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寮风水村,三僚风水文化景区酒店叫什么名字
三寮风水村目录
三僚村位于哪个省哪个市

江西省兴国县梅窖镇三僚村——中国堪舆文化第一村,位于江西省赣州市兴国县东南64公里的梅窖镇。是兴国、宁都、于都三县的交界处。
现在全村人口4600多人,分为18个村民小组。居民的主要姓氏是曾、廖。
北宋太平兴国7年前,兴国县未成立时,属宁都直棣怀德乡的僚溪,后归兴国县衣锦乡管辖至今。
3僚村因其独特的风水文化,被国内外学术界誉为\\“中国风水文化第一村\\”、\\“中国风水文化的发祥地”。
风水创始人杨筠松(名益,号济贫),携弟子曾文_、廖金精隐居三僚立本,奠定了中国风水文化理论体系后,中国风水文化由此传播海内外,三僚曾、廖二姓师承杨公之奇术发扬光大了。
历经五代十国、宋、元、明、清时代,涌现出一批明师,其中白衣受诏,仅皇帝钦封钦天监博士的风水师就多达36人,享誉世界。
古都南京、北京、著名建筑明十三陵、故宫、长城清东陵等都有三僚风水先生可供选择。
景区内至今保存着大量的风水作品,如龟蛇相会、曾氏砂手、蛇祠、虎形墓、七星池等,是中国风水文化保存最好、风水作品最集中的古村,是世界风水文化爱好者的朝拜之地成为的圣地。
2008年6月,三僚水乡文化被正式列入江西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三僚水乡文化景区先后荣获“2006江西省乡村旅游十大景点”、“国家农业旅游示范点”、“江西省乡村旅游示范点”等荣誉称号,三僚村也于2009年被列为江西省历史文化名村。
因此,三僚村是历史性的?富有文化价值。
三僚风水文化自唐末一直流传至今,被民间风水学界认为是“中国形势派风水的发源地”、“中国风水文化第一村”,三僚风水文化理论历来被认为是形势派风水文化的代表,是中国传统风水是文化或术数从官府向民间传播普及的起点。对中国民间的思想价值观和意识产生巨大的影响。
2006年5月,三僚堪舆文化被列入兴国县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三僚的自然地形地貌、村落和寺庙的选址布局是(太极生二仪、二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的时空结构,是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鲜活载体。
三僚风水文化历史悠久,风水文化遗存极为丰富,被誉为世界风水文化活博物馆。
许多人工风水术的经典,反映了古人对生存环境的选择,以及人类社会普遍的价值观。
三僚村万方祠堂的外墙,至今仍保存着当年红军村的标语,是中国土地革命的见证;
风生水起。
三僚村自唐朝以来风水名师辈出,在风水理论方面,分别著有《疑龙经》、《曳龙经》、《葬法倒杖》、《寻龙记》、《八分歌》、《怀玉经》等。
对研究风水学的发展演变极具价值,对风水文化的批判和传承都具有重要意义。
三所属背垴筏()サンジャン曾氏杨筠松创下的72种希望法,墓的每一个造型的不同,是中国宝贵的资料的葬礼习俗研究;
三僚丰富的风水遗存以及众多的风水术从业者,在世界和中国民间风水界有着很大的影响力。每年三僚进行风水考察、调查、交流的学者和从业者很多。
2006年4月,三僚村被列入江西省乡村旅游十大最美景点,旅游开发潜力巨大。
三僚村现在正致力于打造世界风水文化爱好者朝拜的圣地。
三僚村附近有三僚水乡文化景区、兴国苏区干部好作风纪年园、三僚书院、兴国大圣寺、覆柜山等景点,还有兴国灰鹅、兴国红鲤、兴国倒蒸干薯、兴国油茶、四星望月等特产。
三僚村的名人廖均卿
廖均卿(1350——1413),字兆保,号玉峰,兴国梅窖镇三僚村人。
明永乐八年,因建明十三陵之长陵有功,被封钦天监灵台博士。
著有《行程记》等。
永乐五年,礼部尚书赵均卿进京选陵。
经过了两年,终于。
三僚风水文化景区酒店叫什么名字

您好,三僚山水文化景区位于兴国县东部,距梅窖镇6公里,距兴国县67公里,距南昌400公里,距赣州机场、井冈山机场各150公里,处于兴国、宁都、于都三县交界处。
那里有很多酒店。
为什么说三僚村是“风水第一村”?

著名风水大师杨筠松的故乡是江西省兴国县的三僚村,被称为“堪舆文化发祥地”、“中国风水第一村”。
传说,唐代杨筠松逃到江西后,发现了这个人迹罕至的风水宝地。
土地肥沃,地形为盆地,中间有长长的石峰,盆地边缘有一棵大松树,下面有一块圆圆的巨石。
整个盆地就像一个巨大的指南针,里面的石峰就像针一样,松树和巨石就像风水先生的伞和包裹一样,梁氏认为这样的地形适合风水先生世世代代居住。
于是,他和弟子曾文和廖璃各建一间小屋,形成了最初的三僚村。
后来,廖两家就住在这里,把这里发展成人口四千六百的大村。作为风水家,历代人才辈出。
据统计,三僚村先后出了24位国师、72位明师,其中被皇帝封为钦天监博士的就有36人,明十三陵、故宫、天坛、长城几镇军事要塞等建筑,均拜其相度、监督就这样建起来了。
唐末掌管琼林御库的金紫光禄大夫杨筠松先生为避黄巢之乱,携御库秘籍弃职隐居赣南、兴国、于都、宁都,三僚的风水文化史由此开始。
唐末的客家先民为了躲避战乱,南迁的第一站就是赣州。他们纷纷涌入被崇山峻岭包围的赣南各地,开拓土地,安定生活。
杨筠松的风水术为民间开拓了土地,重建了家园。
杨筠松的历史贡献在于首次将皇家风水引入民间,为大众服务。
客家先民对风水术的渴求,不仅为杨筠松创造了总结风水术的实践机会,更为他收徒传艺、著书立说带来了便利。
杨筠松及其弟子曾文磕等人为后世留下了《疑龙经》、《摇龙经》、《葬法倒杖》、《天玉经》、《青囊奥语》、《俯宗本源歌》等数十部权威著作,系统阐述了中国风水文化的理论体系和具体操作方法。
这也奠定了杨筠松在中国风水文化史上的宗师地位。
三僚风水文化之所以能在全国范围内形成独特的流派,与明成祖朱棣和世宗两次下诏在全国招募风水师时,三僚村的风水师名列第一有很大关系。
廖均卿,曾从政被召入京城,为永乐皇帝选陵,即今明十三陵。
曾两次进京从政,为扩建皇宫(今故宫)提供风水服务。
据史料记载,历史上三僚先后有数十人成为皇家御用风水师。
在他们担任“国师”的影响下,三僚风水术在国内外广为传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