弘扬传统文化,破除封建迷信
倡导科学理念,促进社会和谐
当前位置:主页 > 民俗 > 民俗文化 >

苗族的风俗 服装,苗族的节日和服装有哪些

时间 2024-03-08 21:53 来源 网络

苗族的风俗 服装目录

苗族穿什么衣服

苗族的节日和服装有哪些

苗族的风俗

苗族是中国少数民族之一,其风俗和服装也具有独特的特点。

1. 婚礼和葬礼:苗族的婚礼和葬礼都很隆重,需要进行多天的庆祝活动。在婚礼上,新郎和新娘要穿上传统的苗族服装,出嫁的女子还要头戴“鸟巢帽”,身穿五彩缤纷的衣裳,手戴饰有银坠的银手镯。而在葬礼上,则需要穿上黑色的服装,女性还要戴上黑色的头巾。

2. 舞蹈:苗族的舞蹈十分有名,其中最著名的是“踩堆”,也称“芦笙舞”。这种舞蹈需要穿上传统的苗族服装,女性要头戴银饰,身穿鲜艳的衣裳。男性则要穿上黑色或白色的长衫,配上黑色的短裤和长筒袜。

3. 服装:苗族的传统服装主要是蓝色和黑色的长袍,也有少量红、黄、绿等颜色。在服装上,苗族人喜欢使用银饰,例如银手镯、银耳环、银项链等,这些银饰被认为是苗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4. 建筑:苗族的传统建筑也很有特色,采用木质结构,屋顶呈折线形,外表覆盖着芦苇或竹子,具有很好的隔热性能。苗族的房屋通常是三层或四层,每层都有不同的功能,例如第一层是饲养家畜的地方,第二层是住人的地方,第三层是储藏粮食的地方,第四层是晒谷场。

总之,苗族的风俗和服装具有浓郁的地方文化特色,反映了苗族人民的生活方式和信仰观念。"。

苗族穿什么衣服

苗族服饰

苗族服饰式样繁多,色彩艳丽。

中就有五溪。

五溪:今湘西及贵州、四川、湖北交界处,因此地有五条溪流而得名。

苗族“好五色衣裳”的记载;唐代大诗人也有“五溪衣裳共云天”的著名诗句。

苗族妇女的服装有百多种样式,堪称中国民族服装之最。

较有代表性的传统“盛装”,仅插在发髻上的头饰就有几十种 。

苗族妇女上身一般穿窄袖、大领、对襟短衣,下身穿百褶裙。

衣裙或长可抵足,飘逸多姿,或短不及膝,婀娜动人。

便装时则多在头上包头帕,上身大襟短衣,下身长裤,镶绣花边,系一幅绣花围腰,再加少许精致银饰衬托。

苗族男子的装束比较简单,上装多为对襟短衣或右衽长衫,肩披织有几何图案的羊毛毡,头缠青色包头,小腿上缠裹绑腿 。

扩展资料:

中国的分布

中国苗族世居地分布于湘鄂黔渝交界的武陵山区及其毗邻的的苗岭、月亮山,的大、小麻山,广西的大苗山,滇黔川渝乌蒙山等。

省份分布包括贵州、湖南、云南、重庆、广西、湖北、四川以及海南8个省区,居于这8省区的苗族达到8,653,417人,占苗族人口的96.73%。

苗族人口过百万的有三个省份,其中贵州有苗族4,299,954人,占苗族人口的48.07%,占贵州人口的32.24%,占全省人口的12.2%,为仅次于汉族的第二大民族。

湖南为苗族人口第二大省份,湖南苗族占苗族人口的21.48%,占湖南少数民族人口的29.97%,占全省人口的3.04%,为仅次于汉族、土家族的第三大人口。

云南为苗族人口第三大省份,云南苗族占苗族人口的11.67%,占云南少数民族人口的7.37%,占全省人口的2.46%,次于汉、彝、白、壮、、傣的第七大人口。

重庆是苗族人口第四大,集中居住于东南部的秀山、、酉阳、四县,重庆的苗族大多与土家族杂居,占重庆少数民族的46%。

随着工作就业带来的迁徙流动,广东、浙江与江苏3省有196,270苗族人,占苗族的2.19%,这类人口以杂居为主。

其余1.07%的苗族人散居于其余20个省份(含现役军人)。

中国有135个世居苗族人口过1万的县市区,其中有58个苗族人口超过5万,24个苗族人口超过10万,5个苗族人口超过20万,(贵州)、(重庆)彭水、(湖南)麻阳为苗族聚居最集中的3个县市,松桃、沅陵、花垣、凤凰、绥宁5县聚居的苗族占苗族人口比例均超过2%。

宗教和文化

苗族人多信仰万物有灵的原始宗教,其信仰系统极为复杂,每族不同。

苗族的宗教一个特点是具有大量繁杂的宗教仪式、神秘主义、密仪、密轨、传说、太阳历法、咒语、草药。

可以说人类早期曾经有过的各种神秘宗教仪式,在苗族的传统风俗里基本占全了。

而在苗族自身的文化里,这些宗教仪轨只是为敬祖、驱鬼、拜天、婚嫁等淳朴的生活目的服务。

苗族风俗不仅繁复,并且可以在艰难生存条件下自成体系,维护族内生活秩序的习惯法非常完备,各种生活矛盾的解决方案都可以在苗族习惯法里找到。

并在没有文字的情况下可以口舌相传,长期维持一个小规模族群的稳定,这也是他们长期隐居山林而能保持风俗的原因。

同时为了维护这些风俗并做到世代传承,是需要花费大量的金钱和时间的,譬如一身苗族姑娘的服饰费用就相当昂贵,更不用说那些耗费的宗教仪式了,它们对苗族这样以原始农业生产为主要生存手段的部族帮助并不多。

这些特点,也使得苗族至今成为最贫穷的几个少数民族之一,但是它居然能存在下来而不解体,且人口数量还是不少,类似的瑶族和的情况就远不如苗族。

如果不是得到持续的外部经济支持,那苗族的风俗系统则是非常完美的,这也很难解释它们是自然形成的。

19世纪无数欧洲人进入,对苗族的风俗发生了极大兴趣,进行大力研究。

苗族的信仰里除了有善神,也有很多恶灵的存在,很多传说中都包括世仇与委屈的情节,将恐惧与仇恨的力量潜在地埋在心底。

尽管是以美好的传说故事形式,但它一旦有触发点就会起作用。

同时,苗族宗教密仪的精神控制力量也都被完好地保存下来,还包括大量草药学。

所以保护苗族的传统风俗的意义非常之大,对揭示早期宗教的作用就是一个博物馆。

苗族的节日和服装有哪些

节日:苗年 春节 龙船节 四月八节 吃新书 芦笙节 花山节 踩鼓节赶秋节 过苗年 吃新节 闹冲节 爬坡节游方节姊妹节 牯藏节 舟溪芦笙节 捕鱼节 吃信节 砍火星节 客家年 晾桥节 爬山节

苗族的风俗

1、服饰

苗族服饰在各地各有其特点。

黔西北、滇东北的苗族男子穿带有花纹的麻布衣服,肩披织有几何图案的羊毛毡;其他各地苗族男子一般都穿对襟或左大襟的短衣,下着长裤,束大腰带,头缠青色长巾,冬天脚上多缠裹绑腿。

妇女的服饰款式复杂多样,据不完全统计,多达130种以上,头上的发髻和裹巾,衣衫的颜色,绣花的图案,以及裙子的有无和长短等等,不仅省与省之间,而且县与县之间,有时甚至寨与寨之间,常有不同的特点。

2、饮食

苗族饮食习俗自有其特点。

黔东南、湘西、海南岛和广西融水的苗族,主食为大米,也有玉米、红薯、小米等杂粮;黔西北、川南、滇东北的苗族,则以玉米、土豆、荞子、燕麦等为主食。

副食种类很多,肉类有自家养的家畜、家禽和鱼类,蔬菜有豆类、菜类、瓜类,此外还采集野菜和从事渔猎等以补充。

3、建筑

苗族一般聚族而居,村寨周围茂林修竹,风景幽美。

村寨大多设有寨门,寨内种植有常青的保寨树。

苗族地区盛产木材,因而房屋大多为木结构建筑,以瓦或杉木皮、茅草等盖屋顶。

黔中或黔西地区也有用薄石板盖屋顶的。

相关信息:

苗族,是一个古老的民族,散布在世界各地,主要分布于中国的黔、湘、鄂、川、滇、桂、琼等省区,以及东南亚的老挝、越南、泰国等国家和地区。

根据历史文献记载和苗族口碑资料,苗族先民最先居住于黄河中下游地区,其祖先是蚩尤,"三苗"时代又迁移至江汉平原,后又因战争等原因,逐渐向南、向西大迁徙,进入西南山区和云贵高原。

自明、清以后,有一部分苗族移居东南亚各国,近代又从这些地方远徙欧美。

苗族有自己的语言,苗语属汉藏语系苗瑶语族苗语支,分湘西、黔东和川黔滇三大方言。

由于苗族与汉族长期交往,有一部分苗族兼通汉语并用汉文。

苗族的宗教信仰主要是自然崇拜和祖先崇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