弘扬传统文化,破除封建迷信
倡导科学理念,促进社会和谐
当前位置:主页 > 民俗 > 民俗文化 >

天津过年风俗简介,天津春节习俗是什么?

来源 网络 时间 2024-02-21 15时

天津过年风俗简介目录

天津是怎样过春节的?

天津春节习俗是什么?

天津的岁时节俗有哪些?

天津过年有许多传统风俗,比如:。

1. 除夕团圆饭:家人团聚在一起吃团圆饭,象征着家庭的合和团圆。

2. 贴春联:家家户户在大年三十贴上写有吉祥话的春联,以祈求新年的好运和平安。

3. 拜年:互相拜年祝贺,长辈会给晚辈压岁钱。

4. 看春晚:家庭聚在一起收看中央电视台的春节联欢晚会。

5. 燃放烟花爆竹:在除夕之夜大年初一尤其盛行,以驱赶邪恶。

6. 走街串巷:大年初一拜年,造访亲朋好友,祝福彼此新春快乐。

以上是天津过年的一些传统风俗,希望可以帮到你。

天津是怎样过春节的?

展开全部

天津从未禁过鞭炮,腊月二十三是“糖瓜祭灶新年来到”从过小年儿开始,炮声不断,大年三十,子时降至之时,新旧交替,鞭炮放到及至,猛烈地炮火,带着弥漫着硫磺味的硝烟,震耳欲聋的从四面八方袭击而来,春节晚会顿时成为哑语版,小区汽车,也起哄似的耗尽电瓶,刺耳高唱交响曲,漫天的礼花,把天津映成欢乐、壮观的不夜城。

春节,家家玻璃上的大红窗花,窗户框上的大红吊钱,门上面的大红“福”字是要贴的,红红火火。

天津人喜欢穿红色,这和本命年没关系,过年了,身上挂点红,图个吉祥,最不济还弄双红袜子穿上,一提溜裤腿,不小心就见到了民俗。

年三十的晚上是应该在婆家过的,嫁出去的姑娘泼出去水,嫁了,就成了人家的人,所以,年三十至初一是男方家的团圆日。

三十晚上包饺子,是一个必不可少的节目,包了肉的,包素的,预示着新的一年素素净净,生活充裕。

十二点一到,放炮煮饺子吃,虽然年夜饭刚刚吃个大饱,为了图个吉利,还是要吃。

初二是女方回娘家的日子,天津戏称“姑爷节”。

全市姑爷集体上街,马路上全是大包儿小包儿,是一年中回娘家最重要的一天。

姑爷们不同凡响,平时再邋遢,今天也是油光水滑,个个不雅于企业家。

“的哥”们乐歪了嘴,出租车满员,打车困难,因为再困难今天也要打车,姑爷们绝不能在娘家人面前输了面子。

回娘家主食无一例外都是吃面条。

初二一过,亲戚大串联、朋友大聚会、礼品大周转。

天津还有一天是吃饺子的重要日子,那就是正月“初五”。

这一天是不串门的,家家噼噼啪啪的剁馅儿,叫做“剁小人”,平日有个不顺心,那是因为有“小人”背后使坏,轮着菜刀,一通乱剁,让“小人”千刀万剐。

天津正月里有三件事情是禁忌:

一,不能说媒,据说正月说媒,媒人死,平时保媒拉线的在正月里消声匿迹。

二,不能剃头,据说正月剃头死舅舅。

若外甥在正月剃头(理发、剪发)则被看成是故意诅咒舅舅早死。

三,不买鞋,避讳这个“鞋”字,可是现在有了新的说法,正月买鞋发邪财。

正月十五,新的一轮鞭炮乒乒乓乓响起,大街小巷卖元宵(汤圆)家家户户蒸面老鼠、面刺猬。

最后是正月二十五“填仓节” 旧历(农历)正月二十五日为“填仓节”,各家各户屋内外用白粉画成囤形,将过年贴的吊钱儿撕下,裹以粮食和钱,置于圈的正中,预祝物阜年丰。

另外揭下吊钱儿,然后包一个硬币放到床下或压到褥子底下,表示今年财运亨通,财源滚滚。

另外在这一天家家吃米饭、熬鱼汤

二月二,龙抬头。

这是天津人过年真正的尾声。

吃烙饼、煎焖子。

这一天买饼会排长队,豆芽菜会大幅涨价。

这一天给孩子剃头是最佳时机,理发要排队,天津人叫“剃龙须”。

天津春节习俗是什么?

腊八儿:天津人称腊月初八为"腊八儿",有喝腊八粥的习俗。

许多天津人还在这天用醋泡大蒜,名"腊八醋"。

"腊八醋"不仅味道醇正,而且久放不坏。

  

逛娘娘宫:腊月十五开始,各式各样的年货全都上市,以娘娘宫为轴心的宫南宫北大街更是热闹非凡。

男孩子到娘娘宫头一个目标就是风葫芦,成年男人到这里,忘不了买灯笼,女人们来这里多是"洗娃娃"的。

从娘娘宫拴回的"娃娃"每年都要"洗一回",这是节前妇女必须做完的事情。

  

糖瓜祭灶:腊月二十三,是灶王爷升天的日子,家家要买糖瓜儿,等到夜里12点祭灶王爷。

待香燃尽后,请下灶王像,点火烧了,大年三十再买新的灶王像,又叫"灶王码子"换上,年复一年,都是这样。

  

吊钱儿:吊钱儿是用彩纸剪刻成的图案,贴在门窗的玻璃和横棱上,作为春节喜庆气氛的点缀。

贴上的吊钱儿只能到正月初五那天损坏,否则就意味着一年不吉利。

"破五":天津人称正月初五为"破五"。

这一天,家家户户吃饺子,菜板要剁得叮咚响,让四邻听见,以示正在剁"小人"。

天津人把不顺心的事归结到"小人"的身上,除掉"小人"才能大吉大利,顺顺当当,初五晚上放鞭炮,也有避邪免灾的意味

该答案来自南北游旅行网官方网站

天津的岁时节俗有哪些?

天津的岁时节俗与汉族的传统大致相同,但其中也有不少带有城市商业生活特点的习俗,而且天津岁时节俗的特殊性多体现在饮食方面。

  正月初一:旧时天津人这天不出去拜年,而家居自娱。

  初二:敬财神,给小儿压岁钱,开始互相拜年,挑水人给用户送水送柴,取“进财进水”口采。

  初三:烙羊肉馅合子,天津有俗语“初一饺子初二面,初三合于往家转(赚)”。

  初五:俗称“破五”,家家吃饺子,俗称“捏小人”。

  十五:商号悬灯结彩,各家皆吃元宵  十六:妇女皆往亲戚家串门,俗称“走百病”。

  正月二十五:在屋内或院中画囤形,中放一包米或钱,称为“填仓”  二月初二:俗称“龙抬头”,家家吃烙饼,煎闷子,炒鸡蛋、绿豆菜,妇女不动针线,怕刺伤龙眼。

  清明节:前十天后十天扫墓添坟。

  二月二十三:天后生日,市民和四乡农民赴天后宫进香,出皇会。

  四月初八;城隍庙演戏,晚间出“鬼会”,市民到西门外白骨塔处行祭“赦孤”。

  端午节:门旁插艾枝,小儿穿黄衣裤,身挂老虎坠,家家吃江米小枣粽子。

  七月十五:鬼节,为亡灵焚化纸钱。

  八月十五:中秋节,旧时妇女焚香拜月,亲友互赠月饼。

  九月初九:重阳节,黎明时登高远望,食品多为糕类。

如切糕、年糕等,取“高”音。

  九月十七:财神生日,商号皆以香烛供奉之,并张灯结彩,大肆庆祝。

  立冬:开始“数九”,并记“九九消寒图”。

此日食馄饨。

  腊月初八:用各种米豆,小枣,栗子熬“腊八粥”,包素饺子,并开始用醋泡大蒜,称“腊八醋”,以备春节时食用。

  腊月二十三:祭灶日,俗谓本日灶王上天述职,故将旧神象烧化,等到除夕夜再换新神像,祭品为糖瓜,粘糕等。

  腊月三十:扫除,贴对联吊钱,全家团圆,吃团圆饺子,守岁,午夜燃放鞭炮。

 该答案来自南北游旅行网官方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