弘扬传统文化,破除封建迷信
倡导科学理念,促进社会和谐
当前位置:主页 > 相术 > 面相 >

安禄山 面相,早年经历

参考 知识库 时间: 2024-09-10
安禄山:唐朝末年的叛乱领袖

安禄山(约703-757),唐代著名叛乱领袖,营州柳城(今辽宁朝阳)人,史书上称他为“杂种胡人”。其母阿史陆氏为突厥人,原名轧荤山(突厥语,意即战斗之神)。因母亲改嫁突厥人安延偃为妻,所以改姓安,取名禄山。他能说六种少数民族语言,任互市牙郎,从事边疆各族人民之间贸易事务,为人残忍多智,善测人情。

早年经历

公元七三二年(开元二十年),安禄山因盗羊被幽州官府捉获。幽州节度使张守珪本来要处死他,看他生得强健,就收为养子。后因战功任平卢兵马使、营州都督。因厚贿往来朝官,博得玄宗宠信。天宝初,擢平卢、范阳节度使,河北采访使。多次击退奚、契丹进扰,被玄宗倚为安边长城。

叛乱起因

安禄山在范阳收贮兵器,以蕃将代汉将,扩大兵力,筹划叛乱。公元755年冬,在范阳起兵叛乱,以讨杨国忠为名,率平卢、范阳、河东三镇十五万蕃汉兵南下,攻陷洛阳。次年正月,于洛阳称雄武皇帝,国号燕,年号圣武。旋攻入潼关,玄宗逃往蜀中,叛军遂据长安。烧杀掳掠,残暴至极。

叛乱结局

安禄山在位期间,烧杀掳掠,残暴至极。后为其子庆绪所杀。唐朝在郭子仪、李光弼等将领的带领下,最终平定了安史之乱,恢复了国家的稳定。

评价

安禄山是唐朝末年著名的叛乱领袖,他的叛乱给唐朝带来了巨大的灾难。从另一个角度来看,他也是一位具有政治才能和军事才能的人物。他精通六种少数民族语言,善于处理边疆事务,为唐朝的边疆稳定做出了贡献。但他的叛乱行为,给国家和人民带来了巨大的痛苦,因此,他在历史上的评价褒贬不一。

安禄山是唐朝末年一位具有重要历史地位的人物。他的叛乱行为,不仅给唐朝带来了巨大的灾难,也为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历史教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