潮汕中秋节有哪些风俗,潮汕中秋节的传统风俗
潮汕中秋节的传统风俗

潮汕地区位于中国广东省东南部,这里的中秋节风俗独具特色,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内涵。以下将详细介绍潮汕中秋节的传统风俗。
标签:赏月拜月吃月饼

赏月拜月吃月饼是中秋节最普遍的习俗。潮汕地区的中秋节,家家户户都会在月圆之夜,摆上香案,供上月饼、水果、茶酒等供品,向月亮表达敬意。潮汕人称月亮为“月娘”,拜月活动主要是妇女和小孩参与,成年男子一般不参与叩拜。这一习俗源于古代对月亮的崇拜,也寓意着祈求家庭团圆、幸福安康。
标签:芋头祭祖,吃芋头

潮汕地区有“河溪对嘴,芋仔食到”的俗谚,芋头在潮汕中秋节有着特殊的地位。芋头不仅美味可口,还与潮汕地区的民间传说紧密相连。相传,1279年,蒙古贵族灭了南宋,建立元朝,对汉人进行了残酷的统治。马发据守潮州抗元,城破后,百姓惨遭屠杀。为了不忘胡人统治之苦,后人就取芋头与“胡头”谐音,且形似人头,以此来祭奠祖先,历代相传,至今犹存。
标签:烧瓦塔

烧瓦塔是潮汕地区中秋节特有的习俗。瓦塔高1至3米不等,多用碎瓦片砌成。烧瓦塔的目的是为了驱邪避灾,祈求来年风调雨顺、五谷丰登。近年来,这一习俗逐渐演变为一种娱乐活动,人们会在瓦塔上点燃蜡烛,祈求平安。
标签:拜月娘

潮汕人称中秋为“八月半”,拜月为“拜月娘”。月属阴,叫“太阴娘”,民间管叫“月娘”。拜月者一般为女人和小孩,拜月一般都在露天场所。吃过晚饭后,妇女们便换上新衣,带领孩子们安好香案,摆上供品,等候月亮升起。人们将这些当令物产和月饼、糕点、水果、茶酒等奉献给月娘,求月娘保佑全家平平安安,家庭和顺,姿娘嫁好安,奴仔读书读欠欠!
标签:游月娘

潮汕地区的孩子们在中秋节还有一项有趣的习俗——游月娘。天真无邪的童男童女们,自从牙牙学语,就缠着奶奶讲月娘的故事。月娘成了孩子们金色的梦。于是到了中秋节,大人们就用竹子劈成材蔑,扎成了脚盆大小的骨架子,用毛边纸糊成一轮满月。中秋夜,孩子们就在“月娘”肚子里点上蜡烛,扛在肩上,手舞足蹈悠游在朦朦胧胧的深巷中。老远看去俨然是月娘落下凡间。金色的梦变成童男童女们捉得住摸得着的现实,这就是有趣的“游月娘”。
标签:潮式月饼

潮汕地区的月饼称为潮式月饼,以其香甜、脆软、肥而不腻而驰名海内外。潮式月饼有三种主要类型:意溪朥饼、贵屿朥饼和苏南朥饼。其中,意溪朥饼产于潮州市意溪镇,食品作坊生产月饼始于清乾隆年间;贵屿朥饼产于潮阳贵屿镇,清康熙年间创制;苏南朥饼产于澄海苏南一带,首创于清代末期。
标签:剥芋

潮汕地区的中秋节,剥芋食芋也是一项重要的习俗。民间有“中秋玩月,剥芋食,谓之‘剥鬼皮’”的说法。剥芋头寓意着驱邪避灾,祈求平安。剥芋头时,人们会将芋头剥成一个个小圆球,象征着团圆和美满。
标签:总结
潮汕中秋节的传统风俗丰富多彩,既有对月亮的崇拜,也有对祖先的敬仰,还有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这些习俗传承至今,成为了潮汕地区独特的文化符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