弘扬传统文化,破除封建迷信
倡导科学理念,促进社会和谐
当前位置:主页 > 民俗 > 民俗文化 >

土家族端午节活动风俗,锦里沟端午节活动安排泼水水龙节

时间: 2024-02-20 18时 参考 网络转载

土家族端午节活动风俗目录

土家族过端午的具体习俗

锦里沟端午节活动安排泼水水龙节

土家族端午节活动风俗包括:。

1.划龙舟:土家族人民会划龙舟来纪念屈原。龙舟是一艘长约10米,宽1.5米,船头高耸,造型像龙的船。在端午节期间,人们会举行龙舟比赛,比赛的队伍都是由土家族人组成。

2.吃粽子:粽子是端午节的传统食品,土家族人民会用糯米和各种馅料,如豆沙、肉等制作粽子,然后在端午节当天食用。吃粽子的习俗源于屈原投江,人们将粽子扔进江中以防止鱼虾咬食他的尸体。

3.挂菖蒲:菖蒲是端午节的重要物品,土家族人会在门前或屋内挂菖蒲来驱邪避煞。菖蒲有清香,可以驱赶蚊虫和疫病。

4.舞蹈:土家族人民会在端午节期间跳一些传统的舞蹈,如“锣鼓舞”、“跳花炮”等,这些舞蹈形式丰富多彩,寓意着祈求平安、丰收和幸福。

5.竞技:端午节也是土家族人民竞技的日子,他们会比赛各种体育项目,如摔跤、拔河、赛马等。这些比赛旨在展示人们的体力和勇气,也是增进社区互动和交流的好机会。"。

土家族过端午的具体习俗

土家族端午节的风俗 土家族过端午节,除了油茶汤等土家族传统食品之外,粽子更是必不可少的。

在重庆酉阳土家族自治县的龙潭古镇,随处可见蹲坐在地上,叫卖粽叶和糯米的土家族人。

刚刚摘下的粽叶带着些许山林的清香气味,和着糯米甜甜的香气,让人强烈地感受到端午节的气氛。

摆手舞是土家族原始的祭祀舞蹈。

每逢节日,土家族人都会打着灯笼和火把,举着五彩锦旗,身披花被面,涌入专门的“摆手堂”。

土家族摆手舞节奏鲜明,舞姿粗犷有力,内容多为表现土家族人民生产、生活和征战的场面。

能歌善舞的土家族人民常常一连几个通宵跳摆手舞,庆祝节日和美好的生活。

在石柱,端午节的习俗不同一般,过了初五的头端阳以后,还有十五的大端阳和二十五的末端阳。

三个端午节中只有头端阳悬艾、挂菖蒲,也盛行端阳节吃粽子。

六月六是土家节日之一,它与汉族的节俗大致相同,但节俗的解释有民族特色。

土家族人民过这个节日很隆重。

相传这一天,为土王遇难血染战袍之日,家家户户都晒衣裳,以纪念土王遇难。

传说元朝派兵镇压当地人,民族英雄覃土王抗击官军,在六月初六这一天不幸战败,血染战袍,威武不屈,终被杀害。

从此,每逢六月初六,土家人以晒衣服代替晒战袍,俗称晒龙袍,表示哀悼。

这个节俗在土家族地区普遍保留下来,农村有俗语称之为“六月六,龙晒衣”,无论怎么忙,到了六月初六这一天,家家户户都要晒衣服、书画、粮食及柜子,既用于除虫,又用于防霉,土家人认为这一天晒了的东西全年不生霉长虫,到现在,农村还十分盛行 “晒龙袍”的习俗。

同时,不少人家还用日用盆盛水晒热,用于儿童洗浴,据说可免疮疥,这是古人顺其自然而培植起来的一个具有保健性质的节日。

土家族还把这天是否有好太阳当作农事吉祥与否的象征。

俗话说“六月六日阴,牛草贵如金;六月六日晴,牛草吃不赢。

”石柱有“出端午佬”的习俗。

由四人以两根竹竿抬起一张铺有红毯的大方桌。

毯上用竹篾编一个骑虎的道士。

敲锣打鼓,街游行。

旧时,川西还有端午“打字子”的习俗。

是日,成都人皆买李子,于城东南角城楼下,上下对掷,聚观者数万。

光绪二一年(一八九五年)因掷李与外国传教士发生衡突,此俗因而停止。

乐山、新津等地端午赛龙舟时,还举行盛大商品交易会。

锦里沟端午节活动安排泼水水龙节

武汉生活网

年6月20日锦里沟泼水狂欢水龙节开启,水龙节是土家族传统的祈求风调雨顺的方式,同时遇到泼水节太好玩了,这个夏季没有湿身水上项目怎么行。

好消息是这个活动会延续至端午节,下面来看全部活动项目安排。

一、锦里沟端午节活动

土家水龙节:距今已有100余年历史,是土家族重要的民俗文化活动之一。

每年的农历6月初六遇到干旱时就被编织草龙祈雨,后来就有了“玩水龙”,祈求风调雨顺、五谷丰登。

届时将会有锦里沟泼水节,夏日最消暑,你想来吗。

土家迎宾表演:载歌载舞,用最喜悦的方式欢迎你。

武汉到锦里沟怎么去

1、景区直通车

上车点:

6:50街道口珞珈山酒店——7:10徐东友谊大道团结村路公交站——7:40循礼门美联假日(天安酒店——8:10汉口国宾大酒店(上述4个地点均可上车

下车点:

武汉市民之家—循礼门(送至方便的地铁站口

2、旅游专线车

游客需要到黄陂客运中心坐“旅游专线车”,每日8:00、9:00两趟,下午13:30、14:00两个时段发车。

3、自驾前往

地图导航“武汉锦里沟”,根据导航路线前往。

通常途经岱黄高速、黄土公路、木兰天池,然后到锦里沟景区。

武汉生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