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状元祖坟风水传说,历史记载风水的左青龙,右白虎,前朱雀,后玄武 是为何意??
古代状元祖坟风水传说目录
1. 据说状元的祖坟风水是影响他们一生的重要因素。这个风水不仅仅是对祖坟的位置、形状、大小等物理特征的要求,更是对祖坟周围的环境、气氛、气息等精神要素的严格把控。
2. 在古代,状元的祖坟风水传说有很多版本。其中最为人们所熟知的是“状元陵”。据说,状元陵位于山西省运城市的盐湖区,是一座规模宏大、气势恢宏的古墓群。这里的风水环境得天独厚,山环水抱,地势平坦,气场旺盛。因此,每年都有无数的考生来到这里,希望能够得到状元陵风水的庇佑,从而在科举考试中脱颖而出。
请注意,这些传说缺乏科学依据,其真实性无从考证。尽管风水学说在我国传统文化中占有重要地位,但它并不能直接决定一个人的命运或未来成就。个人的成功和成就取决于多种因素的综合作用,包括个人努力、机遇、社会环境等。
关于梅关古驿道上的状元祖坟的传说是什么?

在梅关古驿道的半山腰路旁边,坐落着一座状元祖坟。
坟上面用了些土堆了个小土包,前面横放了一块长方条石块,石块上方分了块平地,横着写了“状元祖坟”4个红字。
据民间传说,此坟的主人,当年在梅岭路上有段十分有趣的佳话
在梅岭一个梅花盛开的季节,弯弯曲曲的梅林古道上,行人不断。
中午时分,大部分行人都在山脚下的阴凉处歇脚,偶尔有少数人为赶时间在山路上走动。
这时在梅岭古道的半山腰上,有位少妇背着已满周岁的孩子,满脸是汗地从走在山上。
和她一起同行的,是一个陌生的挑着箩筐货的壮年汉子。
后来,由于路途劳累,同行的这位男子在半山腰路旁休息的时候突然奇怪地沉睡不醒了。
少妇自知出了人命,可又没有办法,只有壮起胆子,拆了树枝把壮汉的尸体掩盖好,背着小孩又返回娘家。
这位少妇心地善良,不想让那位过路人在暴尸荒野,就让自己家人派人把他给埋葬了。
家里及时派了人赶到半山腰,四处没找到尸体。
却只见在原来那个男人休息的地方,有一新的蚂蚁窝,边上放着一担箩筐,箩筐上写有江西某地字样。
众人这才知道这人是江西人,他的尸体早就被山间蚂蚁衍土给埋了。
为了日后有个标记,他们在路边挖起一块铺路的石条,横放在蚂蚁窝头上,就下山回家了。
后来,这个戴家的少妇生出了一个儿子。
这孩子天性聪明,考中了状元。
在古代,考中状元是光宗耀祖的大事,每当有中状元的人,皇帝都会派出风水师审查当地的风水。
就在戴家张灯结彩,庆祝高中状元之时,深谙风水术的国师受皇帝之托来到了戴家,查来查去,却发现戴家所处的地方都是些平庸的风水,理应出不了状元,因此决定向皇帝禀报,撤回戴家儿子的状元之位并治罪。
正在戴家上下惊慌得不知如何是好的时候,状元的母亲更是又惊又怕,在无计可施时,这位少妇猛然回想起当年那位壮汉下葬的地方。
她马上告诉国师说:“在我的孩子出生之前,我曾把一个路人葬在南安和南雄交界的梅岭半山腰上,麻烦国师去细查。
”
这位国师是个有道有德的忠臣,也吝惜戴家儿子戴衡亨的才华,于是乘轿随众人来到古驿道,到了大余梅岭,从山上慢慢往下,来到了壮汉葬的位置。
国师举目一看,拍手连声叫好!
因为,从山上往下望去,见远处路上的行人不绝,沿着弯弯曲曲的古道行走着,天天数以千计的人如蚂蚁牵线向山上涌来,行人挑着沉重的担子,一步一步向山上走来,又如童子拜佛,有“日受千人拜”的气势。
国师再望向南安,就能把城内房屋尽收眼底,如果是在夜间,一定会有万盏灯火的壮观。
国师赞叹说:“真是个日受千人拜、夜受万盏灯的绝妙佳穴啊!”
国师回朝后奏明了天子,龙颜大悦。
此时国家正是用人之际,赐新科状元戴衡亨进士及第,受命在授翰林院修撰。
戴衡亨不辱君命,在朝为官时口碑甚佳,成为了一名好官。
历史记载风水的左青龙,右白虎,前朱雀,后玄武为何意??

风水宝地特别注意宅基(坟墓)前后左右的山体,这就是所谓的左青龙,右白虎,前朱
雀,后玄武的风水格局,具有藏风聚气的功能。
左青龙、右白虎,前朱雀、后玄武在《郭
璞·古本葬经》中是这样描述的--------“玄武低头,朱雀翔舞,青龙蜿蜒,白虎驯顺(俯)。
”
这是古人对生命安全与归属感的表述。
玄武、朱雀、青龙、白虎在风水学上又称为“四神
砂”(四相砂)。
“四神砂”由于其排列的位置不同,因此所起的作用不同。
《博山篇》对此
有详细的论述:“两边鹊立,命曰侍砂,能遮恶风,最为有力;从龙拥抱,命曰卫砂,外
御凹风,内增气势;绕抱穴后,命曰迎砂,平低似揖,拜参之职;面前侍立,名曰朝砂,
不论远近,特来为贵。
”
在其中,“住宅风水中的砂指的是与住龙山相伴的小山,也指环绕的山体。
龙与砂存在
主导和从属的关系,龙是君,砂为臣。
……古人以封建思想作比喻,表达出和谐的景观感
觉以及人与环境和环境各部分之间的主次从属关系。
”
祖国传统建筑风水认为砂的层次越多越好,环环相抱,形成花苞类型,才利于“聚气”、富贵。
同时还要求在朱雀周围要有水流环绕,这样又增加了风水宝地的景致,
《葬经》中说:“宛委自复,回环重复,苦踞而候也,若揽而有也。
欲进而却,欲止而深。
来积止聚,冲阳和阴。
土厚水深,郁草茂林。
贵若千乘,富如万金。
”就是说山上要有茂美
的植被;前面要有月牙形的池塘或者河流;水的对面还要有一个对景的案山,基址正好出
在这样一个山环水抱的中央,并且地势平坦,还要有一定的坡度,就形成了背山面水的格
局了。
这样风景秀美、水源充足并且防寒御暖的地理环境是非常有利于形成良好的生态环
境和小气候,适宜人们的生产和生活,同时负阴抱阳、北山面水也形成了一个良好的心理
场,给人一种心理上的安全和舒适。
风水的环境模式主要是环境内部的土壤、植被、空气、
水分、光照等环境因素的相互协调,以达到“气”的统一。
这种模式实际上表现为一种理
想的生态模式,当各生态因子向有利的方向发展时,环境的质量就高,否则就低。
中医上
也认为“人居之处,随其方所,皆欲土厚水深。
”说的就是人的住所应该坐北朝南、依山
傍水的良好的生态环境,这样才有利于养生。
风水大师:葬在此处,四代之后必出状元!神童:用不了那么久

关于风水之说,有人视其为无稽之谈,也有人对其深信不疑。
但是在古代,人们普遍相信风水,尤其是祖坟的风水。
当时的人认为,只要把自己家去世的长辈葬在风水宝地上,就能荫佑子孙后代兴旺发达,甚至于产生宰相、状元一类出类拔萃的人物。
明朝时有一个状元,名叫舒芬。
舒芬是江西南昌人,于明朝正德十二年(1517年)考中状元。
他为官清廉、正直敢言,以忠孝闻名,被称作“忠孝状元”。
而且舒芬的学识非常渊博,一生著述甚多,有《舒文节公全集》。
舒芬自幼聪慧多智、勤奋好学,7岁便能作诗,被家乡人誉为神童。
12岁时,舒芬作了一篇《驯雁赋》,因此声名鹊起,南昌知府对他大加赞赏,推荐他为博学弟子。
正德二年(1507年),舒芬乡试考中举人。
正德十二年(1517年),舒芬参加会试,并顺利进入殿试,被明武宗钦点为头名状元。
舒芬之所以能考中状元,当然是因为他的学问好。
至于和他家祖坟的风水有没有关系,就不妄下定论了。
但是在明朝人焦竑所著的《玉堂丛话》一书中,有这样一段关于风水的记载,今天分享给大家,聊作谈资吧。
据书中记载,舒芬的父亲得到了一块地,打算作为自己百年之后的墓地,还特意请了一位勘查风水的相士,来看一看这块地的风水究竟怎么样。
相士仔细勘查之后,对这块地的风水赞不绝口,并说:“此地当发鼎元,然必四世之后。
”所谓“鼎元”,就是状元。
这句话的意思是说,葬在此处,子孙一定能考中状元,但是必须要等到四代之后。
舒芬的父亲对舒芬期望很高,原本以为儿子就能考中状元,结果却听到相士这么说,很失望地叹息说:“我是等不到那个时候了。
”
舒芬当时还年幼,他对父亲说:“父亲不用担心,如果此处真是一块风水宝地,就请把三代祖先移葬在这里,那么孩儿就可以考中状元了。
”
舒芬的父亲听后觉得是一个好办法,相士也认为此法可行。
于是便挑选了一个吉日,把舒家的三代祖先移葬在那块风水宝地上。
等到舒芬的父亲去世以后,也葬在了那里,这样便凑足了四代。
最终,舒芬在34岁的时候,果然考中了状元。
舒芬之父得一葬地,形家曰:“此地当发鼎元,然必四世之后。
”舒父曰:“我不能待也。
”时芬童年,曰:“父无患,若地果胜,请移三世祖骸葬于此,儿即应矣。
”父从之,芬果大魁。
(见《玉堂丛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