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水书搜山记,好的风水书籍都有哪些?
风水书搜山记目录
。
404 Not Found
。
。
。
。
。
。
。
。
姥山记 熊文举

姥山记① 熊文举 2007-3-24 16:10:46 焦湖旷渺②,相传一百八十里。
有山如螺,浮于其中。
字之③曰姥,盖历阳之故事④也。
山之上建浮屠⑤,本形家⑥言,增庐郡人文⑦之胜,吏其士者,实主之。
余以老秋⑧,溯洄⑨登陟,盖综核⑩庀材⑾伐石之事焉。
夫山卓立⑿湖心,孤矣。
近揽⒀之,又复逶迤蜿蜒⒁,风气阻蓄,乃宅百家,诸文学⒂利其幽僻,选社结盟,藜火⒃荧荧,上冲霄汉。
余饮龙生草堂⒄,生告余,是村跬步⒅之外皆水,非筏不通,居人淳庞⒆,外户可以不闭。
余语龙生,是何必问津武陵⒇,若使春水一棹经过,桑麻楚楚(21),四面桃花,水天一色,正不辨山之为姥也。
少顷渡湖,夜宿中庙(22)。
庙在湖滨,楼阁峭起,凭栏怅望,湖耶?水耶?岚光(23)耶?英英(24)白云耶?是出没者凫鸥耶?隐现者叶舟耶?渔灯个个耶?立而端详所谓姥山者,是耶?非耶?有耶?无耶?余不能言其际矣。
[评说]全文用淋漓酣畅的笔法,勾勒出一幅世外桃源图。
昭示世人:桃花源在武陵,更在姥山。
结句连珠设问,又频以问代答,匠心独具,趣味无穷:姥山妙处,只可意会,不可言传! [作者]熊文举,明朝文学家。
字公远,江西新建人。
进士出身,崇祯中知合肥。
[注释]①姥山:巢湖水中岛,又名焦姥山、圣女山,与中庙相对。
②旷渺:广阔远大。
③字之:名之,称之。
④历阳之故事:即《淮南子》所谓“历阳之郡,一夕成湖”的古老传说,有误。
历阳:郡名,晋置,治所即今安徽和县。
⑤浮屠:亦作“浮图”,塔的别名。
⑥形家:即堪舆家,后称风水先生。
专为人相度地形,选择宅墓。
⑦人文:指人类社会各种文化现象。
⑧老秋:深秋。
⑨溯洄:意为逆流而上。
⑩综核:综合考核的意思。
(11)庀材:筹备建材。
庀:备具;筹集。
(12)卓立:挺立,高高竖立。
(13)揽:揽胜,搜罗美景。
或为“览”之误。
(14)逶迤蜿蜒:山势曲折绵延的样子。
(15)文学:此指热爱文学、擅长诗文的人。
(16)藜火:藜,又名莱,一年生野草。
古代夜晚读书燃藜照明,以其火光亮,可彻夜不灭。
(17)句谓我在龙生草堂里饮酒。
(18)跬步:谓举足即至,表示距离很近。
(19)淳庞:犹淳厚。
(20)意为何必向武陵人探问去桃花源的道路?语本陶渊明《桃花源记》。
( 21)楚楚:鲜明面貌。
(22)岚光:笼罩着雾气的山光。
(23)英英:美貌。
《姥山记》译文 巢湖是非常广阔远大的,据说它的方圆有一百八十里。
有座小山犹如田螺,浮在它的当中。
名字叫姥山,这完全是出自《淮南子》书中所谓“历阳之郡,一夕成湖”的古老传说来的。
在山上建浮屠塔,根据风水先生说,这可使庐州郡增添人文景观,成为风水胜地,让达官文人在这里住下管理。
我因为在深秋,乘船逆流登上去的,对它进行一次全面的考察,如何筹备建材,如何开山运石等等事宜。
那山高高竖立在湖中心,好孤呢。
近看,那山势弯弯曲曲延续不绝,山涧里风也吹不进去,仍然有上百户人家住在这里,那些文人墨客利用这个偏僻幽静的环境,汇集在这里,成立社团,结盟吟诗,他们点燃藜草,火焰熊熊,直冲上九霄云外。
我在龙生家的草堂饮酒,龙生告诉我,在这个村子附近外面全是水,不乘竹筏是通不过去的;居住在这里的人,特别淳厚,他们都是开门睡觉。
我对龙生说:这何必要向武陵人探问去桃花源的道路呢,这不就是真实的桃花源吗? 假若到了发春水的时节,你划船从这里经过,桑麻葱绿十分鲜明,环视四周一遍桃花世界,再看远方,竟是天水一色,真使你辩不出这个山正是巢湖的姥山呢。
不一会儿,我们渡船到对岸,夜晚住宿在中庙里。
这座庙建立在湖岸边上,楼阁峭立,凭借栏杆不情愿地看着,这是湖吗?这是水吗?这是笼罩着雾气的山光吗?这是美好的云朵吗?这是出没在这里的野鸭、银鸥吗?时隐时现在这里如叶之舟吗?每个灯光都是打渔的灯吗? 我站立在这里仔细地端详着所称为姥山这个地方,这是的吗?不是的吗?有山吗?没有山吗?我也说不清它的区别了。
好的风水书籍都有哪些?

中国风水秘笈、现代风水智慧、居家风水秘笈、风水学 、仕途舆风水 、风水与建筑、玄空风水与四海随笔 ,跟据自己需要上网搜“风水图书”会出很多这方面网站,上面介绍很详细,跟据自己情况选吧
风水看起来简单,学习起来要想入门其实很困难,对于初学风水的爱好者,应该怎样选择书籍及安排学习的程序呢?因为目前大陆的书籍比较贫乏,导致我们能选择的范围不宽,所以只能就目前市面上有的书而作个简单的建议,只是起个抛砖引玉的作用:
1、首先应该了解一些基本的易学知识,很多关于四柱、六爻或周易的书前半部份都有介绍,没一点基础的爱好者可以先看看这些基础书籍。
2、了解一些风水的历史及风水溯源,然后开始系统的看风水书籍。
学习风水,历史上的一些典籍是必须要看的,古人留下的重要书籍是非常精辟的,并非就像现在一些人批这驳那,借机出名。
我们不要管,反正多看书多受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