辰之后,进行合婚。男方家卜得吉兆后,备礼通知女方家,婚事初步议定。
4. 纳征:纳征又称过大礼,男方选定吉日到女方家举行订婚大礼。纳征的聘礼有礼金和其他物品组成,具体视男方经济条件而定。
5. 请期:男方家在选好了结婚的黄道吉日之后,将算好的婚期告知女方。女方没有异议。
6. 亲迎:新郎乘礼车,赴女家迎接新娘,谓之亲迎。
二、婚礼仪式:喜庆热闹的场面
黔西的婚礼仪式,既庄重又喜庆。以下是婚礼仪式的主要环节:
1. 祭祖:男方在出门迎娶新娘之前,先祭拜祖先,祈求祖先保佑新人婚姻美满。
2. 出发迎亲:车队以双数为佳,寓意成双成对。途中燃放鞭炮,以示庆贺。
3. 撒谷豆及掀盖头:新人手牵红绣球,步入宴会厅的过程中,由伴郎、伴娘在前方丢撒盛有谷物、核桃、红枣、花生、钱币的托盘,至主台方为结束。登上舞台后,新娘跪坐舞台中央,由新郎拿起喜棒揭起盖头。
4. 金盆洗手并祈福:由伴郎伴娘分别奉上两个洗手盆,洗净后用红色毛巾擦拭。礼毕后新人转身注视着来宾,手执纸灯与来宾共同祈福、许愿。
5. 交换信物:新郎、新娘互换结婚戒指,意为结定终身。
6. 拜堂:许愿完毕后,由司仪主持,面对主席台一拜天地,面向宾客二拜来宾,转身向后三拜父母,最后新人面对夫妻对拜!以示二人已正式成为夫妻。
7. 合酒:两杯以线相连,新人各执其一,相对饮酒。酒杯一分为二,象征夫妇原为二体;以线连柄,则象征两人通过婚姻而相连;合之则一,象征夫妇虽两体犹一心,夫妻间互敬互爱、亲密无间。
8. 花好月圆(切蛋糕):象征家庭团圆、和睦、吉祥、幸福之美好愿景。
三、现代婚俗:与时俱进的变化
随着时代的发展,黔西的嫁娶风俗也在不断变化。以下是一些现代婚俗的体现:
1. 婚礼场地:从传统的庭院、祠堂,到现在的酒店、宴会厅,婚礼场地更加多样化。
2. 婚礼形式:从传统的中式婚礼,到现在的西式婚礼、海岛婚礼等,婚礼形式更加丰富。
3. 婚礼习俗:一些传统婚俗逐渐被简化,如纳采、问名等环节,而一些现代习俗则被融入其中,如婚纱照、婚礼车队等。
四、结语
黔西嫁娶风俗,是传统与现代的交融,既保留了传统文化的精髓,又展现了时代的变化。这些独特的婚俗文化,成为了黔西地区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贵州黔西县结婚风俗

贵州黔西县结婚风俗:传统与现代的交融
在我国的贵州省黔西县,结婚风俗独具特色,融合了传统与现代的元素,展现了当地丰富的文化底蕴。以下将详细介绍黔西县的结婚风俗。
一、提亲与合八字
黔西县的结婚风俗首先从提亲开始。男方家会请一位媒人前往女方家提亲,媒人负责沟通双方家长的意见。在双方家长同意婚事后,媒人会交换两人的生辰八字,并请人合八字,以确定两人是否相配。
二、彩礼与嫁妆
在黔西县,彩礼和嫁妆是结婚过程中的重要环节。男方家需要准备彩礼,包括金钱、金银首饰等,以示对女方家庭的尊重和诚意。女方家则会准备嫁妆,包括家具、家电等生活用品,以备新人婚后使用。
三、看期与定婚期
在黔西县,结婚日期的选择非常讲究。新人及其家人会请人看期,根据生辰八字、生肖属相等因素,选择一个吉日作为结婚日期。这个日期通常会在双方家长都满意的情况下确定。
四、婚礼仪式
黔西县的婚礼仪式主要包括以下几个环节:
迎亲:新郎家会提前准备好婚车,前往女方家接亲。接亲过程中,双方亲友会进行一些互动,增添婚礼的喜庆气氛。
拜堂:新人在男方家举行拜堂仪式,向天地、父母及祖先行礼,表达对长辈的尊敬和感恩之情。
宴席:婚礼当天,男方家会举办宴席,邀请亲朋好友共聚一堂,共享喜悦。
闹洞房:婚礼结束后,亲朋好友会前往新人新房,进行闹洞房活动,为新婚夫妇送上祝福。
五、回门与感恩
在黔西县,婚礼结束后第三天,新婚夫妇会回门,即回到女方家。这一环节体现了新人对女方家庭的感恩之情。在回门当天,新婚夫妇会向女方家长赠送礼物,表达感谢。
六、黔西县结婚风俗的特色
黔西县的结婚风俗具有以下特色:
注重传统:黔西县的结婚风俗保留了较多的传统元素,如合八字、看期等。
讲究礼仪:在婚礼过程中,新人及其家人都会遵循一定的礼仪规范,以表达对长辈和宾客的尊重。
注重亲情:黔西县的结婚风俗强调亲情,如回门、感恩等环节,体现了新人对长辈和家庭的尊重。
总结
黔西县的结婚风俗融合了传统与现代的元素,展现了当地丰富的文化底蕴。这些独特的风俗习惯,不仅为新人带来了美好的回忆,也传承了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
黔西南结婚风俗

黔西南结婚风俗:多民族融合下的独特婚俗
黔西南地区,位于贵州省西南部,是一个多民族聚居的地区,主要民族有汉族、苗族、布依族、壮族等。这里的风俗习惯丰富多彩,尤其是婚俗,融合了各民族的传统特色,形成了独特的婚俗文化。
婚配前的准备:父母之命,媒妁之言
在黔西南地区,传统的婚配方式仍然保留着“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的特点。在结婚之前,双方父母需要见面,通过交谈了解对方的家庭背景、经济状况等,然后请先生配对生辰八字,确保双方八字相合。在得到双方父母亲同意后,男方才能正式向女方家庭提出结婚事宜。
订亲仪式:隆重而庄重
订亲仪式是黔西南地区婚俗中非常重要的一环。男方家会准备丰盛的礼品,如金银首饰、礼金等,由叔叔、大伯、三姑六婆等长辈代表男方家,手持礼盘,走街串巷,向女方的住家前进。到达女方家门口后,由能说会道的中年妇女开道,恭请女方开门。在女方家中,男方家的来宾将礼品一一摆放在空桌上,由女方家中道高望重的男人根据红色清单念唱桌子上的所有物品,逐一清点。
婚礼仪式:热闹非凡
黔西南地区的婚礼仪式热闹非凡,充满了喜庆的气氛。新郎新娘在婚礼当天会穿上传统的民族服饰,举行拜天地、敬父母、敬长辈等仪式。还有一些独特的习俗,如“抹花脸”,即由双方长辈在婚礼现场互相涂抹颜料,寓意着夫妻双方今后生活美满、幸福。
婚宴习俗:酒文化盛行
黔西南地区的婚宴习俗中,酒文化尤为盛行。在婚宴上,主人会以酒敬客,客人或多或少都应喝一点。饮酒时不用杯而用碗,并要行令猜拳、唱歌,增添了婚宴的欢乐气氛。
婚俗忌讳:尊重传统,遵守习俗
在黔西南地区,有一些婚俗忌讳需要特别注意。例如,布依族不欢迎满嘴脏话、举止粗鲁的客人;到布依族人家做客,不得触动神龛和供桌,火塘边的三脚架忌讳踩踏;布依族送礼必须送双数等。这些忌讳体现了当地人对传统习俗的尊重。
彩礼习俗:各地风俗不同,家庭条件各异
黔西南地区的彩礼习俗因地区和家庭条件而异。一般来说,彩礼最终约等于新娘一年工资。彩礼的多少,反映了家庭的经济状况和对婚姻的重视程度。
结语:黔西南婚俗的魅力
黔西南地区的婚俗,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多民族融合的生动体现。这些独特的婚俗,不仅丰富了当地的文化内涵,也为人们提供了了解和体验不同民族文化的机会。在新时代背景下,黔西南地区的婚俗也在不断创新和发展,既保留了传统特色,又融入了现代元素,展现出更加丰富多彩的魅力。
黔西南州结婚风俗

黔西南州结婚风俗:传统与现代的交融
黔西南州,位于贵州省西南部,是一个多民族聚居的地区,其中布依族、苗族、彝族等少数民族的文化在这里交融碰撞,形成了独特的结婚风俗。
婚俗起源与传承
黔西南州的结婚风俗历史悠久,源于古代布依族、苗族等少数民族的婚俗传统。这些传统婚俗在历史的长河中不断传承,至今仍保留着许多原始、古朴的风情。
订婚仪式:父母之命,媒妁之言
在黔西南州,订婚仪式是结婚过程中的重要环节。根据当地的传统风俗,在结婚之前,双方父母需要见面吃饭、喝茶、交谈,请先生配对生辰八字。只有得到双方父母亲的同意,才能讨论结婚的事情。
订亲仪式:男方送礼,女方接受
订亲仪式上,男方家的叔叔、大伯、三姑六婆、朋友等要双手端着礼盘,走街串巷,向女方的住家前进。到了女方的住家门口,由能说会道的中年妇女开道,恭请女方把门打开。女方会在客厅或宽敞的房间,摆放几个大的空桌,男方家的来宾鱼贯而入,把端来的礼品、金银首饰、礼金,一一摆放在空桌上。
婚礼仪式:古朴与现代的融合
黔西南州的婚礼仪式融合了布依族本土传统和现代城市元素。新郎披红挂彩,骑马,抬大花轿,挑着肉食品等礼物,在接亲队伍的簇拥下前往新娘家接新娘。这一过程既保留了传统的古朴风格,又融入了现代的浪漫元素。
婚宴习俗:热闹非凡,共享喜悦
婚礼当天,婚宴是必不可少的环节。黔西南州的婚宴通常非常热闹,亲朋好友齐聚一堂,共享喜悦。婚宴上,除了丰盛的菜肴,还有各种传统节目表演,如布依族歌舞、苗族舞蹈等,让宾客们大饱眼福。
彩礼与嫁妆:承载着美好的寓意
在黔西南州,彩礼和嫁妆是结婚过程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彩礼代表着男方对女方家庭的尊重和诚意,而嫁妆则象征着女方家庭的祝福和希望。彩礼和嫁妆的多少往往与双方家庭的经济状况有关,但更多的是承载着美好的寓意。
婚姻登记:依法行政,热情服务
随着时代的发展,黔西南州的婚姻登记工作也在不断完善。为保障婚姻登记各项工作有序开展,各县(市)民政部门提前谋划,确保圆满完成婚姻登记工作。增派工作人员到婚姻登记处,帮助维持现场秩序,预审办证资料,节省办证时间。
结语:黔西南州结婚风俗的魅力
黔西南州的结婚风俗,既有传统的古朴风格,又融入了现代的浪漫元素,展现了当地独特的民族风情。这些婚俗不仅承载着历史文化的传承,更是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