弘扬传统文化,破除封建迷信
倡导科学理念,促进社会和谐
当前位置:主页 > 民俗 > 民俗文化 >

山东老人去世后的风俗,山东老人去世后的风俗与礼仪

时间:2024-09-10 00:21 参考 用户推荐

山东老人去世后的风俗与礼仪

山东,作为中国历史悠久的文化大省,其丧葬习俗蕴含着丰富的传统文化和深厚的民族情感。当一位老人离世,山东地区的人们会遵循一系列的传统风俗和礼仪来缅怀逝者,寄托哀思。

一、备丧与初丧

在老人去世后,首先进入的是备丧阶段。这个阶段主要是为逝者准备送老的衣物、棺木等。在山东,老人去世前,家人会为其准备寿衣,寿衣通常是双层夹衣和棉衣,扣子用带子代替,寓意着逝者能够安详地离开人世。

二、穿衣与整容

当老人咽气后,亲人会为其剃头(男性)、梳头(女性)、盥洗、整容。随后,将寿衣穿上。寿衣的里子多选用红色,寓意吉祥和富贵。在民间,人们认为人死后要投胎转世,老人口含宝物,来世也就不会受穷。因此,人刚咽气,会赶紧把预备好的“噙口钱”或口实放入口内。

三、停床与守灵

当病人换上寿衣后,就将其从卧室移到堂屋正室中。病人咽气后,将尸体停放在两条长板凳支起的板床上,下铺谷草。谷草的根数跟死者的寿数相等,或者在死者身上支上三根稻草,俗叫“隐身草”。子女跪守东西两旁,谓之守灵。

四、报丧与吊唁

人死后的当天或第二天,家人会派人到各亲戚处报丧,俗称“送信”。女儿、女婿、姊妹等至亲,接到报丧后立即前去吊孝,一般亲朋则在下葬当天前去吊唁。

五、戴孝与设灵棚

老人去世后,子女和近门晚辈要戴白帽,穿白大褂。儿子腰间要系一束茼,耳上系棉球,俗称“披麻戴孝”。根据和死者的关系远近,孝服有所不同。丈夫去世,妻子也要穿孝;妻子去世,丈夫则不穿孝。发丧时在堂屋门前搭一棚子,俗称“灵棚”,内置一桌,其上摆放祭品及灵牌或遗像。

六、入殓与出殡

入殓前,先由子女给死者净面、梳理。棺底铺草木灰,然后将遗体放入棺内,谓之“入殓”。出殡一般要赶早,清早出殡,中午前结束。出殡前,将遗像放在头车前面,长子率众亲属送别。

七、守孝与忌讳

在老人去世后,守孝是必不可少的环节。守孝期间,家人要遵守一系列的忌讳,如忌讳说“死”字,一般称为“老了”、“走了”等。守孝期间,家中不得举行喜庆活动,如结婚、生子等。

八、结语

山东老人去世后的风俗与礼仪,承载着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和民族情感。在现代社会,虽然一些传统习俗逐渐淡化,但人们对逝者的缅怀和哀思依然如故。让我们共同传承和弘扬这些优秀的传统文化,让逝者安息,生者奋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