弘扬传统文化,破除封建迷信
倡导科学理念,促进社会和谐
当前位置:主页 > 民俗 > 民俗文化 >

傣家族的风俗,傣族有哪些习俗

参考 网络 时间 2024-03-01 17:39:57

傣家族的风俗目录

傣族的习俗有哪些?

傣族有哪些习俗

1. 婚姻习俗:傣族有“树婚”、“水婚”、“踏青节”等婚姻习俗。其中,“树婚”是指男方要在自家房前种一棵树,当树长大时,就可向女方家提亲;“水婚”是指男方要在水边挖一口池塘,然后在水中摆放一些物品,女方要在水中捞到这些物品才能成婚;“踏青节”是指在春天里,傣族男女要穿上节日盛装,一起踏青游玩,寻找自己的伴侣。

2. 藏历新年:傣族的传统节日之一,通常在每年的农历四月十四日左右,人们会打扫房屋、烹制美食、穿上盛装,一起庆祝新年。在这个节日里,人们还会放烟火、唱歌跳舞,表达对新年的祝福和喜悦。

3. 水灵节:傣族的传统节日之一,通常在每年的农历六月二十四日左右,人们会在水边举行仪式,向水神祈求丰收和安全。在这个节日里,人们会放灯笼、放烟火、唱歌跳舞,并且要在水中洗澡,以祈求健康和吉祥。

4. 吃饵:傣族人有吃饵的习俗,饵是一种用米粉做成的食品,通常会加入一些糖果、芝麻、花生等馅料。每到清明、冬至等节日,傣族人都会准备一些饵,用来祭祀祖先或拜神求福。

5. 祭祀活动:傣族人对祖先和神灵的信仰非常重视,每到重大节日或仪式,都会进行祭祀活动,以感谢祖先和神灵的保佑和指引。祭祀活动通常包括献酒、燃香、献花、唱歌跳舞等环节。"。

傣族的习俗有哪些?

一、民居习俗:人居住的竹楼是一种干栏式建筑。

竹楼近似方形,以数十根大竹子支撑,悬空铺楼板;房顶用茅草排覆盖,竹墙缝隙很大,既通风又透光,楼顶两面的坡度很大,呈A字形。

竹楼分两层,楼上住人,楼下饲养牲畜,堆放杂物,也是舂米、织布的地方。

二、服饰习俗:傣族男子一般上穿无领对襟袖衫,下穿长管裤,以白布或蓝布包头。

傣族妇女的服饰各地有较大差异,但基本上都以束发、筒裙和短衫为共同特征。

筒裙长到脚面,衣衫紧而短,下摆仅及腰际,袖子却又长又窄。

三、饮食习俗:傣族大多有两餐的习惯,以大米和糯米为主食。

的傣族主食,西双版纳的傣族则主食糯米。

通常是现舂现吃,民间认为:粳米和米需米只有现吃现舂,才不失其原有的色泽和香味,因而不食或很少食用隔夜米,习惯用手捏饭吃。

外出劳动者常在野外鱼餐,用芭蕉叶或众饭合盛一团糯米饭,随带盐巴、辣子、酸肉、烧鸡、喃咪(傣语,意为酱)、青苔松即可进食。

四、节庆习俗:傣族普遍信仰,不少节日与佛教活动有关。

在每年傣历六月举行的是最盛大的节日,届时要赕佛,并大摆筵席,宴请僧侣和亲朋好友,以泼水的方式互致祝贺。

傣族有哪些习俗

1.节日:的节日,多与宗教活动有关。

主要节日有关门节、开门节、等。

(1)关门节、开门节:关门节,傣语“毫瓦萨”,时间固定在傣历9月15日(公历7月中旬)。

开门节,傣语称“翁瓦萨”,时间固定在傣历12月15日(公历10月中旬)。

(2)泼水节:傣历年——泼水节是傣族人民的。

傣语称“桑勘比迈”或“楞贺桑勘”,意为六月新年。

(3)花街节:花腰傣最隆重的节日要数农历正月十三的“花街节”。

2.婚姻:傣族家庭与婚姻在历史上的鲜明特点是等级内婚。

土司之间实行严格的等级内婚,盛行一夫多妻。

土司还凭借权势,随意凌辱农民妻女。

广大农民实行父权制的一夫一妻小家庭,家庭成员为父母与未婚子女。

3.丧葬:傣族通行土葬,但具有明显的阶级差别,贵族与贫民的葬地是严格分开的。

和尚、佛爷死后,先行火葬,再用瓦罐盛骨灰埋于寺后。

元江、新平等地的傣族,普遍崇拜、龙神,元江江边傣族每年农历3月祭龙树时,全村要杀,杀前在红牛身上用白灰画成花纹,还要在牛身上披红绿布。

同月还要杀猪祭“天公地母”,以求保佑牲畜平安。

扩展资料:

中国傣族按分布地区有傣泐、傣那、傣亚、傣绷、傣端等自称。

西双版纳等地自称“傣泐”,等地自称“傣那”,红河中上游新平、元江等地傣族自称“傣亚”,、陇川、耿马边境一线的自称“傣绷”,澜沧芒景、芒那的为傣绷支系。

汉族称傣泐为水傣,傣那为旱傣,傣亚为花腰傣。

公元10-11世纪,傣族在缅甸北部建立起了名为“勐卯龙”的国家,即中国史籍中记载的麓川政权。

1229年,桑龙进入今印度阿萨姆地区。

一般认为,傣文源于文字系统,其形成与佛教东传及傣族信仰有直接关系,但具体源于何种文字系统存在争议,主要由源于巴利文和格兰地字母两种观点,更早可以追溯到公元前八世纪传入古印度的婆罗米文。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