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族民族的风俗,回族的民族特色和风俗简介
一、回族民族概述

回族是中国的一个少数民族,主要信仰伊斯兰教。回族的历史悠久,其先民可追溯至公元7世纪中叶的阿拉伯和波斯商人。在中国,回族主要分布在西北地区,如宁夏、甘肃、新疆等地,同时也散居在其他省份。
二、回族居住习俗

回族的居住习俗与其历史和文化紧密相连。在古代,回族先民主要聚居在沿海和内陆的商贸城市,如广州、扬州、长安等。随着时间的推移,回族逐渐形成了独特的居住区域。在回族聚居区,房屋建筑通常具有伊斯兰风格,如尖顶、拱门等。
回族居住区域及分布传承:回族的居住区域可以追溯到公元7世纪中叶。那时,阿拉伯和波斯商人通过海陆两条主要道路(史称香料之路和丝绸之路)来中国经商的较多。一些从海道而来的穆斯林商人,在政府制定的通商港埠进行贸易,他们就近方便,聚居在一些主要海滨口岸。唐时,这些回族先民主要侨居在当时中国贸易最兴旺的广州和扬州。从陆路来的一些穆斯林商人,主要聚居在唐朝首都长安的西市和东市。
三、回族饮食文化

回族的饮食文化独具特色,以伊斯兰教法为依据,讲究清洁卫生。在肉食方面,回族只食用牛、羊、驼、鸡、鸭、鹅、鱼等动物,禁食猪、驴、骡、狗等肉。在主食方面,回族以米、面为主,如拉条子、拌面、揪片子、蒸馍、烤饼和香豆子花卷等。回族还喜欢饮茶,主要喝砖茶、红茶、青茶和沱茶。
饮食禁忌:回族在饮食方面有许多禁忌,如禁食猪肉、自死动物、血液等。在烹饪过程中,回族注重食材的新鲜和卫生,确保食物符合伊斯兰教法的要求。
四、回族服饰文化

回族的服饰文化丰富多样,既有传统服饰,也有现代服饰。在回族聚居区,中年以上的男子多戴白色无沿小帽,穿白色衬衫,外套青色和棕色坎肩。青年妇女爱穿纯朴素青的黑色大襟衫袄。已婚妇女一般都要盘头,戴白色、青色布帽或头巾。未婚少女一般都梳辫子,不戴头巾。中青年妇女有佩带耳环、戒指等金银首饰的习惯。
五、回族节日文化

回族的主要节日有开斋节、古尔邦节和圣纪节。这些节日都与伊斯兰教有关,反映了回族人民的信仰和习俗。
开斋节:在伊斯兰教历十月一日,是回族最重要的节日之一。教历九月为斋月,封斋第29日傍晚如见新月,次日即为开斋节。
古尔邦节:时间为伊斯兰教历十二月十日,是纪念先知易卜拉欣(亚伯拉罕)献祭的故事。
圣纪节:时间是伊斯兰教历的三月十二日,纪念伊斯兰教的创始人穆罕默德。
六、回族礼仪及禁忌

回族人民待人热情诚实,保持着讲礼貌的好传统。在日常生活中,见面都要问安,互道“色俩目”(即互相问好)之礼。回族是一个非常好客而热情的民族,有着“持家从俭,待客要丰”的优良传统,重视待客礼节。
礼仪及禁忌:当家里来了客人,主人立即起身相迎让座,献上香茶。当主人与客人愉快交谈时,女主人则到厨房准备丰盛饭菜款待客人。就餐前,要先洗手。入席,谦让年长者如坐上席。上饭菜之前,主人首先要上盖碗茶。倒茶水时要当着客人的面将碗盖揭开,然后盛水加盖,双手捧递。这样做,一方面表示这盅茶不是别人喝过的余茶,另一方面表示对客人的尊敬。
七、结语
回族民族的风俗文化丰富多彩,体现了回族人民的信仰、习俗和生活方式。在新时代背景下,回族人民将继续传承和发扬自己的民族特色,为中华民族的繁荣发展贡献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