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夕风俗习惯
一、除夕的由来
除夕,又称大年夜,是农历一年最后一天的晚上,即春节前一天晚。农历十二月多为大月,有三十天,所以又称为大年三十。而十二月小月时为廿九日,2022年的除夕是十二月二十九。除夕的习俗源自上古时代岁末除旧布新、祭祀祖先的风俗。
二、除夕的习俗
1. 吃年夜饭
除夕夜,家人团聚,共进年夜饭,寓意团圆、平安。年夜饭的菜肴丰富多样,寓意吉祥,如鱼(年年有余)、饺子(更岁交子)、年糕(步步高升)等。
2. 贴春联
春联,又称门对、春贴、对联、对子、桃符等,以工整、对偶、简洁、精巧的文字描绘时代背景,抒发美好愿望。贴春联寓意着辞旧迎新,祈求新的一年平安、幸福。
3. 贴窗花
窗花,是春节期间的传统装饰品,寓意着吉祥、喜庆。窗花通常以剪纸的形式制作,图案丰富多样,如福字、鱼、鸡、龙等。
4. 挂灯笼
挂灯笼,寓意着驱邪避凶、招财进宝。春节期间,家家户户都会挂上红灯笼,营造出喜庆的节日氛围。
5. 守岁
守岁,又称守岁火、照岁等,是除夕夜的重要习俗。家人团聚,通宵不眠,迎接新年的到来。守岁期间,人们会点岁火、燃放烟花爆竹,以驱邪避凶。
6. 祭祖
除夕夜,人们会祭拜祖先,以表达对祖先的敬意和怀念。祭祖时,会摆放供品,如水果、糕点、酒等。
7. 放鞭炮
放鞭炮,是春节期间的传统习俗,寓意着驱邪避凶、迎祥纳福。除夕夜,人们会燃放烟花爆竹,以庆祝新年的到来。
三、除夕的传说
关于除夕的传说,最为著名的是“年兽”传说。相传,在古代,有一种凶猛的怪兽叫做“年兽”,每年除夕夜都会出来伤害村民。后来,一位聪明的孩子发现了“年兽”的弱点,带领村民用红布、鞭炮等物品驱赶“年兽”,从此,人们过上了安宁的生活。
除夕作为中国传统的节日,承载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和习俗。在除夕夜,人们通过吃年夜饭、贴春联、挂灯笼、守岁、祭祖、放鞭炮等习俗,祈求新的一年平安、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