弘扬传统文化,破除封建迷信
倡导科学理念,促进社会和谐
当前位置:主页 > 民俗 > 民俗文化 >

福建人过春节的风俗,福州人过春节有什么习俗??

时间 2024-02-21 14:51 来源 用户推荐

福建人过春节的风俗目录

福建春节习俗有哪些?

福州人过春节有什么习俗??

福州过春节有哪些风俗习惯?

福建春节习俗有哪些?

特介绍如下:正月初一,黎明开门,梵香燃爆,曰"开正"。

晨起祭祀祖先,是日,粪土不倾户外。

正月初三,为丧家清新愁(即烧新床)之日。

凡在初一、二未到过之友家,是日应勿往访,访即为不敬。

有谚语曰“初一早,初二早,初三困甲饱”,意思是初三日无客登门,晚起无妨。

那么这个习俗是怎么来的呢?相传,明朝嘉靖年间,倭寇占领厦门外岛浯屿。

一年除夕夜晚,官兵忙于过年而疏于守备,大股倭寇乘机攻城,军民奋起抵抗敌人,激战二日三夜,倭寇才败退,但城内军民伤亡极重。

初三日,百姓各自收埋亲友,吊丧亡灵,哭声震天,无暇到别家登门拜年。

第二年初三日,厦门居民把此日作为忌日,久而久之,成为惯例。

  正月初四,奉佛人必焚纸帛与马,接神,系迎接十二月二十四日的送神。

  正月初九,玉皇诞辰,香案敬神。

惟丧家要停祭两年。

  正月初十,地诞。

是日不砍柴、不掘土。

并以普通物品祭敬。

  正月十三,关圣帝君诞辰,商家均有祭敬。

  正月十五,上元或日元宵,即三官大帝诞辰,闹花灯。

该答案来自南北游旅行网官方网站

福州人过春节有什么习俗??

福州过春节主要分为四个阶段:岁末廿四到除夕,祭灶迎春祭祖守岁;正月初一到正月初四,拜年访友讨压岁钱;正月十五到正月十八,观灯迎神闹元宵;正月廿九这天送拗九粥,春节结束。

大年初一,福州人出门拜年之前,必须先祭天,竹篾饭是必备的祭品。

福州过春节有哪些风俗习惯?

祭灶

“今天就是祭灶的日子,在我的印象中,以前福州人祭灶好像还分成两次,现在已经看不到了。

”一位60多岁的刘老先生说。

在他的记忆中,祭灶的日子不单只是在农历廿四这天。

而且还有首民谣唱得挺好听的,“可惜现在年纪大了,也想不起来。

主持人请教了福州民俗专家方炳桂,他告诉主持人,在福州人的传统中,祭灶确实分成两次。

“祭灶就是各家各户送灶王爷‘上天’汇报工作。

要拿好东西招待,但是怕他上天的时候一身的酒气惹玉皇大帝不高兴,醉醺醺得胡乱汇报,因此在送他上天的时候只拿水果、蔬菜等素食给他吃,叫作‘祭素灶’,这是在农历廿四,在农历廿三,人们就会拿好酒好菜招待这个一家之主,叫作‘祭荤灶’。

”因此福州的祭灶一般分两次,这种习俗在全国都十分特别。

祭灶的时候,甘蔗和荸荠是必不可少的,有“甜甜蜜蜜”的含义在其中。

祭灶完毕还要抓把糖涂在灶门口,意思是把灶王爷的嘴巴粘住,让他少说话,以免言多必失。

过去,在祭灶的时候,孩子都会唱着一首童谣:“祭灶祭胡涂,灶前一个铜香炉,元宝是侬褙,金裤是侬糊,灶君上天讲好话,灶妈落地保佑侬,保佑侬爹有钱赚,保佑侬奶有钱长,保佑侬哥讨兄嫂,保佑侬读书变聪明。

==================================================

福州民俗典故

春节

农历正月初一至初三日,古称履端、元旦,今谓春节,福州人叫“做年”,是一年中最隆重、假期最长的民间节日。

黎明时分,各家敞开大门,焚香鸣炮,喜迎新年。

这个节俗传统禁忌甚多,说第一句话,做第一件事,都讲究好彩头,以冀一年之平安。

新年伊始,逢人第一句都要说“恭喜”、“发财”、“平安”等吉利话,对方也报以相应的好话。

当日不扫地、不打水、不挑担、不劈柴、不洗衣、不洗澡、不理发、不说不吉利的话。

全家起床后,便穿新衣服,或穿质地最好的衣着。

早餐,有的吃太平面(线面、鸡肉、鸭蛋),以祝太平、长寿;有的吃年糕(红糖粿),以祝年年高升;有的老人吃素,祈求合家子孙一年平安。

初一,小辈要向长辈拜年,长辈则给以压岁钱或糖果、桔子。

初一不出远门,初二、初三人们可以访亲拜友,互贺新年。

正如清人吴继筠在《福州岁时竹枝词》中说的:“族新衣服趋人前,礼数谦谦喜连连;路上相逢共作揖,发财恭喜贺新年。

”这便是古时福州新正的景观。

有出嫁女儿的人家,要办春酒,邀女儿、女婿及外孙回娘家饮宴团聚。

水上船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