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乡族及其风俗,东乡族简介
东乡族简介

东乡族,是我国颇具特色的一个少数民族,主要聚居在甘肃省临夏回族自治州的东乡族自治县。东乡族的历史悠久,起源可追溯至13世纪20年代末,其文化是由多个民族文化融合而成的。
东乡族食俗

东乡族的饮食文化丰富多彩,以小麦、青稞、玉米和豆类、洋芋(马铃薯)为主食。面食种类繁多,如“馒头、面条、油香等”。其中,“拉拾哈”(“拉面”或“刀削面”)、炸油香、 “尕鸡娃”和手抓羊肉等饮食为招待客人的重要食品。东乡族饮食上喜吃饭菜合一的食品,家家都有小石磨。洋芋在东乡族饮食中占有重要地位,既可当菜,又可当饭。
东乡族服饰

东乡族服饰上带有回族的特点,颜色多青、蓝色或藏青色布制成。妇女的上衣宽大长至膝盖,衣领衣袖衣襟均绣有装饰,套裤的裤管也滚有花边,用飘带束住。在节日里,妇女会穿上高跟绘花鞋,包头巾并插银制饰物。东乡族妇女的盖头分黑、绿、白三种颜色。男子头戴平顶软帽,分黑、白两色。黑软帽的平顶用六快布缝成,只有老教教徒才能戴。新教教徒则多穿制服和小翻领黑布面大衣。男子不能蓄发,但留胡须。
东乡族节日

东乡族的节日主要是伊斯兰教的三大宗教节日,即开斋节、古尔邦节和圣纪节。东乡族还有自己独特的传统节日,如春节、玩火把等。春节期间,东乡族人民会进行打土块仗、摔跤比赛等传统娱乐活动。
东乡族婚俗

东乡族的婚俗独具特色,其中“新郎偷厨”的习俗尤为有趣。在娶亲这天,新郎和迎亲的队伍到了女方家之后,女方要设宴款待。婚宴结束,新郎要将家中准备好的木梳送到新娘的闺房中,要向帮助新娘梳妆打扮的女眷道谢。接着新郎和伴郎便溜进女方家的厨房,一方面客客气气向厨师和烧火的姑娘们道谢,二是找准机会从厨房中“偷”走一件厨房用具。砸枕头也是东乡族婚礼中的一项有趣习俗,新婚之夜,全村的青少年及亲友,都要来闹房,小伙子们会千方百计地寻找缝隙,摔枕头,砸新娘。
东乡族舞蹈

东乡族人在婚礼上要跳“哈利舞”,今天已不常见,六十岁以上的老人还能记起。东乡族的穆夫提教派在宗教仪式中要表演一种历史悠久的舞蹈“哲兹白”,舞者均为男子,形式多表现诵经的动作。
东乡族文化传承

东乡族文化传承至今,离不开族人的共同努力。在现代社会,东乡族人民在保持传统习俗的同时,也在不断吸收和融合其他民族的文化,使东乡族文化更加丰富多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