仡佬族民族风俗作文,仡佬族民族风俗概述
仡佬族民族风俗概述

仡佬族,一个散居在中国西南部的古老民族,拥有独特的风俗习惯和丰富的文化内涵。仡佬族主要分布在贵州省的务川仡佬族苗族自治县、道真仡佬族苗族自治县等地,其独特的民族风情吸引着无数游客前来探访。
仡佬族饮食文化

仡佬族的饮食文化以酸辣为特色,主食以大米、玉米为主,兼食面食及杂粮、薯类。仡佬族喜食糯米糍粑,农家饮用泉水,待客用茶。在仡佬族的传统宴席中,讲究“三幺台”式“三幺台”。第一台是“茶席”,以糖食果饼、核桃、板栗、花生、白果、葵花籽等配饮清茶;第二台是酒席,用盘盛香肠、盐蛋、咸菜、凉拌菜等下酒;第三台是正席,有大菜(即扣肉烧白)、各种炒菜、苡仁、粉条、滑肉(酥肉)、豆腐丝等。仡佬族喜欢吃辣食,如辣椒骨、酸辣菜等。
仡佬族服饰文化

仡佬族的服饰文化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老年人喜穿无领的长短外脱襟、对襟和胸襟衣,男服饰袖较长,喜多钉纽扣,长衣齐脚背,短衣齐臀部,多为青蓝色布。裤管男女大体相似,叫做接腰大裤脚。女服饰较复杂,老少都喜穿大袖外脱襟的花边衣裤。姑娘多留长辫,或垂于后背,或圈于头上。妇女穿耳,戴小银耳环,手戴圈子,指着戒指。已婚的妇女要用马尾和青丝线织成的笼子罩于发髻,以示婚否之别。
仡佬族节庆文化

仡佬族的传统节日众多,其中最隆重的节日是“吃新节”(又称尝新节、献新节)。每逢农历七八月间,新谷成熟,人们从田里采摘新谷煮饭,先祭祖,后自食。仡佬族还有“跳花节”、“赶场节”等传统节日。
仡佬族民间文学与艺术

仡佬族的民间文学有诗歌、故事、谚语等,诗歌多为便于传唱的小调,分为三言、五言、七言等。仡佬族的乐器有二胡、横箫、唢呐、锣鼓等。其中,八仙乐曲富有民族特色,由八人使用二胡、横箫各一对和其他乐器合奏,音调十分和谐动听。唢呐是仡佬族喜庆佳节不可缺少的乐器,用唢呐吹出的老灰调、过山调、过河调、过街调、迎亲调等十余个曲牌,配合锣鼓一起吹奏,气氛更加热烈。
仡佬族建筑文化

古代仡佬族的住房多为干栏式建筑,贵州北部地区的仡佬族至今仍保留着传统的住宅样式。其他地区的仡佬族多住依山而建的土木房屋,一般是一列三间,称正房子,中间为堂屋(方言叫桃屋),供有神台,不住人,两边分别是两间卧室、一间客厅。正房子两边建厨房,叫耍子。
仡佬族农事禁忌

仡佬族在农事活动中有许多禁忌,如苗族人每年第一次往田里送粪归来时忌见外人,栽秧时若见秧田有鱼时忌说鱼,收获小米时留下穗小的不收,忌戊日等。这些禁忌体现了仡佬族对自然和祖先的敬畏之情。
仡佬族丧葬禁忌

仡佬族的丧葬禁忌也颇具特色,如忌男性死于白天,女性死于夜晚,认为时辰不对,死者须再要一异性死者相伴。在丧葬期间,家属忌吃蔬菜,入葬后1月内,家中任何东西不得出卖或借人。
仡佬族生活习俗禁忌

仡佬族在生活中还有一些禁忌,如忌随时洗刷饮甑、饭包、饭盆,只能在吃新米时洗;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