弘扬传统文化,破除封建迷信
倡导科学理念,促进社会和谐
当前位置:主页 > 民俗 > 民俗文化 >

株洲过年风俗,传承与创新中的传统韵味

时间 2024-09-09 14时 来源 未知

株洲过年风俗:传承与创新中的传统韵味

株洲,这座位于湖南省中部的城市,拥有着丰富的历史文化和独特的过年风俗。在春节期间,株洲人民通过各种传统习俗,庆祝新年的到来,传承着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

标签:送穷鬼

一、送穷鬼:驱邪纳福,迎接新的一年

在株洲乡间,有一种独特的习俗叫做“送穷鬼”。正月初一,人们不能随便打开大门,要等到吉时方可。吉时一到,大门齐开,鞭炮齐鸣,寓意着新的一年吉祥如意。而到了初三,人们会将家里囤积了两天的垃圾倒路边,然后将装垃圾的簸箕往上一扣,燃上三根香,再放三只鞭炮,喊出“穷鬼去,富鬼来”,寓意着走向富裕,驱邪纳福。

标签:烧架香

二、烧架香:祈福祭祀,表达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在茶陵,客家人用他们的智慧和对传统文化的敬畏,通过烧架香的方式祈福祭祀。架香比一般的香都要大很多,而且焚烧的形式也更加庄严、大气。采用柏树、枫树等树的树干,按规定叠放好,稳稳架起,架成很高的一座香,类似塔,高耸而不塌。香下面放上盐、米、豆、谷等物,点燃香之前还有个小小仪式,用以辟邪。这种独特的祈福方式,表达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标签:唱插话

三、唱插话:原生态音乐,传承千年文化

在攸县,有一种特别独特的春节民俗,叫唱插话。这种原生态音乐没有乐器伴奏,没有动作表演,仅靠当地口音传唱、对答,类似山歌对唱,但又与之不同。每年固定在正月十二日开始,至正月十五日元宵节结束,一共要唱四天四夜。据当地老人介绍,清初时,攸县洣水河上游巨建村的张氏家族,移民到巨田村,并把唱插话这一文化风俗继承下来。唱插话已成为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对象。

标签:皮影戏

四、皮影戏:民间艺术,传承千年文化

上世纪七八十年代,皮影戏活跃在株洲各乡间村落。逢年过节,家中有红白喜事、做寿、挖井、新房建成,甚至是久病痊愈,村民都会请皮影戏班子去家中唱上一出。皮影演出场面简单,几张八仙桌便拼成戏台,用幔帐围住三方,正面是观众。皮影戏以其独特的艺术形式,传承了千年文化,成为了株洲民间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

标签:醴陵开笔仪式

五、醴陵开笔仪式:传承陶瓷文化,启迪智慧人生

株洲醴陵是陶瓷之都,有着丰富的陶瓷文化。在醴陵,有一种独特的习俗叫做“醴陵开笔仪式”。相传,古时候每到年末就会有年兽,它怕红色、怕响声、怕火光,所以渐渐地我国的春节就有了贴春联、放鞭炮的习俗了。而醴陵开笔仪式,则是为了启迪智慧人生,传承陶瓷文化。在仪式上,孩子们会手持毛笔,在陶瓷画师指导下,书写新春祝福,寓意着新的一年学业有成、事业有成。

标签:总结

株洲过年风俗,传承与创新中的传统韵味

株洲过年风俗,既有传统的驱邪纳福、祈福祭祀,又有独特的原生态音乐、民间艺术。这些习俗在传承中不断创新,成为了株洲人民庆祝新年的独特方式。在新时代背景下,株洲过年风俗将继续发扬光大,为中华民族的文化传承贡献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