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腊八的风俗,拗九粥和腊八粥有什么区别
福建腊八的风俗目录
福建腊八的风俗主要有以下几个:。
。
1.吃腊八粥:腊八节当天,福建人会煮腊八粥,用莲子、红豆、花生、糯米等原料熬成。这种粥被认为具有养生保健的功效,能够增强身体的免疫力。
。
2.登高望远:腊八节也是登高望远的好时机。福建人会选择一些风景优美的山岗,登高观景,祈求来年风调雨顺、丰收平安。
。
3.祭祖祈福:腊八节也是祭祖祈福的重要日子。福建人会在家中或祖先墓前烧香拜祭,祈求祖先保佑家族平安、昌盛。
。
4.送腊八糕:福建人还有一项特别的传统,就是在腊八节互相赠送腊八糕。这种糕点是用糯米粉、豆沙、芝麻等原料制成,象征着团圆和美好的祝愿。
。
5.燃放烟花:在福建一些地方,腊八节还会燃放烟花爆竹,以庆祝这个传统节日。但近年来,由于环保意识的增强,越来越多的地方已经禁止燃放烟花爆竹。"。
各地过腊八有那些不同习俗?

天津人 煮腊八粥,同北京近似,讲究些的还要加莲子、百合、珍珠米、意仁米、大麦仁、粘秫米、粘黄米、云豆、绿豆、桂圆肉、龙眼肉、白果、红枣及糖水桂花等,色、香、味俱佳。
近年还有加入黑米的。
这种腊八粥可供食疗,有健脾、开胃、补气、安神、清心、养血等功效。
山西 的腊八粥,别称八宝粥,以小米为主,附加以豇豆、小豆、绿豆、小枣,还有粘黄米、大米、江米等煮之。
晋东南地区,腊月初五即用小豆、红豆、豇豆、红薯、花生、江米、柿饼,合水煮粥,又叫甜饭,亦是食俗之一。
陕北高原 在腊八之日,熬粥除了用多种米、豆之外,还得加入各种干果、豆腐和肉混合煮成。
通常是早晨就煮,或甜或咸,依人口味自选酌定。
倘是午间吃,还要在粥内煮上些面条,全家人团聚共餐。
吃完以后,还要将粥抹在门上、灶台上及门外树上,以驱邪避灾,迎接来年的农业大丰收。
民间相传,腊八这天忌吃菜,说吃了莱庄稼地里杂草多。
陕南人腊八要吃杂合粥,分“五味”和“八味”两种。
前者用大米、糯米、花生、白果、豆子煮成。
后者用上述五种原料外加大肉丁、豆腐、萝卜,另外还要加调味品。
腊八这天人们除了吃腊八粥,还得用粥供奉祖先和粮仓。
甘肃人 传统煮腊八粥用五谷、蔬菜,煮熟后除家人吃,还分送给邻里,还要用来喂家畜。
在兰州、白银城市地区,腊八粥煮得很讲究,用大米、豆、红枣、白果、莲子、葡萄干、杏干、瓜干、核桃仁、青红丝、白糖、肉丁等煮成。
煮熟后先用来敬门神、灶神、土神、财神,祈求来年风调雨顺,五谷丰登;再分给亲邻,最后一家人享用。
甘肃武威地区讲究过“素腊八”,吃大米稠饭、扁豆饭或是稠饭,煮熟后配炸散子、麻花同吃,民俗叫它“扁豆粥泡散”。
宁夏人 做腊八饭一般用扁豆、黄豆、红豆、蚕豆、黑豆、大米、土豆煮粥,再加上用麦面或荞麦面切成菱形柳叶片的“麦穗子”,或者是做成小圆蛋的“雀儿头”,出锅之前再入葱花油。
这天全家人只吃腊八饭,不吃菜。
青海 的西宁人,虽是汉族人居多,可是腊八不吃粥,而是吃麦仁饭。
将新碾的麦仁,与牛羊肉同煮,加上青盐、姜皮、花椒、草果、苗香等佐料,经一夜文火煮熬,肉、麦交融成乳糜状,清晨揭锅,异香扑鼻,食之可口。
在山东 “孔府食制”中,规定“腊八粥”分两种,一种是用意米仁、桂圆、莲子、百合、栗子、红枣、粳米等熬成的,盛入碗里还要加些“粥果”,主要是雕刻成各种形状的水果,是为点缀。
这种粥专供孔府主人及十二府主人食用。
另一种是用大米、肉片、白菜、豆腐等煮成的,是给孔府里当差们喝的。
河南人 吃腊八饭,是小米、绿豆、豇豆、麦仁、花生、红枣、玉米特等八种原料配合煮成,熟后加些红糖、核桃仁,粥稠味香,喻意来年五谷丰登。
江苏地区 吃腊八粥分甜咸两种,煮法一样。
只是咸粥是加青菜和油。
苏州人煮腊八粥要放入茨菇、荸荠、胡桃仁、松子仁、芡实、红枣、栗子、木耳、青菜、金针菇等。
清代苏州文人李福曾有诗云:“腊月八日粥,传自梵王国,七宝美调和,五味香掺入。
” 浙江人 煮腊八粥一般都用胡桃仁、松子仁、芡实、莲子、红枣、桂圆肉、荔枝肉等,香甜味美,食之祈求长命百岁。
据说,这种煮粥方法是从南京流传过来的,其中内含若干传说。
四川地大人多.腊八粥做法五花八门,甜咸麻辣,而农村人吃咸味的比较多,主要是用黄豆、花生、肉丁、白萝卜、胡萝卜熬成的。
异乡人来此品尝,虽入乡随俗,但很难习惯,现如今城市人吃甜粥的也不少,堪称风味各异。
腊八与粥可谓密切相关,而粥喝在腊八,也算是喝出了花样,喝出了水平。
国人如此钟情腊八粥,食俗之外,也确有些科学道理。
清代营养学家曹燕山撰《粥谱》,对腊八粥的健身营养功能讲得详尽、清楚,调理营养,易于吸收,是“食疗”佳品,有和胃、补脾、养心、清肺、益肾、利肝、消渴、明目、通便、安神的作用。
这些已都被现代医学所证实。
对于老年人说来,腊八粥同样也是有益的美食,但也应注意不宜多喝。
其实,何止是腊八,平素喝粥,对老年人也是大有稗益的。
粥的品种也相当多,可因人而异,按需选择,酌情食用。
(福建热线) 腊八豆腐 “腊八豆腐”是安徽黔县民间风味特产,在春节前夕的腊八,即农历十二月初八前后,黔县家家户户都要晒制豆腐,民间将这种自然晒制的豆腐称作“腊八豆腐”。
翡翠碧玉腊八蒜 泡腊八蒜是北方,尤其是华北地区的一个习俗。
顾名思义,就是在阴历腊月初八的这天来泡制蒜。
其实材料非常简单,就是醋和大蒜瓣儿。
做法也是极其简单,将剥了皮的蒜瓣儿放到一个可以密封的罐子,瓶子之类的容器里面,然后倒入醋,封上口放到一个冷的地方。
慢慢地,泡在醋中的蒜就会变绿,最后会变得通体碧绿的,如同翡翠碧玉。
煮“五豆” 有些地方过腊八煮粥,不称“腊八粥”,而叫做煮“五豆”,有的在腊八当天煮,有的在腊月初五就煮了,还要用面捏些“雀儿头”,和米、豆(五种豆子)同煮。
据说,腊八人们吃了“雀儿头”,麻雀头痛,来年不危害庄稼。
煮的这种“五豆”,除了自食,也赠亲邻。
每天吃饭时弄热搭配食用,一直吃到腊月二十三,象征连年有余。
腊八面 我国北方一些不产或少产大米的地方,人们不吃腊八粥,而是吃腊八面。
隔天用各种果、蔬做成臊子,把面条擀好,到腊月初八早晨全家吃腊八面。
拗九粥和腊八粥有什么区别

虽然有不同的祭祀和饮食风俗习惯,但是,主要的饮食风俗都是吃甜粥,虽然偶尔有吃咸粥的,但是主要是吃甜粥,而且做法大同小异。
拗九节和腊八节的区别
1、具体时间不同:拗九节是农历的正月二十九,腊八节是农历十二月初八。
2、流行地域不同:拗九节流行于福州十邑,腊八节流行于全国大多数地区。
3、风俗意义不同:拗九节宣扬的是尊老敬老、崇尚孝顺的精神。
腊八节是祭祀祖先和神灵,祈求丰收和逐疫。
4、来源传说不同:拗九节源于“目连救母”的传说。
腊八节从先秦起,都是用来祭祀祖先和神灵,祈求丰收和吉祥。
据说,佛教创始人释迦牟尼的成道之日也在十二月初八,因此腊八也是佛教徒的节日,又称“佛成道节”。
拓展资料
拗九粥的做法
一、用料
1、主料:大米100克、糯米50克、黑豆10克、红豆10克、绿豆10克、花生25克、薏米10克、小米10克、红枣5个、桂圆(干)10个
2、辅料:枸杞5克、冰糖40克、清水1000克
二、做法
1、准备好所有食材
2、将红豆,绿豆,薏米,黑豆洗净,用适量清水浸泡2个小时,水量以没过豆面1cm为宜
3、将桂圆干去壳,取出桂圆肉
4、将大米洗净,沥干水分倒入电高压锅内
5、将糯米洗净,沥干水分倒入电高压锅内
6、将步骤2,已经浸泡好的豆类,洗净,沥干水分,倒入电高压锅内
7、将小米,枸杞,花生,混合洗净后,倒入电高压锅内
8、倒入洗净的红枣
9、倒入桂圆肉
10、倒入清水,盖上锅盖,按“粥”键煲煮
11、电高压锅提示音响,待气压完全散去,开盖,趁热倒入冰糖
12、用勺子搅拌至糖溶
13、将甜粥装入碗中即可食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