莆田的风俗资料,莆田概况
莆田概况

莆田,古称兴化,位于福建省沿海中部,是福建省下辖的一个地级市。莆田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素有“海滨邹鲁”、“文献名邦”之美誉。莆田市下辖莆田县、仙游县两县,是福建省的重要历史文化名城。
莆田传统节日风俗

莆田的传统节日风俗丰富多彩,其中特色的有以下几种:
做大岁
莆田民俗中,正月初四夜要像除夕夜一样过,称为“做大岁”。这个习俗源于明嘉靖四十一年,倭寇进犯莆田,导致当地百姓无法过大年。为了纪念这段历史,民间约定在初四夜补过,因此形成了“做大岁”的风俗。
初二不串门
农历正月初二日,是莆田、福清两相邻县份的禁忌日。这一天,人们互不串门,以表示对倭寇侵害中死难亲人的哀悼。这个习俗源于明嘉靖四十一年间,倭寇进犯莆田、福清,两地被杀者众。戚家军打赢倭寇后,出外避难的老百姓纷纷回家探望,大家悲喜交集,既为生者幸存而庆幸,又为死者不幸而悲伤。初二日,许多家庭忙着为死者料理后事,串门的都是来吊唁之人,因此初二串门就成为不吉利之事。
扫巡
兴化话把大扫除叫“扫巡”。这是莆田的一个良好卫生传统。俗语说:“千补万补,见先祖;扫巡四面光,见祖公。”扫巡日一般定在农历十二月初十日至二十日户都选个双日”中的大晴天,把家里能搬动的东西都搬到户外,先让太阳曝晒,一求干,二消毒。然后室内再扫巡。
祭灶公
农历十二月日举行祭灶,就是送灶公上天。祭拜时烧一纸线,送灶公上天是祈求玉皇赐福,丰衣足食。
二十五日头
农历十二月廿五日,是莆仙习俗公定的大日子,俗称“二十五日头”。这一天,一般是大晴天,相传为天官赐福的日子。这一天,也是发善心积德的日子。凡种种原因向神许愿的金钱、谷物,都要主动送到城隍庙(或村里宫庙),由经办人化为施舍给穷人、乞丐。这一天必须做好事,如债务未清者,也不能讨债。
做年糕
十二月二十六日起,户户做豆腐,买年货,尤以做年糕最为繁忙。莆仙过年还准备其他年货,如做豆腐。80年代后,在小康之家,时令佳肴逐渐取代了传统年货。
莆田元宵节风俗

莆田元宵节的风俗同样独具特色,以下列举几种:
菩萨巡游
莆田闹元宵主要以菩萨巡游为主。莆田的每个行政村都建有一个社,供奉的社公被称为“尊主明王”;而每个行政村下辖的自然村则叫做“境”,各境亦有着各自的守护神。接行傩即为乡民们抬菩萨像行傩。行傩队伍绕境一周,当队伍经过时,设香案、燃烛焚香、放鞭炮、烧柴草、化贡银”,祈求全年平安如意。
跳傩火
莆田元宵跳火是莆田本地很多地方的一种传统习俗,但同为跳火却形式不一,有的地方是跳枯草堆,有的地方是绕火跑,有的是踩木块等。其中极具特色的就是农历正月十七正午涵江区梧塘镇松东村现场进行赤脚踩火”的表演,俗称跳傩火”。选年轻力壮的男性赤脚抬着社神座轿越火而过,村民用这样的方式庆祝新一年的到来,也表达祈福驱邪、家家户户兴旺发达的愿望,同时也展现了当地人勇敢、不惧苦难的精神。
僮身舞
僮身也叫僮主,就是村民口中菩萨上身”的少数人,是打铁球的表演者。僮身以20~50岁的未婚男性为主。下江头坐刀轿打铁球是福建省莆田民间元宵节的一项重要民俗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