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阳节浙江的风俗,重阳节有哪25种习俗?
重阳节浙江的风俗目录
重阳节是中国传统节日之一,浙江省的风俗也有一些独特的习俗。
。
1. 登高迎秋:重阳节是秋季的一个重要节日,浙江人喜欢在这一天登高迎秋,感受秋季的气息。在杭州市郊区的梅家坞,每年重阳节都会举行登高祭祖活动,吸引了众多游客前来参观。
。
2. 喝菊花酒:喝菊花酒是重阳节的传统习俗之一,菊花被视为重阳节的代表花卉,具有清热解毒的功效。在浙江,人们会用菊花泡酒,或将菊花加入酒中,一起饮用,以祈求健康长寿。
。
3. 吃重阳糕:重阳糕是重阳节的传统食品之一,在浙江也是必不可少的节日美食。重阳糕是用糯米粉和莲蓉等原料制成,口感软糯,甜而不腻。
。
4. 祭祖扫墓:重阳节也是祭祖扫墓的日子,浙江人会前往祖坟或墓地,献上鲜花和祭品,表达对祖先的感恩之情。
。
5. 赏菊花:重阳节时,菊花盛开,浙江各地的公园、庙宇、山水胜景等处都会举办赏菊花活动,吸引了众多游客前来观赏。其中以杭州西湖的曲院风荷最为著名,每年重阳节期间都会举办盛大的菊花展览。"。
过重阳节要做什么?纪念什么?

重阳节 老人节重阳节的习俗
九月初九为“重阳节”,因为九是阳教,所以重和就是重阳。
这是中国的传统节目。
传说东汉年间,汝南人桓景从费长房学道,一天费长房告诉他:“今年九月初九,你家有大灾难,你马上回家,做些彩衣袋,内装,每人一袋,挂在肩上,登高,在山上饮菊花酒,就可以免祸。
”桓景听了,便照着办。
第二天回家一看,鸡犬都死了。
以后,“重九”登高可以免灾得福在民间传开并成风俗。
“重九”在浙江省正处于深秋之季,金风送爽,天高云淡,登高望远别有一番情趣。
在杭州,这一天早上许多卖小吃及卖糕饼的店均有“重阳 ”出售,糕为方形、菱形,上面嵌一些栗子,插上红绿纸剪成的小旗。
家家都买此 当早餐,以应节日。
这一天登高爬山,如登城隍山、玉皇山、宝石山、葛岭初阳台等。
认为登高之后运气好,万事如意,节节升高。
此俗一直到现在盛行。
各地。
的风俗不同
重阳节有哪25种习俗?

【河北省】香河县九月九日,有姻亲关系的家庭会互相送礼,称为"追节"。
永平府以重阳的天气占未来晴雨。
重阳节若下雨,这几个日子也都会下雨。
清丰县儿童於重阳节放纸鸢为戏。
典周县境内无山,县民多於重阳节上城楼登高。
【山东省】昌吧北部人家於重阳节吃辣萝卜汤,有谚语道:"喝了萝卜汤,全家不遭殃"。
鄄城民间称重阳节为财神生日,家家烙焦饼祭财神。
邹平则在重阳祭祀范仲淹,旧时,染坊及酒坊也在九月九日缸神。
滕县出嫁不到三年的女儿,忌回娘家过节,有"回家过重阳,死她婆婆浪"的说法。
【陕西省】西乡县重阳节,亲友以菊花、菊糕相馈赠。
士子以诗酒相赏。
据说妇女此日以口采茱萸,可以治心疼。
【江苏省】重阳节,南京人家以五色纸凿成斜面形,连缀成旗,插於庭中。
长洲县重阳节吃一种叫做"骆驼蹄"的面食。
上海豫园於重阳节办菊花会,以新巧、高贵、珍异三项评分定高下。
无锡县重阳节吃重阳糕、九品羹。
【浙江省】绍兴府重阳节互相拜访,除非亲友家有丧事,才往灵前哭拜。
桐卢县九月九日备猪羊以祖,称为秋祭。
同时也在重阳节绑粽子,互相馈赠,称为重阳粽。
【汞西省】德兴县九月九日割晚稻。
【安徽省】铜陵县以九日重阳为龙烛会,以迎山神。
削竹马为戏,据说可以驱逐瘟疫。
【湖北省】武昌县於重阳日酿酒,据说此所酿之酒最为清洌,且久藏不坏。
应城县重阳节是还愿的日期,甚家皆於此日祭拜方社田祖之神。
【福建省】长汀县农家采田中毛豆相馈赠,称为毛豆节。
海澄县重阳节放风筝为戏,称为"风槎"。
【广东省】连川重阳,童男童女皆至城外相聚答歌,州人围观。
南雄府九月九日请茅山道士建王母会,想求取子嗣的青年妇女都会前来参加。
阳江县重阳节放纸鸢,并系藤弓於其上,在半空中声音十分嘹亮。
临高县民重阳节早起,大家齐声高喊"赶山猫",以此为安和富利之吉兆。
【广西省】怀集县以重阳为元帝得道之辰。
男女老少,倾城而出,赛神酬愿,皆用大炮。
隆安县九月九日放任牛羊自行觅食,俗语说:"九月九,牛羊各自守"。
【四川省】旧时南溪县读书人於此日在龙腾山岑山楼聚会,纪念诗人岑参,称为"岑公会"。
民间旧俗,重阳前后要以糯米蒸酒,制醪糟。
俗话说:"重阳蒸酒,香甜可口"。
重阳糕的来历

展开全部
重阳糕亦称"花糕"、"菊糕"、"发糕"等,为重阳节的传统重阳糕食品。
多用米粉、豆粉等为原料,发酵,更点缀以枣、栗、杏仁等果馕、加糖蒸制而成。
制法因地而异,主要有烙、蒸两种,糕上插五色小彩旗,夹馅并印双羊,取"重阳"的意思
重阳糕起于唐代以前,至宋工,汴京(今河南开封)、临安(今浙江杭州)及各地十分盛行。
此后一直盛行不衰,直至近代。
相传在很久以前,有一个住在山脚下的农夫。
他勤于耕作,日子过得富足。
有一天,一个卜卦的先生未找到住宿,农夫将卜卦先生请到家中款待饭食并留宿。
卜卦先生非常感激。
第二天临行前对农夫说:“你九月九日有灾祸,最好搬到草木稀少的高处去住。
农夫对卜卦先生的话半信半疑。
为了防止万一,农夫在九月九前和家人一起搬到了高山顶上,那里草木稀少。
九月九日一早儿,当他们站在山顶朝山下家中望去时,那里已是一片火海。
此时,大火沿山脚蔓延而上,幸好他们所住的地方没有太多的草木,才幸免于难。
农夫一家九月九登高避灾的事很快就在民间传开了,人们纷纷效仿,于九月九将家搬到高处以防不测。
时间久了,人们发现年年搬家不是一个好办法,再说,平原地区没有山,无法登高。
人们最后终于想出了一个好主意,在重阳节这天吃糕,因“糕”与“高”浩音,吃了糕,就表示登高消灾之意。
从此重阳节食糕风俗形成了。
每年农历九月初九重阳节这一天,河南省汝南县一带的人们总喜欢尝尝那插着五彩小纸旗的香甜松糯的重阳糕。
相传重阳这一天,住在平原的百姓苦于无山可登,无高可攀,就仿制米粉糕点,再在糕面上插上一面彩色小三角旗,以示登高(糕)避灾之意。
民间除登高、赏菊外,还有吃重阳糕的习俗。
节日时家家户户以“摩粟粉和糯米拌蜜蒸糕,铺以枣泥,标以彩旗”,称之为“重阳糕”,有些地方做法比较简单,把白面一烫,加进枣泥或糖之类的馅一炸就成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