弘扬传统文化,破除封建迷信
倡导科学理念,促进社会和谐
当前位置:主页 > 风水 > 风水知识 >

顺治陵风水,昭西陵为什么修建在风水墙外?

日期 2024-02-07 04:10 来源 网络转载

顺治陵风水目录

昭西陵为什么在陵墙之外?

昭西陵为什么修建在风水墙外?

为什么孝庄的昭西陵建在风水墙外面

昭西陵为什么在陵墙之外?

清朝的祖制家法认为,孝庄文皇后和姑母孝端文皇后,也就是皇太极的皇后,归葬沈阳昭陵,与太宗皇太极合葬才是正确的道理。

但孝庄文皇后在几十年里用心血培养起来的儿子顺治帝的孝陵和孙康帝的陵墓都建在遵化的昌瑞山下,远离儿女孙子,她实在难以舍弃,何况古代又有“尊者先葬,卑者入”不能有”的说法。

于是,她给康熙帝留下了这样的遗言。

太宗文皇帝梓宫安奉已久,勿为我轻动,我心恋汝父子不忍渐远,安厝孝陵近地,我心无悔。

康熙帝是个大孝之人,他不敢破坏祖制,也不愿违背祖母的遗命,所以他想了一个折中的办法,决定在孝陵南面的大红门外东侧建一座暂安奉殿,把祖母的梓宫停在里面是。

这一停就是37年之久,康熙帝一生都没能解决祖母陵墓的问题,1725年,雍正帝将暂安奉殿改建为陵,命名为昭西陵,1725年12月将孝庄文皇后梓宫正式安葬在昭西陵的地宫我会的。

孝庄文皇后是皇太极的妃子,她的陵墓叫昭西陵。从这个陵的名字就可以知道,这个陵和沈阳的昭陵是同一个系统,和清的东陵是不同的系统,所以必须建在东陵的风水墙之外加以区别。

专家还表示,昭西陵建在风水墙外是有一定道理的,因为在风水墙内,顺治皇帝已经占据了至高无上的位置,作为母亲的孝庄葬无论在哪里地位都会低于她的儿子,所以在风水墙外盖在上面比较合适。

一个女人,一个昭西陵,给后人留下多少说不完的故事,解不开的谜。

昭西陵为什么修建在风水墙外?

康熙皇帝采取的两全其美的办法,竟使孝庄文皇后暂安了近四十年。

1725年孝庄文皇后的埋葬地问题被提上了议事日程。

雍正认为孝庄文皇后的棺木在暂安殿中并非长久之计,再加上暂安奉殿所在地为上吉佳壤,可以改为陵寝。

工程从1726年初开始,12月完成。12月10日,孝庄文皇后的灵柩正式下葬。

皇太极的陵墓叫昭陵,在东北的盛京,孝庄文皇后的陵墓在河北省的遵化,方位在昭陵的西边。

从此,清东陵的风水墙外就有了人们看到的昭西陵。

由此可见,昭西陵和清东陵系统不同,故埋葬在东陵陵区之外以示区别。

专家认为,昭西陵建在风水墙外是有一定道理的。因为在风水墙内,顺治皇帝已经占据了最高的位置,而作为母亲的孝庄文无论葬在哪里,地位都会低于她的儿子,所以认为建在风水墙外比较合适。

各种处理费

为什么孝庄的昭西陵建在风水墙外面

昭西陵位于清东陵大红门外东侧,是太宗皇太极的皇后孝庄文皇后的陵墓。

陵座坐北朝南,下马牌、神道碑亭、东西朝房、东西值班房、隆恩门、三个琉璃花门、东西庭炉、东西配殿、隆恩殿、陵寝门、台石五供、方城、明楼、宝城,宝顶下有地宫。

墓前东侧建有制作祭品的神厨库。

康熙二十六年(1687年),孝庄文皇后病故,奉遗命葬于孝陵附近。根据祖制家法,孝庄文皇后与皇太极合葬。康熙一朝结束了,但是孝庄文皇后的陵墓问题并没有得到解决。雍正三年(1725年),世宗以孝庄文皇后暂安以来国家昌盛,圣祖在位时间长,子孙蕃衍为由,判断此地为吉。因此,将假安奉殿改为昭西陵,于雍正三年二月初三日动工,同年十二月初十日将孝庄文皇后葬于地宫。

与清代其他皇后陵相比,昭西陵的建筑规制十分独特。木外陵隆恩殿均为歇山顶,昭西陵隆恩殿为庑顶。

与其他陵寝隆恩殿前只有一门不同,昭西陵有二门,与此相应,陵园也构筑了内外两道围墙。

没有与3座拱桥并行挖马槽,开始了胜负。

孝庄文皇后是葬在东陵的最高级的人。

后世的人们非常尊敬她。

皇帝每次去东陵,都会先在这里参拜,然后再去别的陵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