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壮族风俗结婚,广西壮族结婚风俗概述
广西壮族结婚风俗概述

广西壮族自治区是我国少数民族聚居地之一,其中壮族人口众多。壮族结婚风俗丰富多彩,蕴含着深厚的文化底蕴。壮族结婚典礼主要分为四个大步骤:接亲、送亲、成亲、回门,这四个步骤类似于汉族婚俗中的“六礼”。
早婚传统与父母包办

历史上,壮族普遍实行早婚,根据地方志书记载,壮族人“依人,多早婚”。婚姻形式基本实行自由恋爱和父母包办的双轨制。父母包办婚姻在壮族中占有一定地位,男女通常在十三四岁、有的早在七八岁就被双方父母“合八字”定了终身。
媒人说婚与订婚仪式

父母包办婚姻必请媒人说婚。媒人说婚通常要进行若干次,第一二次去女家,若女方父母也有意向,则以便饭招待。如此往返三五次,即可议定亲事,并以“合八字”订婚。订婚礼银很重,一般须送与女子全套银制饰物。
送亲仪式

送亲是壮族结婚风俗中的重要环节。新娘穿着壮家的盛装,戴着银项圈、银耳环、银手镯,用大红布盖头,在众多送亲者的簇拥下,告别家人前往新郎家。广南一带姑娘出嫁时要痛哭一场,并唱“哭嫁歌”离开家门,其他地方的新娘则不哭。送亲的队伍多数为步行,也有骑马和乘汽车、马车和拖拉机的。一路上要吹奏唢呐,鸣放鞭炮,遇有桥和沟,都要给走路线”。送亲的队伍中,还有不少的歌手,他们一路走一路唱,更增添了婚日的喜庆气氛。
成亲仪式

来到男方家门口,一般要等到临天黑前才让新娘跨进男方家门坎,时夺不到不能进。届时,男方家点灯上香,庭院和堂屋灯火辉煌。成亲仪式中,新郎新娘要完成一系列传统仪式,如拜堂、喝交杯酒、入洞房等。
回门仪式

回门是壮族结婚风俗的最后一个环节。新婚夫妇在婚后第三天回到女方家,向女方父母和亲戚表示敬意。回门仪式中,新郎新娘要向女方父母献上礼物,感谢他们的养育之恩。
对歌抛绣球恋爱风俗

在广西壮乡,青年男女在对歌恋爱的同时,还盛行拋绣球选对象的风俗。在歌场上,壮族小伙们与姑娘们自然分成两个群体,彼此先对唱一阵山歌,然后拉开适当距离。姑娘们将各自用花布精心缝制的绣球,拋向自己心爱的小伙子。小伙子眼疾手快,一伸手,抓住朝自己拋来的绣球的飘带;而后,小伙子在绣球上系上自己的信物,将绣球拋回给对面的姑娘。拋回姑娘的绣球上信物越多,表示小伙子追求姑娘的心情越迫切。姑娘若是收下小伙子拋回绣球上的礼物,就表明她接受了小伙子的爱,她也喜欢上了小伙子。
“三月三”婚姻登记服务
广西壮族自治区61个婚姻登记机关在农历三月初三“三月三”当天为公众提供结婚登记服务。这是广西传统婚恋文化的一部分。自治区民政厅已发布通知,自2024年起,在元旦、国际劳动节、中国情人节、国庆节及农历三月初三、七月初七等特殊日期,鼓励和支持婚姻登记机关提供节假日婚姻登记服务。
总结
广西壮族结婚风俗丰富多彩,既有传统的父母包办婚姻,又有自由恋爱的对歌抛绣球风俗。这些风俗不仅体现了壮族人民的传统美德,也展现了他们独特的婚恋观念。如今,随着社会的发展,广西壮族结婚风俗也在不断创新,融入了更多现代元素,使得这一传统婚俗更加具有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