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莆田过年的风俗,福建莆田过年的风俗习惯
福建莆田过年的风俗习惯

福建莆田,地处东南沿海,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在春节期间,莆田人民有着丰富多彩的风俗习惯,这些习俗承载着莆田人民的传统信仰和美好愿景。
一、扫巡——迎接新春的清洁仪式

在莆田,每年腊月年关之前,家家户户都会进行一次“扫巡”,即大扫除。这是为了以干净整洁的面貌迎接新春佳节。莆田话中,“扫巡”意为扫掉尘垢再巡查一遍。这一习俗源于中原地区,也融入了莆田人民在生产、生活的实践中逐步形成的特色。
二、祭灶公——祈求丰衣足食

农历十二月二十四日,莆田人民会举行祭灶仪式,即送灶公上天。祭拜时,人们会烧一纸线,祈求玉皇赐福,希望来年丰衣足食。这一习俗体现了莆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三、二十五日头——积德行善的日子

农历十二月二十五日,是莆田习俗中公定的大日子,俗称“二十五日头”。相传这一天是天官赐福的日子。在这一天,人们会主动向神许愿,将金钱、谷物送到城隍庙或村里宫庙,由经办人化为施舍给穷人、乞丐。这一天,人们必须做好事,如债务未清者,也不能讨债。
四、做年糕——传统美食的传承

从农历十二月二十六日起,莆田家家户户都会开始忙碌起来,制作年糕、豆腐等传统美食。这些美食不仅代表着莆田人民的传统饮食习惯,也寓意着新的一年生活美满、幸福安康。
五、辞岁——迎接新年的仪式

除夕前一天,俗称“小除”,莆田家家户户都会放鞭炮、贴新春联。当晚,家家户户堂上点花烛,叠红橘果如塔状,上插三春纸花,供隔年饭于灶头,备办丰厚祭礼和贡银,祭祀祖先,祈求来年平安。
六、做大岁——纪念历史的日子

莆田市辖的莆田和仙游两县,在宋、元、明、清四个朝代,都同属于兴化这一军、路、府。因此,习惯上只称兴化。兴化人家俗例,从农历新年正月初一早开始,亲友登门互相拜望,叫做“拜年”,说些吉利话儿。这种习俗全中国都一样,但在兴化,至今还沿袭“做大岁”、贴“白额春联”的习俗。
七、祈福祭祀——祈求平安幸福

福建春节有祈福祭祀的风俗,从腊月二十四到除夕之间,家家户户会在院落、卧室、灶房、仓房畜棚等地贴上不同体裁的年红,有着红红火火、热闹喜庆的含义。人们通过祭祀,祈求家人平安、事业顺利、生活幸福。
八、围炉守岁——团圆的时刻

福建春节有围炉守岁的风俗,除夕夜当天吃完晚饭后,一家人要围坐在炉火旁,观看春晚、闲聊,等待新年的到来。在新年到来后,长辈要给晚辈压岁钱,祝愿对方新的一年平安健康。
九、放上甘蔗——渐入佳境的美好寓意

福建春节有放甘蔗的习俗。在大年初一清晨,人们会在家门口放上用红纸包裹的连根甘蔗,因为福建方言中,甘蔗的蔗和佳读音相近,所以放上甘蔗有着渐入佳境的美好寓意。
十、筅尘日——年终的大扫除

这是年终的大扫除。人们为了迎接新年,用嫩竹枝叶、榕树枝叶,或用稻草、甘蔗叶等扎成长长的掸子,用来清扫屋角梁上的灰尘蛛网,寓意扫除旧年的霉运,迎接新年的好运。
福建莆田过年的风俗习惯丰富多彩,这些习俗不仅体现了莆田人民的传统信仰和美好愿景,也成为了莆田人民团结、和谐、幸福的象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