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堰过年的风俗,传承千年的文化瑰宝
十堰过年的风俗:传承千年的文化瑰宝

十堰市,位于鄂西北,是中华民族的重要发祥地之一。这里不仅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更有着深厚的地方文化底蕴。在春节期间,十堰人民传承着一系列独特的风俗习惯,这些习俗承载着千年的文化瑰宝,成为了十堰人民心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杀年猪:迎接新年的重要仪式

在十堰,杀年猪是过年最重要的内容之一。从农历“进九”开始,家家户户都会准备杀猪。这一天,猪的主人会早早起床,在房头场地上垒起柴灶,架上大铁锅,劈柴烧水。然后,请来杀猪匠和帮手,一起完成杀猪的仪式。杀猪匠会先给猪喂好吃的食物,然后进行宰杀。杀猪的过程中,亲朋好友和邻居都会前来捧场,共同分享这份喜悦。猪杀了,肉腌了,大家围坐在大方桌上,喝酒吃肉,不醉不休,以此庆祝新年的到来。
过小年:祭拜灶神,祈求平安

十堰地区过小年是农历腊月廿四,也有腊月廿三过的。这一天,家家户户都会把灶前灶后的墙壁清洗干净,然后换上新灶神像,烧灶马图,让司命爷骑上花马,吃着灶糖、灶饼上天。新灶神像的两边贴上对联,上联“上天言好事”,下联“下界保平安”。吃过晚饭后,全家人会在灶头上摆上香炉、蜡烛、黄裱纸及八个灶饼、一盘灶糖等供物,燃香、点烛、烧裱,祭拜灶神,祈求新的一年平安吉祥。
团年饭:团圆美满,年年有余

除夕吃团年饭是十堰地区必不可少的习俗。团年饭大多在大年三十的中午进行。这一天,家家户户都会准备丰盛的菜肴,如凉拌菜、炒熟菜、蒸扣菜、炖汤菜等,还有花生、瓜子等小吃。团年饭要尽量做得多,吃完后还要有剩余,寓意年年有余。豆腐是团年饭中不可或缺的菜肴,因为“腐”与“福”谐音,吃鱼也寓意着年年有余。团年饭人越多越好,即使是素不相识的过路人,山区农家也会拉他进来坐席吃饭,向他敬酒,寓意增人添财添福。
包饺子:招财进宝,迎接新春

大年三十夜里,是家家户户包饺子的时候。十堰人大年初一必须吃饺子,也叫吃“元宝”。正月初一吃饺子,寓意招财进宝。包饺子时,家人会围坐在一起,欢声笑语,共同迎接新年的到来。
赶嫁娶:喜庆热闹,传承习俗

腊月廿四后,司命爷上天了,人间便无神管,全是黄道吉日。于是从小年以后直到腊月廿九,不论城里乡村,也不论江南江北,娶媳妇、嫁姑娘的扎堆,大街小巷,十里八村,四处都可听到锣鼓、喇叭、鞭炮响。这是十堰地区特有的“赶嫁娶”习俗,喜庆热闹,传承着古老的婚嫁文化。
掸扬尘:清洁家园,迎接新春

腊月廿四大清早,全家人早早起床,一起动手掸扬尘。男劳力换套旧衣服、戴上草帽,在长竹竿顶端捆上刷子或鸡毛掸子,依次掸掉房顶、楼顶、墙面的浮尘及蜘蛛网,然后把角角落落、边边沿沿清扫干净。除尘后全家人洗澡,换上干净衣服,女主人及长女便开始清洗床上用品和衣服,为迎接新春做好准备。
写对子:喜庆对联,增添节日气氛

十堰人过年,普遍贴春联、门画。春联又叫对子,是春节期间不可或缺的装饰。人们会选择寓意吉祥、喜庆的对联,贴在门框两侧,以此增添节日气氛,祈求新的一年平安幸福。
十堰过年的风俗,承载着丰富的文化内涵

十堰过年的风俗习惯丰富多彩,既有传统的祭祀、宴请等仪式,也有独特的婚嫁、清洁等习俗。这些习俗承载着丰富的文化内涵,是十堰人民共同的精神财富。在新时代的背景下,这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