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陆川马坡风水宝地,我是广西南宁人,我祖籍是山东白马县,其实真正的南宁本地人都是这里来的,但是为什么调查这个位置不是山
广西陆川马坡风水宝地目录
我是广西南宁人,我祖籍是山东白马县,其实真正的南宁本地人都是这里来的,但是为什么调查这个位置不是山
广西陆川马坡风水宝地是一个被认为拥有优良风水的地方。据说这里地势开阔,气流流通,地势呈现出龙脉形状,符合风水学中的“龙脉聚气、气聚人气”的原则。此外,这里的土壤肥沃,水资源丰富,有利于农业和养殖业的发展。因此,这里被认为是一个非常适合居住和发展的地方。许多人来到这里寻找机会,建立家园,开展商业活动。"马坡镇的概况

马坡镇是陆川县的北大门,与玉州区、福绵区接壤,面积145平方公里,耕地面积3733公顷,其中水田2443公顷,坡地1290公顷,有林面积5233公顷。
辖13个行政村,总人口83140人,其中劳动力39516人。
该镇交通方便,洛(阳)湛(江)、黎(塘)湛(江)铁路(复线)和玉(林)盘(龙)二级公路从中间通过,铁路在境内设有马坡站,离玉林市20公里。
马坡是扬名区内外的茶花山矿泉水的发源地,矿泉水、花岗岩、锑矿、红壤土等自然资源十分丰富。
本镇已种各种优质果树1.2万亩,种植速丰林11000亩,糖蔗9000多亩,建立有蚕桑、芭蕉、中药材、优质谷和瘦肉型猪、三黄鸡养殖等九大生产示范基地,农业逐步迈向产业化。
全镇分为珠砂、东西、良厚三个工业园区,现有大、中、小型企业50多家,“绿色食品”茶花山矿泉水和裕强印花铁制罐有限公司、新兴铁锅厂、裕镁金属制品有限公司生产的优质名牌产品畅销区内外和东南亚国家。
马坡是广西小城镇建设重点镇,城镇基础设施日臻完善,新建了四幢4738平方米的农贸市场和1462平方米的工业品市场,25米、30米大街进行了水泥硬化,路灯、排水沟、美化绿化正在建设之中。
全镇有高级中学1所,初级中学3所,小学14所,在职中学小学教师994人,在校学生18242人。
马坡中心卫生院被国家卫生部授予“一级甲等医院”,马坡镇图书馆是区三级标准万册图书馆,享有声誉的大金业民族度假山庄旅游景点,吸引着四面八方的游客。
我是广西南宁人,我祖籍是山东白马县,其实真正的南宁本地人都是这里来的,但是为什么调查这个位置不是山

在南宁郊区和郊县,许多汉、壮人的家谱都记载祖籍是山东白马县(或白马驿、白马苑、白马冉、白马堰)。
民国以来,一些姓氏和家庭曾多次派人到山东访祖,解放后广西有的县志办负责同志也专程出去考究过,均未果。
1996年、1997年,因修志工作需要,《南宁市郊区志》办公室多次派人到河南的滑县、浚县、沁阳市、安阳市、郑州市及山东的青州市、寿光市考查,拜访了以上两省和广西的修志专家、历史学家、语言学家和学者,重点查阅了以上省、市、县历代志书的有关记载,也考察了大量历代墓碑。
经查证,基本认为“山东白马县”其实是在今天的河南省滑县一带。
古时“山东”非今日山东
山东,因朝代不同,所指的地域也不同,广西各地大量的家谱记载祖籍都写是“山东白马县”,还未发现写“山东省白马县”,一字之差所指的时代和地域是有区别的。
古人说的山东是个地理名词。
战国秦汉时期,崤山或华山以东地带为山东,与当时所谓关东含义相同,一般指黄河流域,有时泛指秦以外的齐、楚、燕、韩、赵、魏六国领土。
中记载:“山东郡县少年苦秦吏,皆杀其守尉令丞反,以应陈涉……”“秦并兼诸侯山东三十余郡……修甲兵而守之。
”“……山东豪俊遂并起而亡秦族矣。
”以上引文中的山东,都是泛指秦以外的六国领土。
也有指太行山以东为山东,这主要是因春秋时晋国、建都平城时代的北魏、五代时晋国,以地居太行山以西,故称太行山以东为山东。
“山东”被正式确立为一个独立的行政单位,元代属中书省,明代置山东布政司,清代称山东省,并以济南为省会。
山东和河南,古时都是指一个广泛地域的名称,两者相互涵盖、互相包含。
古山东包括今河南政区,唐代时今山东政区又属河南道。
中华书局为中的关于“盗兴河南”的注释说:河南,指河南道,约当今山东、河南两省及苏北等地。
白马县在汉、魏、晋代属兖州管辖,南朝时兖州城在今河南滑县东,后来州城迁到今山东省。
兖州划给山东政区管辖后,白马县归河南政区。
“白马县”不在山东在河南
白马县的行政区划在中国历史上“仅此一家”。
在全国只有今河南省滑县古时叫白马县,今山东省地域自古至今未发现有白马县。
白马县的建制始于秦代,废于明代,前后经历了1500多年之久。
白马县城在今河南省滑县城东10公里,关于白马县和其县城的所在地,在秦、汉、唐、宋以来的史书、地理书上就有详细记载。
:“张仪说赵王曰:守白马之津。
”《史记》郦食其说汉王曰:“塞白马之津。
”
记载白马地名最早的是战国时期叫白马口,在今河南滑县东北(见《中国历史地图集》第六图和地名索引第11页)。
唐代李泰著载:“滑州:白马县滑州故城、古南燕国,黎阳津一名白马津,在滑州白马县北二十里。
”《续汉书郡图志》云:“白马县有韦城,金堤一名千里堤,在白马县东五里。
”
白马县行政区划始建于秦代,历汉、魏、晋、南北朝、隋、唐、五代、宋、元都沿袭其名。
明代撤白马县入滑州。
民国十八年(1929)《河南新志》载:“滑县,春秋卫曹邑。
秦朝白马县,属东郡。
汉因之,魏因之……宋因之,元因之。
洪武初,省白马入滑州。
”历史学家们一致认为,古白马县故城,在今滑县东10公里,因五代后梁朱温的父亲名城,避讳而改为白马墙,今白马墙村即其旧址。
从东汉至魏晋南北朝,白马县曾归兖州辖,在金、元两个朝代,白马县隶属山东大名府(路)。
所以,一些家谱上写的“山东白马县”,在古代是可以理解的。
历史上白马县不仅在政治、军事、交通领域的重要地位,在文化方面也有极丰富的内涵。
白马县自古就有自己的传说。
《重修滑县志》中的《白马考》载:“大凡名邑名国,非以山名则以水名。
如汉元东郡白马县,盖以秦之白马津而名也。
秦之白马津,盖以古之白马水、白马山而名也。
”《开山图》云:“山下常有白马,群行山上悲鸣则河决,驰走则山崩。
”在广西一些“白马县移民”居住的地方,都流传着类似的白马神话传说。
南宁市郊区有个马村,族谱这样记载:宋代跟狄青南征南下戍边的先祖,在沿邕江两岸选村址时,发现山上有一群白马,白天出外觅食,晚上回山栖息。
这里靠山傍水,土地肥沃,是块风水宝地,后来就在这里建村址,马村缘此得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