弘扬传统文化,破除封建迷信
倡导科学理念,促进社会和谐
当前位置:主页 > 民俗 > 民俗文化 >

腾冲竖房子的风俗习惯,腾冲大救驾的来历和做法

时间 2024-03-03 06:07 来源 未知

腾冲竖房子的风俗习惯目录

苗族的风俗习惯

腾冲大救驾的来历和做法

腾冲是一个多民族聚居的地方,主要有彝族、汉族、回族等民族。腾冲竖房子的风俗习惯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 建房日子选好日子:在腾冲,建房子的日子非常讲究,一般会请道士或算命先生预测吉日吉时,以确保新房子的安全和顺利。

2. 精心设计房屋:腾冲的建筑风格独特,房子一般是木质结构,屋顶采用瓦片或者木板,墙体采用土石结构,外墙粉刷色彩鲜艳,非常漂亮。

3. 祭祀祖先:在建房子的过程中,腾冲人会举行祭祀祖先的仪式,以祈求祖先的保佑和新房子的吉祥。

5. 赠送礼品:建好新房子后,腾冲人通常会送一些礼品给邻居和朋友,以表示感谢和祝福。

总之,腾冲竖房子的风俗习惯非常丰富多彩,体现了当地人的传统文化和生活方式。"。

苗族的风俗习惯

  苗族的服饰在各地各有其特点。

黔西北、滇东北的苗族男子穿带有花纹的麻布衣服,肩披织有几何图案的羊毛毡;其他各地苗族男子一般都穿对襟或左大襟的短衣。

下穿长裤,束大腰带,头缠青色长巾,冬天脚上多缠裹绑腿。

古代苗族男子都蓄长发,挽椎髻于头顶,插木梳或发针,戴耳环、手镯、项圈等饰物。

至清代末期,他们已不再蓄发挽椎髻,有的改梳长辫子。

各地区苗族妇女服饰差异较大,式样约几十种之多,但大多数地区妇女穿大领对襟短衣和长短不同的百褶裙,有的长及脚面,有的短至腿根,仅七、八寸长。

湘西,贵州松桃、凯里,广西大苗山,湖北宣恩等部分地区苗族穿大襟右衽上衣,下着宽脚裤。

湘西苗族的上衣无领,衣袖和裤脚绣有宽大花边,头缠格子布或青布头巾,戴耳环、项圈、手镯等饰物。

苗族妇女的头饰式样繁多,挽髻于头顶,配上各种式样的包头帕,有的包成尖顶、圆顶,有的把头发绕在支架上高竖于头顶上,别具风格。

她们的盛装以黔东南独具特色,把银饰钉在衣服上成“银衣”,头上戴着形如牛角的银质头饰,高达尺余。

  黔东南、湘西、海南岛和广西融水的苗族,主食大米,也有玉米、红薯、小米等杂粮;黔西北,川南,滇东北的苗族,则以玉米、土豆、荞子、燕麦等主食。

黔东南地区的苗族把糯米饭和蔬菜一起封存坛内,一、二个月后再取食的醅菜,是一种特具风味的酸腌菜。

饮酒的嗜好十分普遍,凡遇婚丧、节日或亲友来访,都用酒招待宾客。

  苗族的建筑在各地也有很大差别。

黔东南居民住木制平房和楼房。

楼房一般为两层,建筑形式多为“吊脚楼”(即按山坡斜度竖桩,在桩上建筑),屋顶为双斜面。

顶棚上层贮藏粮食、杂物,吊脚楼下堆放杂物或圈养牲畜。

湘西和贵州松桃等地,采用木质结构、双斜面瓦顶或草顶平房,每幢3~5间,“偏厦”作灶房或牲口圈。

过去,地主或富裕人家还筑有庭院,并砌高墙或石碉围护。

云南文山地区苗族居民住宅的墙壁多用竹条编织、外面糊上泥土的方法建造,屋顶为平形草顶。

昭通地区的苗族居民多住“权权房”,即一种用几根树干交叉搭糊,盖上茅草,用树枝或竹子编织、糊泥作墙的房屋。

一般隔为两间,人畜各一。

海南岛苗族住的是长而窄的茅草房,三间一幢,屋檐较长,檐下走廊是休息的地方。

川南和黔西北的苗族多住士墙草顶或瓦顶的房屋。

  苗族一般是一夫一妻的小家庭,财产由男子继承,主妇在家庭中享有较多的权力和地位。

年老父母一般由幼子供养。

有的地区,有父子连名的习惯,子名在前,父名在后,平时都只呼本名,不连父名。

由于受汉族宗法封建的影响,有的制定字辈、建立宗祠、修纂家谱。

苗族青年男女婚姻比较自由,男女青年通过“游方”(黔东南)、“坐寨”(广西融水)、“踩月亮”(云南文山、楚雄)、“跳花”(黔中、黔西)、“会姑娘”(湘西)等社交活动,自由对歌,恋爱成婚。

云南楚雄等地有“姑娘房”制度,以便择配良偶。

也有父母包办婚姻的,一般通过亲友撮合,讲门当户对。

苗族妇女有婚后“不落夫家”的习俗,特别在黔东南至今仍有保留。

有的地区苗族还有“还姑娘”、“转房”、“妻姊妹婚”等习俗。

腾冲大救驾的来历和做法

朋友:你好! 下面将云南名小吃??"大救驾的来历和做法推荐给你,请采纳。

"大救驾"是云南腾冲的一种小吃,是铒块或饵丝烹制而成,饵块或饵丝都是米类制品。

清初,吴三桂率清军打进昆明,明朝永历皇帝的小朝迁逃往滇西,清军紧追不舍。

农民起义军大西军领袖李定国命大将靳统武护送永历皇帝至腾冲,当时天色已晚,此一行人走了一天山路,疲惫不堪,饥饿难忍。

找到一处歇脚之地后,主人图快,炒了一盘饵块送上。

永历皇帝吃后赞不绝口地说:“炒饵块救了朕的大驾。

”从此,腾冲炒饵块改名为“大救驾”。

腾冲地区生产的饵块细糯、色白、有筋,将饵块切成菱开片,加鲜猪肉片、火腿片、酸菜、葱段、菠菜段、番茄丁、糟辣子、鸡蛋等炒香,加入少量肉汤焖软,再用精盐、酱油、味精调味。

最后用酸菜和肉汤再煮成一碗汤,和装在盘中的饵块一同上桌。

盘中的炒铒块红、绿、白、黄相映,软糯烫进食时伴之喝上几口酸菜汤,食欲大增,胃口顿开,酸菜汤内的有机酸和酶类有帮助消化吸收的作用,因此对初来乍到的外地人,吃了“大救驾”同样倍感可口,并无不适之感。

云南饵块的吃法很多,可炒、可煮、可蒸、可咸、可甜、腾冲“大救驾”饵块的制作,除去炒的、还可将饵块制成的丝一形同面条,用来氽、煮,用猪、牛肉加工成各种臊子,如巴肉、焖肉、脆哨、白肉以及各种昌鲜蔬菜与之共同氽、煮,即带汤水饵丝,汤味纯正,叶碧肉鲜,倍觉清新适口,适合老人和消化功能较差的人食用。

以上回答希望对你有所帮助,如你满意,敬请采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