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古人的民族风俗
引言

内蒙古,这片广袤的草原上,居住着多个民族,其中以蒙古族为主。这里独特的地理环境和悠久的历史文化,孕育了丰富多彩的民族风俗。本文将带您走进内蒙古,了解这里独特的民族风俗。
敬献哈达:蒙古族的礼仪之道

哈达是蒙古族日常行礼中不可缺少的物品,象征着纯洁和尊敬。在献哈达时,主人张开双手捧着哈达,吟唱吉祥如意的祝词或赞词,并将哈达的折叠口向着接受哈达的宾客。宾客要站起身面向献哈达者,微向前躬身接哈达,集中精力听祝词和接受敬酒。献哈达者将哈达挂于宾客颈上,宾客应双手合掌于胸前,向献哈达者表示谢意。
做客蒙古包:草原上的待客之道

到蒙古包做客,首先要观察蒙古包附近勒勒车上是否拴着马,不要贸然驶入。汽车行驶中路遇畜群,要早些避开,以免惊吓到牲畜。进包要从火炉左侧走,坐在蒙古包的西侧和北侧,东侧是主人起居处,尽量不坐。入坐时不挡住北面哈那上挂着的佛像。进包后可席地而坐,不必脱鞋。不要坐在门槛上。到牧民家做客,要带适当的礼品,如酒、糖、小食品等。对迎面狂吠的牧羊狗仅可喝斥,不可打。主人端来各种奶食品也要吃一点,不然主人会觉得自己招待不周。如要解手须至蒙古包南方较远处,不可到蒙古包东、西侧(有羊圈)。
那达慕大会:草原上的盛会

那达慕大会是蒙古族的传统节日,源于七百年前。那达慕之日商贩云集,说书献艺应有尽有,热闹非凡。其中最扣人心弦的莫过于赛马、摔跤、射箭。多在草原牛羊肥壮、稻谷飘香的8月份举行。
蒙古包:游牧生活的产物

蒙古包是蒙古族游牧生活的产物,一般高七八尺,宽丈余。先用木杆、牛皮订成网状方架数片,然后连成园仓式,再用园木组成伞形园顶,顶中央有一个圆形天窗,晴启阴合,用以流通空气,吸收阳光。蒙古包是草原牧区最喜欢的居住用具,也是外地游人最感兴趣的下榻场所。
祭敖包:蒙古族的宗教活动

祭敖包是蒙古族传统的宗教活动,敖包是在草原、山坡或沙丘高地上用石头、土块、柳条等垒筑而成的。敖包最早是在茫茫无边草原上建立起来的能识别方向、道路、边界的标志,后成为祭祀山神、路神的地方。祭敖包多在7、8月份举行。祭祀时敖包上插树条,上面挂有五颜六色的布条或纸旗。在蒙古族人民心中,敖包是神圣的净地。
手扒羊肉:草原美食的代表

手扒羊肉是蒙古族的传统美食,蒙古语称其为“布和力麻哈”。它是草原上蒙古民族特色的美食之一,肉质鲜嫩,味道鲜美。在蒙古包做客时,品尝手扒羊肉是必不可少的。
结语
内蒙古的民族风俗丰富多彩,这里的人们热情好客,礼仪之邦。走进内蒙古,感受这里的民族风情,定会是一次难忘的旅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