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粽子是什么风俗,吃粽子的由来
吃粽子是什么风俗目录
吃粽子是哪个节日的风俗

吃粽子是端午节的风俗。
粽子是由粽叶包裹糯米蒸制而成的食品,是中国历史文化积淀最深厚的传统食品之一。
端午节吃粽子是自古以来的传统习俗,一直流传至今。
端午节不仅有吃粽子的习俗,还有喝雄黄酒,挂菖蒲、蒿草、艾叶,薰苍术、白芷,赛龙舟的习俗。
吃粽子的由来
一般认为端午节吃粽子是为了纪念伟大诗人屈原,实际上据专家考证,粽子只不过是民间普通食品,最初吃粽子也不固定在端午,说端午节吃粽子是祭屈原,是后人附会而形成的,只是反映民众的心里愿望而已。
传说公元前340年,爱国诗人、楚国大夫屈原,面临亡国之痛,于五月五日,悲愤地怀抱大石投汩罗江,为了不使鱼虾损伤他的躯体,人们纷纷用竹筒装米投入江中。
以后为了表示对屈原的崇敬和怀念,每到这一天,人们便用竹筒装米,投江祭奠,这就是我国最早的粽子“筒粽”的由来。
吃粽子的由来

端午节吃棕子的传统风俗,与纪念屈原有关。
传说屈原投江后,洹罗江附近的渔民闻讯立即驾渔舟赶来抢救。
为了尽快救到屈原的遗体,大家有的用木板、扁担作桨片,几个人划着一只船,争先恐后,沿江而下到洞庭湖,一直没有找到。
这里的人民耽心屈原的遗体被鱼吃掉,就用竹简装米丢在水里,让鱼去吃,免得伤害他。
东汉初年(公元1世纪),长沙有个叫区回的人,白天睡觉,梦见屈原对他说:“听说你要来祭我,我很感谢你。
可是,每年大家投在水中的祭米都给蛟龙抢吃了。
希望你用楝树叶把竹筒塞好,外面用五色丝线缠起来,因为蛟龙怕这些东西。
”殴回就照他的话去做。
这大概就是五月五日——端午节家家户户都包棕子的由来。
据萧梁时吴均《续齐谐记》说:“世人作棕,并带五彩丝及楝叶,皆汨罗之遗风也。
” 因此,每到端午,民间有吃棕子,划龙船的习俗。
吃粽子是()节的习俗,你还知道吃月饼是什么节的习俗吗?

吃粽子是()节的习俗,你还知道吃月饼是什么节的习俗吗?吃粽子是(端午)节的习俗,吃月饼是中秋节的习俗。