弘扬传统文化,破除封建迷信
倡导科学理念,促进社会和谐
当前位置:主页 > 民俗 > 民俗文化 >

湖北春节的风俗及寓意,湖北的节日风俗

日期:2024-03-03 00时 参考 知识库

湖北春节的风俗及寓意目录

湖北孝感春节有哪些习俗!

湖北的节日风俗

湖北的习俗有哪些?

1. 贴春联:春联是对联的一种,通常是写在红纸上的,上下对称,寓意吉祥如意。贴在门上或墙上,表示欢迎新年的到来。

2. 挂灯笼:灯笼象征着光明和繁荣,人们在春节期间会挂上各种各样的彩灯笼,增添节日气氛。

3. 放鞭炮:鞭炮是庆祝新年的传统方式之一,据说可以驱走邪气,祈求平安和幸福。

4. 吃年夜饭:年夜饭是家庭团圆的象征,通常包括鱼、肉、蔬菜等多种菜品,寓意着丰收和幸福。

5. 拜年:春节期间,人们会拜访亲友,祝福彼此新年快乐、身体健康、事业顺利等等。

总的来说,湖北春节的风俗与其他地区相似,寓意都是祈愿幸福、健康、平安和繁荣。"。

湖北孝感春节有哪些习俗!

湖北孝感春节有哪些习俗

!

湖北省孝感市是一个历史悠久的地方,有着丰富多彩的春节习俗。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孝感春节习俗:

贴春联:春节期间,家家户户都会在门上贴上红色的春联,写着吉祥话语和祝福语,寓意着迎接新年的喜庆和祥和。

打年糕:孝感的年糕分为甜年糕和咸年糕两种,每到春节,家庭会自制年糕,制作时需要全家人一起动手,象征着家庭的团结和和睦。

逛庙会:庙会是孝感春节期间最受欢迎的活动之一,人们可以在庙会上品尝美食、游玩游戏、购买年货等。

吃饺子:春节期间,吃饺子是传统习俗之一。

在孝感,吃饺子的形状通常是封口的,象征着一家人的团结和祥

湖北的节日风俗

湖北习俗:湖北人春节第一餐喝鸡汤,象征“清泰平安”。

其中,主要劳动力还要吃鸡爪,寄意“新年抓财”,“有希望的后生”要吃鸡翅膀,寓意能展翅高飞,当家人则吃鸡骨头,有“出人头地”之意。

秭归人第一餐吃袖炸的白蒿,取其谐音“百好”以图吉利。

荆州、沙市一带,第-餐要吃鸡蛋,意谓“实实在在,吉祥如意”。

如遇客人,要吃二个煮得很嫩,可透过蛋白见蛋黄的“荷包蛋”,意即“银包金,金缠银,得金得银”。

武昌以正月初四为“新婿贺年”,新女婿回岳家,必须忍受岳家人的戏弄而不得动怒。

黄陂拜年的顺序为“初一拜本家、初二母舅、初三回岳家”。

家有亲丧者,必以篮纸写一服字贴在门口,谢绝贺年。

孝感孝感位于江汉平原,但节令习俗与鄂东北大部分地区基本一致,却也独有趣味。

大年初一早起,人们先拜天地、家神、尊长,然后出门拜年。

拜年是不问亲疏的,称为“拜年无大小”。

家中来了拜年客,必定再三挽留,以糍粑相待。

俗语有“拜年拜节,糍粑发裂。

”拜年一般拜到初三、初四为止。

这里的人们还有以初一这天听到的飞禽叫声来判断新年的生产情况的习俗。

五更鸟先叫就宜于养鸭;鹊先鸣宜于养鸡;天亮时麻雀噪飞就是丰年;人们还认为初一听到狗群吠不是好兆头。

除夕之夜12点的时候,各家要把一个做好的金元宝模型送到门外,代表在新的一年里会招财进宝 大年初一、初二这两天人们不扫地、不汲水甚至不动火,饭菜都预先弄熟,称为“压岁”。

初三才开始挑水,并在井池边烧纸钱说是“买水”。

门神也要在初二取下烧掉,俗谚说:“初三烧了门神纸,各人寻生理。

”新年伊始,举笔写字时,在过去要先用红纸写一幅“新正举动蛇笔,万事大吉利”的话贴在墙上。

正月十五是春节的高潮,锣鼓敲得震天响,没有锣鼓或锣鼓少的时候,人们把铁罐子也当成锣鼓敲。

所以孝感民间有“正月半敲铁罐”的俗语。

龙灯会是孝感民间正月十五节庆活动的中心。

人们一般从初八开始扎龙,还扎狮子、彩船、竹马、高跷、平台等样式。

正月十五这天男女老幼同游同乐,唱各种彩词。

采莲船走村串户,见到什么人家就唱什么词,例如“老者添寿、少者安宁、家事如意、四季大平、五谷丰登、鹿鹤同春、七星转斗、八仙临门、久久富贵、十福大全”等祝福的吉利语。

元宵之夜,孝感当地还流传着请七姐、问年成和乞巧的习俗。

七姐当地叫做张七姐,传说是玉皇大帝的第七个女儿,她最心灵手巧,且心地十分善良。

一天,七姐得知丹阳境内(今孝感)有一年轻人姓董名永,因家贫无钱安葬死去的父亲,只得卖身为奴。

七姐深受感动,私下天庭与董永结百年之好,在大槐树下成就姻缘。

可惜作媒人的大槐树一时高兴,把“百年好合”说成“百天好合”,害得董永六姐只有百日缘分。

七姐用巧手金梭织出了10匹锦绢赎出了董永,准备整治家园恩爱白头。

不料玉皇大帝得知十分震怒,急召七姐回宫,七姐不得不忍痛飞去。

她的织布校化成了飞梭石,织机留在了人间,人们在夜深人静时仍能听到“咔喳、咔喳”的织机声。

每年正月十五的晚上,身着盛装的姑娘聚集在飞梭石旁,手捧针线盒向七姐乞巧,唱乞巧歌。

唱完乞巧歌后,还要询问年成好坏、吉凶如何、能否婚嫁等事宜。

此外,有的人家用糯米粉作成鹅蛋形状,让孕妇烧“鹅卵”以占生男生女。

卵裂就兆生女,卵起小疣子兆生男。

当地民间还传说正月十五晚上是老鼠嫁女的日子,人们不能在家里喧闹。

妇女要在床下点一盏麻油灯,边拜边说:“请红娘子看灯。

”据说这样,一年就没有臭虫骚扰了。

人们还用竹篮从屋上抛过去占棉花丰歉。

仰则主丰收,仆则歉收。

另外,孝感地区还有一个有趣的习俗,五更时,人们用火照栗、梨等果木,边照边用刀斧敲打树干。

一人边敲边问:“结不结?”一人在旁边应道:“结!”据说这样做新的一年里就会果实满枝头。

湖北的习俗有哪些?

湖北风俗习惯:

1、湖北人春节第一餐喝鸡汤,象征着“清泰平安”,新年第一餐喝鸡汤,能给家人带来好运与祝福。

分食鸡肉的也很有讲究,当家做主的人要吃鸡骨头,表示“出人头地”;主要劳动力则吃鸡爪,表示“新年抓财”;“有希望的后生”要吃鸡翅膀,寓意能“展翅高飞”。

2、湖北人第一餐吃油炸的白蒿,取其谐音“百好”以图吉利。

、沙市一带,第一餐要吃鸡蛋,意谓“实实在在,吉祥如意”。

如遇客人,要吃二个煮得很嫩,可透过蛋白见蛋黄的“”,意即“银包金,金缠银,得金得银”。

3、湖北人跨完年则开始拜年,初一拜父族,初二拜母族,初三拜妻族。

初三以后拜亲友,要先拜比自己有钱有势的,这叫“人往高处走”,表示自己在新的一年会步步高升。

但在孝感,人民信奉的又是“拜年无大小”,来者皆是客。

家中来了拜年客,必定再三挽留,以相待。

俗语有“拜年拜节,糍粑发裂。

”拜年一般拜到初三、初四为止。

4、湖北的人们还有以初一这天听到的飞禽叫声来判断新年的生产情况的习俗。

五更鸟先叫就宜于养鸭;鹊先鸣宜于养鸡;天亮时麻雀噪飞就是丰年;人们还认为初一听到狗群吠不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